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阴民俗特产-编织芦花靴

江阴民俗特产-编织芦花靴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暖足佳品芦花靴江阴境内的江滩素产芦苇,沿江农民历来有编织芦花靴的传统。20世纪60年代,全县每年编织的芦花靴多达20万双。到了秋收秋种结束以后,人们便开始编织芦花靴了。传说最早的芦花靴起始于宋代的一个乞丐,寒冬腊月,这个乞丐没鞋穿,双脚冻得发紫。旧时,几乎每个农民都穿芦花靴,一冬天甚至要穿破两三双。有些机关干部,企业职员,坐定在办公室时,脚上也着芦花靴。

江阴民俗特产-编织芦花靴

暖足佳品芦花

江阴境内的江滩素产芦苇,沿江农民历来有编织芦花靴的传统。20世纪60年代,全县每年编织的芦花靴多达20万双。

每到金秋十月,稻谷飘香,江边芦滩便开出了一大片一大片云雾般的芦花,待到芦花开至一半时,人们便须赶紧收割,因为开足的芦花,那绒毛既容易掉落,也不保暖,不适宜制作芦花靴。到了秋收秋种结束以后,人们便开始编织芦花靴了。编织者先将靴耙一头固定在凳上,另一头系在自己腰间,然后以草绳为经,以稻草作纬,细细编织,待到鞋底成形,往上编鞋帮时,便需将“二白芦花”(即开至一半的芦花)夹入稻草编织,编到三至五寸高时,便可收起口来。

传说最早的芦花靴起始于宋代的一个乞丐,寒冬腊月,这个乞丐没鞋穿,双脚冻得发紫。他忽然看见路旁的芦苇开着毛茸茸的芦花,便随手扯下一把,用稻草裹在脚上,顿时觉得暖呼呼的。后来人们从中得到启发,便用芦花夹进稻草,编织成芦花靴,就这样传了下来。(www.xing528.com)

以往,江阴澄江镇以及西郊、夏港、申港等澄西地区农民,都把编织芦花靴作为家庭重要副业,其中尤以夏港最盛,所产芦花靴也最为著名。

东乡河塘原先不产芦花靴,自从清朝末期一位外地农妇嫁来后,把制作芦花靴的技艺带到了这里,很多人都学会了做芦花靴。到20世纪60年代,制作芦花靴已成为众多河塘农户的重要副业,尤其在河塘村、蔡桥村一带更为普遍,制作工艺与澄西地区相比有所改进。河塘农民制作芦花靴,纬底的稻草先洒上水,用木槌锤软,稻草锤得越软,编织出来的芦花靴越致密,越耐穿;靴底一般都编织成双层,既美观,又结实;靴头稍稍往前上翘,显得更具艺术性,靴尾则略微朝内收些,穿起来更着脚。河塘芦花靴所用的芦花,采用沙洲产的白芦花,当年,一到深秋,一船船的白芦花就从沙洲运来,经河塘人的巧手编织,一双双、一挑挑芦花靴销往四面八方。

芦花靴外形毛茸茸,粗呼呼,靴底垫上草壳或絮棉,穿在脚上暖烘烘。它的最大特点是既透气,又保暖,实为冬季御寒、暖足之佳品。旧时,几乎每个农民都穿芦花靴,一冬天甚至要穿破两三双。有些机关干部,企业职员,坐定在办公室时,脚上也着芦花靴。新买的芦花靴,先在靴底抹一层黄泥,干后再穿,耐磨,可以穿得久一些,还要用棉布在鞋口缝上一圈沿条,这样,不易损坏袜子,而且也耐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