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储备力量触发时刻|朱棣的智慧

储备力量触发时刻|朱棣的智慧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永乐二十二年朱棣不幸病死,终年65岁。朱棣11岁被封为燕王,2l岁就镇藩,至今已近20年。朱棣就这样装疯弄傻,骗过了朝廷的使臣。如果朱棣当时像其他藩王一样,明着来硬抗,结果只会是头破血流,死路一条,沉稳的朱棣知道当时时机不成熟,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所以假装疯病,韬光养晦,准备、蓄积力量,蓄势待发。

储备力量触发时刻|朱棣的智慧

朱棣:储备力量,伺机而发

朱棣(1360—1424):明成祖,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洪武三年(1370年)封为燕王,镇守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他出兵攻伐元残余势力大获全胜,得到太祖的嘉奖。太祖命他节制北部边境兵马。多次统率诸将出征,名声大震。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惠帝。惠帝下令削藩。朱棣于是韬光养晦,以“清君侧”除去齐泰、黄子澄为由,起兵“靖难”。自建文元年(1399年)起,经过四年内战,攻陷京师,夺取帝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永乐。朱棣在内政方面也有许多建树。他完善内阁制度,整肃吏治。重用人才,组织编纂《永乐大典》等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安定、文化的发展。但他重用宦官,设置东厂,开明代宦官干政之弊端。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不幸病死,终年65岁。死后葬于长陵,谥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嘉靖皇帝时将他的庙号改为成祖。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死,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这个21岁的年轻皇帝接到手的是一根荆棘编成的权杖,这些荆棘不是别人,而是他的20多个辈尊位高的皇叔,他们一个个都被封为藩王,割地而据,坐拥大权,要想保住自己的帝位,必须削夺这些藩王。建文帝认为:这些藩王里面最使自己感到棘手的是燕王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生性坚毅沉稳,机智多谋,英勇善战,以诚待人,在创建大明王朝的斗争中屡立战功,深为朝野所推崇,就连朱元璋也对他另眼看待。由于朱棣前面的三位兄长俱已死去,如今诸王之中以他为长,若能先将这根荆棘削掉,其他诸王自然会乖乖地听命。于是,一道削藩的诏书下到北平。

朱棣11岁被封为燕王,2l岁就镇藩,至今已近20年。北平是元朝的故都,朱元璋建国之后,把国都定在长江之南的南京,这里便成了偏远的边陲,被驱赶的元蒙残部还不断地前来袭扰,朱元璋将他封到这里,是将保土安民的重任交给了朱棣。他果然不负所望,不但击退了元蒙的侵犯,还多次率部出征,深入沙漠腹地,将蒙古人赶到大漠之北,他的实力也因此而大大地增强。

朱棣满以为朱元璋会将帝位传给他,当年朱元璋也曾说要把帝位传给他,没想到最后却是朱允炆,更可气的是,朱允炆已经下诏书准备削弱藩王的势力,于是朱棣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对这个侄子称臣。

朱棣很清楚还不能公开同朱允炆抗衡,于是他便借口有病终日不出。而是在王府内秘密训练士卒。不料此事被人告发,朱允炆便派使臣前来查问。

使臣们到北平,却发现北平街头有一疯汉,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在街上的闹市区,边走边狂吼乱叫;走到酒楼饭铺门前,直接闯了进去,夺了酒店的酒肉就吃,同时还疯疯癫癫地胡说八道;他吃饱了,喝足了,便倒在街头上呼呼大睡,有时从早睡到晚也不醒来。这个疯汉,便是燕王朱棣。

使臣命人将他护送回到王府,并亲自前去探视。那时已是六月盛夏,天气极为炎热,人们虽然赤膊摇扇,却依旧是挥汗如雨,朱棣却围炉而坐,一边烤着火,一边却嚷嚷叫道:“太冷了,太冷了!”

朱棣就这样装疯弄傻,骗过了朝廷的使臣。(www.xing528.com)

公元1399年7月7日,朱棣发动军事政变,此时,他的病态病容一扫而光,对众人宣布道:“我哪里有病,迫于奸臣陷害,不得不如此。”接着兴兵南下,经过三年内战,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朱棣称帝登基,成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明成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永乐皇帝”。

做大事要学会忍耐,要懂得明智地等待机遇,相机而动。该深藏不露的时候要保持沉默,蓄积暗藏的力量,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待时机成熟的一刻。这就是朱棣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如果朱棣当时像其他藩王一样,明着来硬抗,结果只会是头破血流,死路一条,沉稳的朱棣知道当时时机不成熟,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所以假装疯病,韬光养晦,准备、蓄积力量,蓄势待发。最后终于一鸣惊人,成功地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

在当代社会,竞争更是残酷,所以遭遇不测或是情形不妙的时候,不妨像朱棣一样藏锋显拙,保全自身又出奇制胜。作为一个当代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不但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

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适当的时候,还是收敛起你的锋芒,夹起你的尾巴,掩饰你的才华。

“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处世之道。危难或不得已的时候,只要你懂得装傻,降低自己,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

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下属臣子招来杀身之祸。

当机会到来时,如果善加运用,就不但会摆脱困境,而且还会转危为安。

有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来到海边,他认为即使他不会游泳也不会淹死,因为他相信上帝会在重要时刻来解救他。就在他快被淹死的时候,有一艘船经过,船上的人叫他赶快上船,他回答:“不用了,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这个人一直在海中挣扎,这时又来了另一艘船,船上的人又叫他赶快上船,他还是回答说:“不用了,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正在这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空中飞来了一架直升机,一根绳子从空中放了下来,机上人员告诉他:“朋友快上来吧!你会被淹死的。”这个人还是回答说:“不用了,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因为他错过了许多获救的机遇,最后还是被淹死了,等他到了天堂,他很不服气地责问上帝为什么不肯来救他?上帝说:“你胡说八道,我派了两艘船、一架直升机去救你,你死了是因为你自己没有把握住机遇。”

当机会到来之时,我们千万不要犹豫,否则它就会从你面前溜掉,到时候悔之晚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