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个性:实用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个性:实用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与培养既要服从个性健康发展的需要,又要服从社会进步的需要,这是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也是鉴别大学生个性塑造效果的尺度。个性发展和表现的“度”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就会“过犹不及”。把握个性优化的“度”还体现在个性优化的目标要立足于自己已有的个性基础,实事求是地确立合理的、切合实际的个性发展目标方面。

大学生个性:实用心理健康教育

人人都想追求健康的个性。但不同的人由于客观条件和具体环境不同,个性层次也不同。个性目标过高会增加挫折压力;目标过低,个性发展就缺乏内在动力。健全个性培养和塑造既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使我们的个性更加健康、完善。

良好个性的标准确定起来比较复杂,众说不一。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条件,标准也不尽相同。良好个性的标准又可分为概括的标准和具体的标准。从总体上看,具有良好个性的人应该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人类、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使自己的个性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和协调发展。

从具体特征上讲,大学生良好个性应具有以下标准。

(1)具有远大而稳定的奋斗目标。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2)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能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观为核心,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具有正直诚实、谦虚谨慎、尊老爱幼等优良品质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自尊、自信、悦纳自己;能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努力发展身心潜能;能够与环境保持平衡。

(4)具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经常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的心境,并富有幽默感;当消极情绪出现时能合情合理地宣泄、排解、转移和升华。具有体验丰富的情绪并控制情绪表现的人通常是有能力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人,是能紧紧地把握现实的人,是拥有稳定可靠的人际关系的人。

(5)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和社会保持良好而密切的接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社会的发展变化,正确观察和了解社会现象,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跟上社会发展的主流,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对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6)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人相处时,尊敬、信任等正面态度多于嫉妒、怀疑等消极态度;常常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尊重与接纳。

(7)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表现出观察敏锐、注意集中、想象丰富、充满信心、勇于克服困难的性格特征,通过刻苦、严谨的学习过程,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并设法克服困难,振作精神。

(8)具有健康、崇高的审美情趣。有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和对美的正确追求;抵制低级趣味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与培养既要服从个性健康发展的需要,又要服从社会进步的需要,这是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也是鉴别大学生个性塑造效果的尺度。那么应怎样优化个性呢?具体而言,大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

人的知识面越广,人的本身也越完善。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如此。这正如培根所言:“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博物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个性优化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个性缺陷源于知识贫乏。例如,无知容易导致粗鲁、自卑,而丰富的知识则容易使人自信、坚强、理智、热情、谦恭等。可见知识的积累与个性的完善是同步的。大学生不能只局限于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该扩大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面,加强人文修养,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

个性塑造是为了实现个性优化,以达到个性健全。个性优化包括个性品质的优化和个性结构的优化。优择即选择某些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如自信、开朗、勇敢、热情、勤奋、坚毅、诚恳、善良、正直等。劣汰即针对自己个性上的缺点、弱点予以纠正,如自卑、胆怯、冷漠、懒散、任性、急躁等。对于那些期望改善性格的学生,建议在充分了解自己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方案。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个性优化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个人的言行往往是其个性的外化,反过来一个人日常言行的积淀成为习惯就是个性。许多人所具有的坚韧、正直、细致、开朗等优良的个性特征其实都是长期锻炼的结果,是一点一滴形成的。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是每一个大学生努力的起点。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对自己和生活的世界有积极的看法;二是和别人有亲密的关系和对人信任;三是有时间冷静地独处和反省;四是在社会性、智力以及职业的各种技能方面取得成功;五是接触新思想、新哲学以及和见解独特的人交往;六是找出能充分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有兴趣爱好;七是经常提高独立程度,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八是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九是关爱他人,支持扶助他人。

个性发展和表现的“度”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列宁曾指出,一个人的缺点仿佛是他的优点的继续,如果优点的继续超过了应有的限度,表现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那就会变成缺点。因此,个性塑造的过程中把握好“度”很重要,具体地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豪放而不粗鲁;好强而不逞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谦让而不软弱;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自珍而不自娇;自爱而不自恋。把握个性优化的“度”还体现在个性优化的目标要立足于自己已有的个性基础,实事求是地确立合理的、切合实际的个性发展目标方面。也就是说目标要适当,不能脱离自己的个性基础而设计优化目标。

