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倾向争论:来自《超个人心理学》的新发现

研究倾向争论:来自《超个人心理学》的新发现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超个人心理学在研究倾向上深受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对心理学采纳自然主义的科学研究路线感到不满,尤其是对它排斥其他研究倾向的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2.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文主义长期以来,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史上一直存在关于人性的两种争论。显然,还原主义成了评鉴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标准,这种分析式的研究倾向往往导致对人的心理现象的割裂,忽视对完整人格的整体探索。

研究倾向争论:来自《超个人心理学》的新发现

超个人心理学在研究倾向上深受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对心理学采纳自然主义科学研究路线感到不满,尤其是对它排斥其他研究倾向的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这些批评和争论主要表现为:

1.是方法中心还是问题中心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早就批评传统的心理学是“以方法为中心”。这种观点认为,“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仪器、技术、程序、设备以及方法,而并非它的疑难、问题、功能或者目的(马斯洛,1987,p.14)”。由于它过分强调以技术手段或工具量表为依据来进行数量化的研究,因此,凡是不符合这种研究要求的都被斥为非科学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且不说人的研究的复杂性难以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就是这种排他性的研究偏见在科学研究中也是有很大问题的。正如马斯洛尖锐指出的,如果你手头上唯一的工具是锤子,那么,其余的一切被研究的事物就都要被看作是钉子了。因此,超个人心理学也赞成马斯洛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倾向,坚持认为,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应该解决那些“可以为之奉献精力的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例如,价值、信仰、精神、高峰体验、动机、人格等。只要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使用的程序即使不完全符合科学心理学的标准,也应该被认为是科学的。

2.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文主义(www.xing528.com)

长期以来,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史上一直存在关于人性的两种争论。一种观点认为,人是一个自然事实,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发展而成的人工制品,因此,对人的研究应该采取科学主义的态度,用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观作为其理论基础。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是宇宙中一种独特的实体,是一个拥有独特的内在属性的结构,例如,意识、意志自由、责任等,因此,对人的研究应该采取人文主义的态度,在研究方法上也应该根据研究对象的独特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不一定非要进行数量化的统计分析,也不要把规律性的结论不加分析地强加到每一个个体身上。超个人心理学赞成人文主义的研究倾向,因为它致力于研究的主要是人的意义、人生的目的、转换的意识状态、超个人体验等心理现象。当然,它也不排斥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有很多超个人心理学家也在自觉地运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来验证或阐释他们提出的研究假设,这种科学包容的精神也体现了其方法论上的兼收并蓄。

3.是还原论还是整体论

科学主义的方法中心论必然导致对心理现象的还原主义解释,就是说,任何复杂的心理现象,都要分析到它的最小元素成分,都要从神经生理科学的研究中找到证据,甚至要求助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分析研究。诚然,人具有生物性的一面,其生物的特征和元素的分析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要把这种研究倾向当作评价和鉴定心理学研究科学性的唯一指标,否则就会导致一种学术上的偏见。正如希思(Heath,1983,p.153)所指出的:“那种逐渐的训练、杂志的出版政策、提供研究基金资助的标准,以及使一个人能够以客观和精确管理的主题进行研究的当代科学精神,导致了把大多数研究者闭锁在一种高度还原主义的方式之中,用这种方式来界定进行探讨的某个重要问题的内容。”显然,还原主义成了评鉴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标准,这种分析式的研究倾向往往导致对人的心理现象的割裂,忽视对完整人格的整体探索。超个人心理学主张用整体的观点来看待人的精神世界和意识现象,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影响人的心理现象的各种因素,包括环境、家庭、过去经验、意识状态等,从而力求全面地理解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及其复杂多样性和多变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