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刀鱼-江阴民俗特产

长江刀鱼-江阴民俗特产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江刀鱼白如银刀鱼沈俊鸿摄江阴地处长江之滨,水产丰饶,尤以刀鱼、鲥鱼、河豚最为著名,素称“长江三鲜”。20世纪长江刀鱼捕捞场景陈宝金摄刀鱼鱼形狭长,状如篾刀,色白如银,鳞细,体重一般三两左右,半斤者稀少。近些年来,由于刀鱼栖息地和洄游两岸的水文条件发生变化,水质质量下降,刀鱼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加上捕捞强度过大,导致长江刀鱼产量锐减。

长江刀鱼-江阴民俗特产

长江刀鱼白如银

刀鱼 沈俊鸿摄

江阴地处长江之滨,水产丰饶,尤以刀鱼、鲥鱼河豚最为著名,素称“长江三鲜”。

刀鱼学名刀鲚,属鳀科,为溯江洄游性鱼类,在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刀鱼平时栖息在浅海,幼鱼在海洋中长大后,每年春季沿江河溯水而上,在淡水中产卵、孵化,幼鱼秋后游回大海,性腺开始发育成熟时,再进入江河逆水洄游,如此年复一年生长繁衍。长江江阴段江面狭隘,江底平坦,泥沙底质,是刀鱼洄游、产卵的黄金水道,所以历来是长江刀鱼的主产区,20世纪50年代,江阴长江刀鱼的年产量曾经达到三千多担。

农谚云:“春潮迷雾出刀鱼。”刀鱼是春季最早的时鲜鱼,一般每年立春至谷雨为刀鱼汛期,而清明前后各20天则为旺汛。刀鱼是江阴主要水产品之一,境内长江水域均可捕获,尤以长山一带水域为最盛,每逢刀鱼汛期,捕鱼船便群集于此。

清代有诗咏刀鱼:

扬子江头雪作涛,纤鳞泼泼形如刀。
渔人拿网巨浪里,银花耀形腾光豪。

20世纪长江刀鱼捕捞场景陈宝金摄(www.xing528.com)

刀鱼鱼形狭长,状如篾刀,色白如银,鳞细,体重一般三两左右,半斤者稀少。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宋代名士刘宰赋诗赞曰:

肩耸乍惊雷,鳃红新出水。
芼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

刀鱼清蒸红烧均可,烹调时不用去鳞,内脏可从腮帮处取出。新出水的刀鱼宜清蒸,其肉更嫩,其味更鲜。有美食家之称的清代诗人袁枚吃刀鱼也喜欢清蒸,他说:“刀鱼用蜜酒酿、清酱放盘中,如鲥鱼法蒸之最佳。”用刀鱼肉加工成的刀鱼面、刀鱼馄饨,风味独特,脍炙人口,是驰名吴中的江阴民间传统特色点心

刀鱼多细毛状骨刺,颈部更有三角刺,故食时须谨慎,以防鱼刺鲠喉。著名作家汪曾祺曾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写道:“刀鱼极鲜,肉极细,但多刺。金圣叹尝以为刀鱼刺多是人生恨事之一。不会吃刀鱼的人是很容易卡到嗓子的。”

江阴所产刀鱼,前期雄性多,体大,脂肪多;后期雌性居多,体小,脂肪少。清明前的刀鱼鱼刺细软,鱼肉肥嫩,而清明后鱼刺渐硬,肉质不如前之细腻,故刀鱼以清明前者为佳。

刀鱼虽在海洋中也能捕到,但不及洄游到淡水江河中的味道好。据水产专家研究,刀鱼作为一种特殊的鱼类,其味道与它的性腺成熟度有关。每年一二月,长江口、舟山一带就能捕到俗称“毛刀鱼”的小刀鱼,但口味差,价格也便宜。此后,在洄游途中,水流的刺激加速刀鱼的性腺发育,当洄游到江阴、靖江张家港一带江段时,刀鱼身上的盐分基本淡化,性腺发育成熟,此时的肉质变得鲜嫩,因而口味最佳,身价也就高了。长江中尤其是江阴一带所产的刀鱼,与珠江、闽江、钱塘江中所产相比,品质最优,味道最为鲜美,实为刀鱼中之珍品。

近些年来,由于刀鱼栖息地和洄游两岸的水文条件发生变化,水质质量下降,刀鱼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加上捕捞强度过大,导致长江刀鱼产量锐减。为了保护刀鱼种群,国家采取了禁渔期措施,并对捕获刀鱼实行发放特许证制度。与此同时,对人工养殖刀鱼的研究也正在展开,经过多年摸索、试验,刀鱼人工繁殖的关键技术已在江阴申港成功突破,为刀鱼的资源增殖和品种保护打下了基础,长江刀鱼这一美味水产又将重新回到寻常百姓的餐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