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井冈山榜样:各根据地热衷效仿

井冈山榜样:各根据地热衷效仿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井冈山树榜样,各根据地忙效仿大革命失败以后,尽管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但当时对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各地的起义大都遭到失败。毛泽东在井冈山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迅速成为各根据地红军领导人学习的榜样。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很看重林彪的军事才干,对他的意见也很重视。

井冈山榜样:各根据地热衷效仿

井冈山树榜样,各根据地忙效仿

大革命失败以后,尽管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但当时对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各地的起义大都遭到失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毛泽东在井冈山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迅速成为各根据地红军领导人学习的榜样。

1928年夏天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后,建立的红五军也面临怎么办、去哪里的问题。彭德怀所率的一个团旧湘军起义,是以“闹饷”即反对官长克扣士兵军饷为口号。真正当上红军后,生活反而比“欠饷”时更苦,许多官兵开小差,打仗时甚至有成连叛变者。如何改造军队,如何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对于这位刚刚由湘军团长成为红五军军长的彭德怀都是难解的新课题,于是他产生了向毛泽东学习的念头,

此时,彭德怀曾经赠送黄公略一首诗,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马日事变教训大,革命必需有武装。

秋收起义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

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行。

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

毛泽东这位誉满三湘的“润之”先生,成为他的同县同乡彭德怀敬仰的对象。1928年底,彭德怀也率军奔向了井冈山,以过去未见过面的毛泽东为老师,学习建军经验,在井冈山斗争史上就此也写下了“彭大将军”的英名。

朱毛红军的经验,当时系统地传到了设在上海中共中央。在1928年中共六大后,湖北船工出身且具有流氓无产者气质的向忠发在“唯成分论”的气氛中被斯大林等共产国际领导人确定为最高负责人,其实此人根本没有领导能力,整天沉溺于享受,中央日常工作包括军委工作由周恩来主持。周恩来不仅向各根据地介绍了朱毛红军的成功经验,并在向各地派遣干部时也要求他们向井冈山学习。

1929年邓小平在上海担任中央秘书长时,被中央派遣到广西负责建立红军和根据地。据邓小平回忆,他最早的军事经验来自于他在当中央秘书长时,看到的各地红军给中央的报告,特别是毛泽东、朱德带领的红四军的作战经验。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领导了百色起义,成立了红军第七军,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当时只有25岁,而且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也没有独立担负过一个地区的全面领导工作,却能在强敌如林的复杂环境中通过武装起义开辟出一片共产党的新天地,重要原因便是学习了朱毛红军的经验。(www.xing528.com)

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1927年11月中共党组织发动了黄(安)麻(城)暴动,虽一度占领县城,却遭敌重兵镇压,年末只剩72人转移到木兰山坚持游击战。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后,当地红军利用敌主力撤走,力量得到很大发展,并建立起鄂豫边根据地。同年末中共鄂豫边特委总结了当地的斗争经验,并提出向井冈山学习,规定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建军和作战原则。随后,当地红军很快得到大发展,于1930年3月建立了红一军,翌年又编为红四军、红四方面军,成为当时全国第二大主力红军。

瑞金的红军烈士塔。

当然,当朱毛红军转战各地并受到党内军内多数人推崇,也曾受到过怀疑。林彪在1929年便对长期在农村转战感到困惑,为此曾向毛泽东提出过疑问,毛泽东在给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写了一封回信,即成为有名的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林彪于1925年入黄埔军校四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到叶挺部队工作。此人性格内向,言语不多,指挥作战确有一套本事,25岁就干到了军团长。在红军时期,林彪曾一再出现过动摇悲观情绪,经过批评帮助还是坚持革命斗争,主流仍应该肯定。至于他提出的一些悲观论点,在当时红军内部也有一些代表性,并不足为怪,毛泽东也并未因此而影响对他的信任。

1929年朱毛红军从井冈山突围进入赣南、闽西后,战事频仍,千里转战,占领一个城镇很快又放弃,部队非常劳累,还看不到革命何时能胜利。同年5月18日,红四军前委在瑞金县叶坪村讨论时局和行动方针问题时,林彪就曾经忧心忡忡地说:“我根本不同意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他还说:“我的主张还是要队伍分散了去打游击,看一个时候,看一个很长的时候,看看有没有希望。”此后不久,林彪就在一部分人当中散发了一份对红军前途究竟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信,正式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很看重林彪的军事才干,对他的意见也很重视。毛泽东当时认为,林彪的思想困惑其实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带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中国革命要不要建立广大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的道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赖坊的协成店,给林彪回复了一封7000字的长信,信中说:“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封信进一步阐发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也标志着毛泽东关于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理论基本形成。

在这封信中,毛泽东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此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阐述。这封信收入《毛泽东选集》时,也被定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年,中国革命这艘在黑暗中行进的航船,是靠毛泽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一点并不是夸张。因此,直到改革开放开始后,邓小平还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