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新教育:激发文化自我创新

中国新教育:激发文化自我创新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和教育的这种高度的统一,正是人类完全不同于、超越于其他生物的最大特征。教育的过程也是文化“选编”的过程。好的教育应该有文化的自觉与自我省察。新教育人的使命,就是自觉地把中国文化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作为我们教育的根基和创造之源;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推动文化的自我创生,让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重新显现并焕发青春。

中国新教育:激发文化自我创新

文化的视野观照教育,用教育的视角反思文化,用教育与文化的眼光打量我们自己。新教育对于文化问题有如下共识:

文化,是一个社群曾赖以生存、借以辉煌的模式,记录了这个社群自古至今的爱憎、企求、失败和荣耀。

文化,既有在特定历史中与具体环境相适应的形式部分(如中国文化中的礼乐、习俗、古代法律),也有超越时代的精神实质部分(如仁、义、爱、自强不息、逍遥自然)。

文化即教育,教育即文化。文化和教育的这种高度的统一,正是人类完全不同于、超越于其他生物的最大特征。人之所以成为人,其本质乃是文化,乃是教育。

文化是一条流动不息的河流,每一个人都是某一文化河流中的水滴。没有水滴的河流会迅即干涸;而没有河床,历史将失去方向,每个个体将陷入生物性的本能中简单重复。

我们(任何社群和个体)借文化而拥有语言、拥有自我;文化借我们而得以延续,并获得创生、更新的可能性。

创生、更新文化的,就是文化中的英雄、榜样、先知、楷模,他们创作的或为他们创作的诗篇、故事、传奇,成为一个文化中最明亮、最动人的部分。

于是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道法自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最珍贵的精神珍品,留下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留下了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留下了黑白之间天地宛然的中国画,留下了四大发明和无数历史景观,留下了石猴成佛的神话传说……(www.xing528.com)

教育的过程也是文化“选编”的过程。一种合宜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就是梳理自身的文化,对文化进行辨别、抉择,把文化中的创造部分、开放包容部分,传授给下一代,让文化成为他们的生存方式,让文化借他们得以更新、重新显现上述的这些根本精神。

好的教育应该有文化的自觉与自我省察。教育的真谛乃是文化的自我创生。爱历史不是爱历史中的罪恶与挫败;爱英雄与榜样但不是依样在新时代画不合时宜的“旧葫芦”;爱诗篇是要写出这个时代的新诗篇;爱传奇是要写出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的传奇;爱中国文化,就是要让它在我们身上显现其根本的创造精神。

非道弘人,人能弘道。新教育人的使命,就是自觉地把中国文化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作为我们教育的根基和创造之源;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推动文化的自我创生,让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重新显现并焕发青春。作为教师,我们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成为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这样的文化重建者,但我们应该努力做到,通过我们每一个新教育人的文化自觉,通过我们自己这个湍急的隘口,让中国文化这条河流奔涌前行。

【注释】

[1][法]爱弥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李康译,23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参见冯向东:《我们在如何“选编”思想文化:一个审视教育自身的视角》,载《新华文摘》,201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