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灵护航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灵护航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顺境和一般的逆境人们能够等闲视之,人生绝境却往往处理不善、处理滞后,甚至引发个体的生命危机。小刘是某大学的一名博士生,28岁,身高170 厘米,于2019年1 月31 日凌晨从学校宿舍离开。中国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这样一种朴素的生命敬畏感和责任意识,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5 后”一代学习和继承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灵护航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问自己的老师,何事鬼神?何为生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本意是要人们关注入世之生,珍惜生命价值,明晓生之道,方知死之义,所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然而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回避死亡、忌讳言死的世俗之理。关于生命的价值、死亡的哲理,更多是放诸儒家伦理维度观视,如:“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卫灵公》)总体而言,关于死亡的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是“敬而远之”。受基督教宗教文化影响,西方文化有着比较深厚、系统的生死哲学中世纪但丁的《神曲》更是将这种信仰非常诗意鲜明地勾勒出来,如剧中关于天堂的描述、有关炼狱和地狱的描写,形成西方人不避生死之议,追求生命的终极意义(宗教式的善与信),“敬而趋之”。在生活快节奏的今天,各种文化价值观交融,多种发展压力汇集,生存与发展、竞争与合作、绩效和道义等不仅萦绕着职场人士,在校大学生也感受到社会传递的激烈竞争态势。有竞争就有胜败,有挑战就会有压力,而人格特质人生经验、应对能力、人际关系和个体心态等的差异,就决定了每个人对待人生的顺境、逆境和绝境状况各不相同。顺境和一般的逆境人们能够等闲视之,人生绝境却往往处理不善、处理滞后,甚至引发个体的生命危机。这种危机往往就是他人生的一道坎,若有足够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足够科学的认知理念、足够丰富的人生经验,就可以化险为夷,在危机中绽放生命的光彩。

案例解析(www.xing528.com)

春节本是阖家欢乐的日子,可是安徽合肥的一户人家今年却在担惊受怕中度过。就在14 日,失联了半月之久的某大学博士生遗体被找到,令人悲痛。小刘是某大学的一名博士生,28岁,身高170 厘米,于2019年1 月31 日凌晨从学校宿舍离开。监控显示,他于当天早上6:50 在合肥某水库闸口处消失,已失联15 天。2 月14 日中午,其遗体在某水库芦苇荡中被发现,令人痛心!“31 号回家过年。”这是小刘失踪前留给父母的最后一句话。作为高等学府的“天之骄子”,小刘不可谓知识理性不足,不会不知生命对于他人的意义,但在其学习生活中一定有遇“无法克服”困难,或遭遇“无法排解”的挫折感。或许在他离开人世前的生活中有流露、有显现、有表达,可惜身边没有人关注和发现,没有人注意和帮助,于是有了前述的生命悲剧。对于当事人而言,灿烂的青春凋谢而不再生。其实世上除了生死都不是大事,心态转个弯或许就能“柳暗花明”。对于旁人和亲人而言,痛苦自责与怀念自不待言。报喜不报忧和似乎开朗温和的性情,让人怎么也想不到小刘内心隐藏着如此深沉的狂澜和绝望。为何漏掉了不寻常的“蛛丝马迹”?如果有心关照、耐心疏导、专业疏理,或可挽留一条鲜活的生命。

层出不穷的大学生生命危机案例,既有大的社会变革转型的背景,也有学校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和现实脱节的原因,其结果突出表现为个人层面的生命意识淡薄,自我中心的视野局限,挫折心理承受力脆弱,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匮乏。当社会的转型变化已经是客观趋势,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加大,“知识民工”的称谓反映出大学生整体的发展焦虑。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人格单向发展,而“95 后”乃至“00 后”一代大学生“独一代”“独二代”的成长环境,容易养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和责任意识;单纯顺利的求学成长环境,缺少必要的挫折历练,容易使他们在缺少外在支持的情况下走进内心的死胡同。上述案例中的博士小刘,自小到大求学经历比较顺畅,重点大学高层次学历,使其对自身要求较高,一旦遭遇严峻现实环境,一时不能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就会有强烈的失落感和挫折感。特别是横向的社会比较,容易加剧这种不平衡和对未来的失望。如果不善于排遣和发泄,不善于求助,就可能走极端。我们说,人人都会犯错,既有无心之失,亦有能力之不及。不管怎样,犯错既是事实,就要勇敢面对和接受。比较积极的态度是寻找错误中的辩证价值,总结经验来成长自己。勇敢地面对失误,也包括面对可能的批评和否定,面对失败和责难,不退缩、不推责、不钻牛角尖,敢于面对、善于分析。同时还要有一个科学的自我定位,在适当的时候,在情绪失衡的时候,要学会自我心理平衡。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是人生历程中最流光溢彩的乐章。虽然时代和社会的压力之下少数同学不能很好适应,不会排解和抒发,以致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甚至心理危机等一些心理问题丛生,但是,我们智慧的先人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船到桥头自然直,离了谁,地球都会照转。要有“天塌下来当被盖”的乐观主义,要坚信,困难只有一个,但是方法却可以有千万种、道路却可以有千万条。因此,生活中的情感纠结、学业升级、就业竞争、人际交往,甚至高考的意义都不能超过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存在意义首先是个体人格的体现,同时也是对父母亲友的一种责任情怀。中国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这样一种朴素的生命敬畏感和责任意识,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5 后”一代学习和继承的。一个人若没有对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敬畏精神,是不可能指望他对别人、对社会、对事业有着深沉的责任感,而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的责任感正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