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慧照寺:明代古碑修建记记载与建筑拆除

北京慧照寺:明代古碑修建记记载与建筑拆除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太监阎兴奏报明宪宗赐予“慧照寺”之名。寺内立有弘治十年《慧照寺修建记》,记载了该寺重修经过。清同治年间重建慧照寺。1958年寺院建筑被拆除,后成为民居,变成民居大杂院,明代古碑《慧照寺修建记》被砌筑在住户的墙壁内。

北京慧照寺:明代古碑修建记记载与建筑拆除

5.慧照寺

慧照寺位于东四十三条东段、旧称慧照寺胡同内,胡同因寺而得名,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是明清时期北京藏传佛教寺院,也是清代理藩院直属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慧照寺是明成化辛丑即成化十七年(1481年)由高僧庭佑在明朝永宁伯谭广故宅基础上建成的,以作为自己的焚修之所。由太监阎兴奏报明宪宗赐予“慧照寺”之名。[57]

慧照寺原为永宁伯府所在地。永宁伯谭广,江苏人,行伍出身,明初六朝元老,永乐年间跟随朱棣起兵靖难,屡迁至指挥使,他留守保定,孤军奋战42余日,终使敌军退走。永乐年间营建北京,谭广是工程负责人之一。后多年镇守北京边关,独当一面,正统六年(1441年)以御敌有功封永宁伯。正统九年(1444年),因老还乡,82岁病逝于府邸。因其伯爵不是世袭爵位,故死后37年成化十七年(1481年),僧人庭佑将其宅改建为慧照寺,寺所在地也改名慧照寺胡同。

弘治十年(1497年),慧照寺重修扩建。新建大佛讲殿,内塑大佛圣像并二尊者、十八罗汉。寺内立有弘治十年(1497年)《慧照寺修建记》,记载了该寺重修经过。

清同治年间重建慧照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该寺被圈入公使馆界内,被奥匈帝国使馆占用,改为跑马场。(www.xing528.com)

清代慧照寺额设副达喇嘛1名,负责管理寺庙事务。额设折色格隆钱粮7名、折色班第钱粮21名,共28名喇嘛,其中包括德木齐1名、格斯贵2名,协助寺内副达喇嘛管理宗教事务。[58]

民国后,庙已衰败。1928年,北平特别市政府对北平寺庙进行登记时,该寺面积约有3亩,有房屋24间,木质佛像21尊,泥塑像5尊,石碑1座,另有铁磬、锡五供等法器。[59]

1935年左右,慧照寺尚有喇嘛19名,已移住东直门内北门仓乙六号。[60]

1936年北平市第一次寺庙登记时,该寺占地3亩1分,有房屋26间半,主要用作供佛之所。寺内有佛像27尊,石碑1通,另有锡香炉、铁香炉、铁磬、供桌等法器法物以及水井等。[61]

新中国成立初期,慧照寺仅余山门、大殿、配殿及部分配庑。1958年寺院建筑被拆除,后成为民居,变成民居大杂院,明代古碑《慧照寺修建记》被砌筑在住户的墙壁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