集体是个性塑造的土壤,也是个性表现的舞台。个性发展、塑造的过程正是个性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集体、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个性在集体中形成,在集体中展现。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通过与他人交流,可以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从他人那里获得理解、肯定的欢悦,并及时调整个性发展的方向。

心理拓展训练

1.训练题目:自尊心训练

2.训练目的

(1)了解萎缩性人格对自己形象的影响。有关资料表明,90%的人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那么,又有多少人对自己的言行很满意和不满意呢?心理“指挥”言行,言行就是“形象”,“形象”决定成败。

(2)设计自己的新人格、新形象。这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信心、恒心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只要你想取得伟大的成功,没有干不成的事(想入非非除外)。

(3)希望通过本训练,引起你对自己自尊心的发展和修炼的关注。

3.具体操作

(1)检查自己的自尊心。从言谈、习惯、礼貌、待人接物等行为看看自己在自爱、廉耻、自律、自强、独立等方面的表现,你树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比如,是否存在出言不逊、说脏话、粗话、不拘小节等情况?是否注重荣誉感、责任感?

(2)请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一下你的自尊心:

①是否愿意表现自己的才华?

②是否关注自己的形象?

③是否很看重别人对你的评价?

④是否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纪律

⑤是否尊重他人?有无随意指责和辱骂他人的行为?

⑥如何评价自己?过高、适度还是过低?描述的方法可以是文字的或自画像(附说明)。

(3)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交流,相互评价,看看你与实际表现的差距。通过此训练,希望每个人能正视自己的自尊心,它是你迈向卓越成功的根基。

成长案例

【案例描述】赵某是个聪明、自信、清纯秀美的女孩。她表面看起来又活泼又开朗,可内心里却特别敏感、多疑,尤其是容不得别人比她强。不管是同学还是好朋友,只要人家一比她强,她就非常难受。所以她很少获得真正的快乐。她说曾多次下决心要克服掉这个缺点,可都失败了。

【案例分析】该案例中赵某的心理问题属于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的产生源于两种错误的认知,一是认为别人成功了,说明自己失败了,别人取得了成绩,说明自己没有取得成绩;二是认为别人的成功就是对自己的威胁,是对自己利益的侵害。

【专家建议】克服嫉妒心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增强自信。一个人嫉妒他人时,往往是只注意他人的优点,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忘记了自己的优势,完全否定自己。要学会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从有利于自我的角度和标准和他人比较,从而获得自信。

(2)充实自我。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上。当自己变得很有能力时,自然不用去嫉妒别人了。

(3)换位思考。试着将别人的成就看作是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对自己的剥夺或威胁,当你将别人的成功当作一道风景线来欣赏时,嫉妒心理自然会消失。

探索思考

结合本章内容,谈谈你对“心底无私天地宽”这句俗语的理解。

心理自测

气质类型测试

通过对下面60道题的回答,可以帮助你确定自己的气质类型。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你认为很符合自己情况的,记2分;比较符合自己情况的,记1分;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的,记0分;比较不符合自己情况的,记-1分;完全不符合自己情况的,记-2分。

1.做事力求稳妥,一般不做无把握的事。

2.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宁可一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噪声、危险镜头等。

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剔别人。

7.喜欢安静的环境。

8.善于和人交往。

9.羡慕那种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什么都没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事物时,别的事物很难使我分心。

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www.xing528.com)

20.碰到危险情景,常有一种极度恐惧感。

21.对学习、工作怀有很高的热情。

22.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23.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25.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欢参加热闹的活动。

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29.工作、学习时间长了,常感到厌倦。

30.不喜欢长时间谈论一个问题,愿意实际动手干。

31.宁愿侃侃而谈,不愿窃窃私语。

32.别人总是说我闷闷不乐。

33.我理解问题常比别人慢些。

34.疲倦时只要短暂的休息就能精神抖擞,重新投入工作。

35.心里有话宁愿自己想,也不愿说出来。

36.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7.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常比别人更疲倦。

