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勾践屈身隐忍,夫差被迫自杀

勾践屈身隐忍,夫差被迫自杀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勾践屈身隐忍待契机春秋末越国国君在位。然而夫差的大臣伍子胥极力反对,并要求直接杀死勾践,以绝国家后患。感动之余,吴王决定释放勾践夫妇回国。勾践一心想痛雪当年的耻辱,断然拒绝,夫差被迫自杀。勾践在这件事情上所表现出来的忍辱的确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纵观这一时期勾践的屈辱,是极其恭顺的屈辱。

勾践屈身隐忍,夫差被迫自杀

勾践屈身隐忍待契机

春秋末越国国君(前497年—前465年)在位。姓姒(因为是大禹的后代,所以姓姒),名勾践,又名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公元前473年灭吴。

公元前494年,即勾践三年,吴王夫差为了报杀父之仇,发动兵马,大举向越国进攻。吴军在梅山之战大获全胜,越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退守在会稽山

越王勾践眼看着就要国破家亡,决定启用谋臣范蠡、文种等的主意:要求跟吴王讲和。吴王提出了一个条件,他要越王夫妇到吴国给自己当仆人。勾践与大臣文种和范蠡经过一番谋划之后,答应携着妻子心甘情愿地侍奉夫差。

然而夫差的大臣伍子胥极力反对,并要求直接杀死勾践,以绝国家后患。当时夫差有心要羞辱勾践,拒绝了伍子胥的建议。夫差在先父阖闾的墓旁建了一所简陋的石头房子,将勾践夫妇安置其中。里面没有床铺,他们就铺上干草,从此也换上了奴隶的服装。他们整日蓬头垢面,替夫差喂马、劈柴挑水、做饭洗衣,过着奴隶般的生活

为了麻痹夫差,争取早日回国,让夫差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勾践想方设法讨好夫差,博取他的信任,甚至还亲自舔尝夫差的粪便。

一次,夫差生病,腹泻不止,勾践三番五次地恳求让他探问病情。夫差正在腹泻,便令勾践暂时回避一下。勾践连忙说:“贱臣过去曾从师学医,了解一些医学上的基本知识,如果让我观察一下您的粪便,我就可以判断你病情的轻重。”

夫差从厕所出来后,侍从就将便桶抬出来,一股恶臭扑鼻而来。在场的侍卫有的掩住鼻子,有的皱起眉头。勾践却径直走到便桶边,掀起桶盖,伸手取了一块大便。站在一旁的人无不惊诧,都瞪大了眼睛,夫差也颇为震惊。

只见勾践把大便放入口中细细品尝,之后面露喜色,高兴地对夫差说:“贱臣拜贺大王,您的病近日就会痊愈!不必担忧!”

夫差好奇地问:“你何以知道?”

勾践回答道:“贱臣曾听医师说:粪者,谷味也,体健其味重,体病其味轻。贱臣刚才尝过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苦,可见没有什么大碍!稍加调养就可以了。”

夫差感叹道:“勾践今日如此对我,这些是我宠信的大臣和儿子都做不到的啊!勾践对我的确忠心耿耿!”感动之余,吴王决定释放勾践夫妇回国。

勾践回国以后,发愤图强,对内笼络群臣,对下教养百姓。十年卧薪尝胆,他的国力大大增强,终于在公元前475年进攻吴国。五湖决战,他大败夫差,越军随后包围了夫差的王宫,杀死宰相,活捉夫差。吴王没想到昔日舔尝自己大便的人竟然就此倾覆了自己的国家,他请求世世代代为越国附庸。勾践一心想痛雪当年的耻辱,断然拒绝,夫差被迫自杀。

中国有句成语:忍辱负重。不忍受侮辱,怎么能够负重,又如何制造机会雪耻呢?这是对勾践脱离“虎口”,而不惜承受尝粪之辱的最好解释。

勾践在这件事情上所表现出来的忍辱的确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我们不排除勾践是想尽一切办法回国,这种忍辱的行为的确让人自叹不如。纵观这一时期勾践的屈辱,是极其恭顺的屈辱。因为勾践很明白,这种为人奴仆的生活可能是茫茫无期,也可能近在咫尺。为什么呢?因为这完全取决于吴王,只要吴王高兴,对自己所做的事满意,那么自己很有可能会提前获得自由,回到越国,所以勾践以其恭顺屈忍来讨好吴王。

坚韧善忍的精神造就了春秋末代霸主。国王——奴仆——霸主把勾践的人生轨迹勾画得清清楚楚。

时至今日,我们在人生的关键时候,我们在社会中的各个角落,必须扮演各种角色,甚至包括众人认为是屈辱的行为尤其是在人生的低谷时期。只有这样,也许不久,就会出现我们事业新的转机。