38.做事有些莽撞,常常不考虑后果。

39.老师讲授新知识、新技术时,总希望他讲得慢些,多重复几遍。

40.能够很快地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41.做作业或完成一件工作总比别人花的时间多。

42.喜欢运动量大的剧烈体育运动,或参加各种文艺活动。

43.不能很快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去。

44.接受一个任务后,就希望把它迅速解决。

45.认为墨守成规比冒风险强些。

46.能够同时注意几件事。

47.当我烦闷的时候,别人很难使我高兴起来。

48.爱看情节起伏跌宕、激动人心的小说

49.对工作抱认真严谨、始终如一的态度。

50.和周围人们的关系总是相处不好。

51.喜欢复习学过的知识,重复做能熟练做的工作。

52.希望做变化大、花样多的工作。

53.对于小时候会背的诗歌,我似乎比别人记得清楚。

54.别人说我“出语伤人”,可我并不觉得是这样。

55.在体育活动中,常因反应慢而落后。

56.反应敏捷,头脑机智。

57.喜欢有条理而不甚麻烦的工作。

58.兴奋的事常使我失眠

59.老师讲新概念我常常听不懂,但是弄懂以后就很难忘记。

60.假如工作枯燥无味,我马上就会情绪低落。

【评分方法】

(1)将各题的得分填入表8-2内。

(2)将每一种气质类型所包含的15道题相加得总分。

(3)如果某一种气质的得分在20分以上,其他三种气质的得分都很低,即为某种典型气质类型。如多血质一栏的得分为23分;胆汁质一栏的得分为8分;黏液质一栏的得分为3分;抑郁质一栏的得分为-10分,那么就是典型的多血质气质类型。

(4)如果某一种气质的得分在10分以上、20分以下,其他三种气质的得分都很低,即为某种一般气质类型。

(5)如果某两种气质或三种气质的得分很接近(相差5分以内),其他气质的得分与之相差很大,即为某两种或三种混合气质类型。

(6)一般来说,分值越高,表明越具有该项气质类型;反之,分值越低就越不具备该项特征。

表8-2 气质类型记分表

推荐阅读与欣赏

书籍推荐

积极情绪的力量

【美】弗雷德里克森著,王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

本书关注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和追求的情绪、动机、潜质、美感和价值。在我们对现实生活的热情参与中,在我们对父母长辈的敬爱感激中,在我们对良师益友的欣赏钦佩中,在我们对自然生命的思考敬畏中……我们汲取、生成、充盈和传递着这些幸福健康的活跃元素。而人生的意义正是由这样无数的积极点滴汇聚而成,其中的一些有幸被我们察觉、关注、领悟和珍藏了,而更多的却可能被平凡琐碎湮没了。本书正是在揭示这些常常被人忽视的心理状态的事实的基础上,激发读者在自己的生活中开始尝试培养积极情绪。对于生命中的积极性,多一些失而复得,多一些品味珍惜,多一些憧憬期待。

作者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是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杰出教授,也是最杰出的积极情绪研究者。其曾因在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被美国心理协会授予坦普尔顿奖。坦普尔顿奖的影响力及奖金额堪比诺贝尔奖。

影视推荐

美丽人生

“这就是我的经历,是父亲所做的牺牲,是父亲赐予我的恩典。”(小约书亚独白)——基督,这是一位从天堂来的父亲。

托洛茨基在等待行刑时写下的一段文字,“life is beautiful”。贝尼尼想通过这一部电影来展示面对死亡的了然心境:人生如此美好,哪怕一时被黑暗所笼罩,我们依然能够找到美之所在。

我的名字叫可汗

悲伤难过不应该是一个人的默默承受,多一个人在身边,就会多一分希望。如果明天还在为远走的人而伤心落泪,那么后天呢?

关键是,在你伤心落泪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人为你而难过呢?难道你所希望的就是一个由这种悲伤情绪形成的循环小群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