忍耐不是一味的逆来顺受,茫然失措的结果,而是一种主动收缩和战略调整。善忍耐者必然有大智慧,大视野,大心胸。若要培养自己超人的忍耐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不要急功近利。急功近利的人不会等待;狭隘自私者不善等待。等待需要冷静的头脑,坚定的目标,宽广的胸怀。等待不是消极颓废,而是蓄势待发;不是停滞不前,而是慎思密行,以便选取进取的最佳路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年轻才少了些慎重与平和,多了些气盛与浮躁;少了些等待与大度,多了些遗憾与无奈。

通过身体耐力培养精神耐力。忍耐力包含精神耐力和身体耐力两方面的品质,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可以通过锻炼养成这种良好的品质。身体越是强健,精神越能够自律,能够整天辛苦劳作。情况恶化时,身体和精神都能够为忍耐做充足的准备。

如果身体健康,那么你就更容易下定决心做一些事情,比如在寒冷的清晨跑步。身体不健康的话,要想继续前进就需要更顽强的意志和更大的决心。“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就是既注重身体,又注重精神,使两者能够相互协作,发挥出最佳水平。(www.xing528.com)

积极地思考。事实上,积极的思考能使人周身充满活力,而消极的态度会使人精神消沉、萎靡不振。一旦形成了积极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就能够使你产生难以想象的忍耐力。持续的积极思想能够消除犹豫和疑虑,它与决心、坚定不移联系在一起,使你能够坚持更长一段时间。

在成大事人的眼里,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足以让人心灰意冷,相反能更加鼓舞士气,激发起一定要办成事的欲望。在遇到困难的过程中,不和对手直接对抗,而是稍稍低一下头,避开强劲的疾风才是明智之举。请看一下几则关于忍耐的名人名言:

忍耐是一帖利于所有痛苦的膏药

——(西班牙)塞万提斯

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却是甜蜜的。

——(法国)卢梭

先苦后甜要比先甜后苦的味道迷人得 多。

——(中国)王绍男

要是你无法避免,那你的职责就是忍受。如果你命运里注定需要忍受,那么说自己不能忍受就是犯傻。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古希腊)柏拉图

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客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

——(中国)马南邨

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需要忍耐的事情,借以历练自己的心智。只是希望这种情况不要成为一种定式,生命中出现的越少越好。希望这样的格言,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我们的忍是为了机遇,是机遇之忍,而不是毫无意义的单纯的忍,只有有希望的忍才是我们的目的。

顺境是指在追求美好生活、实现美丽梦想的过程中,可以一帆风顺地到达理想彼岸的优越环境条件。顺境有时也指人们渴求的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的理想境遇。顺境的优势在于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发展的资本,可以使个人的才能得以自由充分的发挥。但人们在身处顺境时,容易滋生停滞不前、骄傲自满、心浮气躁、意志消沉等问题。逆境则是指人们所处的环境荆棘丛生,不尽人意,在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上障碍和阻力频生。身处逆境时,容易产生消沉、空虚、寂寞、苦闷、惆怅和无助等心理倾向。

人生在世,不可能凡事都一帆风顺,难免要经历逆境与顺境。逆境与顺境是相对而言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逆境和顺境都是外因,但作用不同,取得同样的成就,当事者所付出的代价也不相同。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犹如逆水行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顺境仅是一种相对优越的境遇,并非一劳永逸。逆境也绝非造就一种积极人格的充分条件,逆境中产生的过度自卑会瓦解一个人的活力。经历逆境时,一些人会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怨天尤人,觉得生活太不公平。逆境对人的压力大部分来自内心,可以成就一些人,也可能毁灭一些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去把握顺境和摆脱逆境。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挑战的过程,不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正视现实。要珍惜顺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但每个人都不可能时时与环境相宜,都会有遇到逆境的时候。当你无力改变环境时,就应该设法改变自己,使自己尽可能去适应环境。“大事难事有担当,逆境顺境向前看,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眼光。”要不因顺境而固步自封和狂妄自满,不因逆境而一蹶不振和妥协丧志。境由心造,乐观的心态,是战胜逆境的精神动力;积极的行动,是走出逆境的有效途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再顺利的人生也有残缺。生活不会自己变得轻或重,灾难也不会因为你的祈祷或诅咒转弯改道。但是,你却有办法改变你的心情你的感受。如果不是硬与自己过不去,应当学会制造出一些好心情和好感受,并且可以说,制造好心情永远是创造美满人生的一大技法。不仅遇上挫折和烦恼时需要,就是遇上单调和平淡时也需要。

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心情。有了好心情,幸福还会远吗!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遇到很多挫折,一个随意让情绪“喷”出来而不能自控的人,一定是与成大事无缘的。只有学会自制和忍耐,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稳的心态,才能客观地把问题解决,才能攀上胜利的巅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