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佘山营地30周年:孩子们彩色自主教育之旅

佘山营地30周年:孩子们彩色自主教育之旅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营地主题环境创建对提高少年儿童自主教育作用的研究张雪峰一、问题的提出营地主题环境的创建是营地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以德为首,以人为本,通力合作,推陈出新”宗旨的指引下,将营地主题环境创建对提高少年儿童自主教育作用的研究作为“环境育人”的大目标,付诸于探索与实践。

佘山营地30周年:孩子们彩色自主教育之旅

营地主题环境创建对提高少年儿童自主教育作用的研究

雪峰

一、问题的提出

营地主题环境的创建是营地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赋予它新的理念与创新。在营地文化建设中,佘山营地始终把营地主题环境的创建作为一种主流文化加以建设与提升,让每一位身处营地的营员能时刻感受到营地的魅力、营地的气息、营地的足迹

二、概念的界定

营地主题环境创建是以营员的发展为本,注重营地环境的营造,努力探究活动的氛围与环境,积极落实于营地的德育功能之中,从而提高少年儿童自主教育的作用。

我们在“以德为首,以人为本,通力合作,推陈出新”宗旨的指引下,将营地主题环境创建对提高少年儿童自主教育作用的研究作为“环境育人”的大目标,付诸于探索与实践。

我们提出的“环境育人”是指在营造“营地特色人文环境”过程中,以“环境育人”为理念,培养学生自主自觉行为的新型育人模式。

良好的营地特色人文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少年儿童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向导作用。营地的德育功能的发挥与育人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加强主题环境建设有利于促进一代小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抓好抓实了,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人文环境建设的优化,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内容的构建

基于以上认识,佘山营地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2003年正式启动“环境育人”计划,将营地的主题环境创建作为营地主流文化之一加以研究与实践。目前,已基本构建了功能齐备的设施环境、新颖高雅的文化环境、强而有力的舆论环境、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和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让佘山营地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根草,每一片墙、每一个角落、每一片风景都“会说话”,让充满人文气息的营地环境发挥它独特的陶情冶性的德育功能,探究提高少年儿童自主教育作用的方法与策略。

(一)创设功能齐备的设施环境,保障良好的育人条件

为了进一步创造良好的育人条件,优化营地德育功能,佘山营地十分注重营地整体育人设施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功能齐备的工作、学习、成长的空间。经过五年的努力,营地形象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全新的提升:

——营地建筑色调和谐、线条流畅、高低错落、疏密相间,体现了营地的整体美。

——营地绿化庭园错落有致,花草鲜绿怡人,山石高低成趣,人文气息相宜,营造了营地的意趣美。

——营地雕塑名人语录佳作烘托了营地的艺术美。

在这种“美”的无声教育感染下,来营活动的营员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在这里播撒希望,在这里收获成功。大家纷纷以良好的状态回报这种“景”美,而在这美好的营地中更映衬出营地的“人”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已不用提醒便会装扮自己,整洁地出现在营地,红、绿领巾的更换与清洗已不再是广播里的话题;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辅导员们的朴素着装已能显现出时代的个性与现代教育者独特的风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蓬勃的朝气、活泼的个性、整洁的装扮、健康的形象”成了少年儿童们追求的礼仪形象……其实,我们都清楚,是主题化的营地人文环境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意识,促成了我们自觉行为的产生;是这种“美”的教育发挥着无声但有形的德育功能。(www.xing528.com)

(二)构建新颖高雅的文化环境,创建个性化的育人特色

营地的人文环境是营员在营地组织管理、教育、学习、生活、活动过程中的方式和成果。“营地文化建设”被称之为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寓教育于环境的潜在课程,是营地人文所施加给学生的影响,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启迪和感染。由此可见,人文环境施加给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要创建具有营地个性化的育人特色,抓住具有显著特点的营地人文环境加以实践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营地文化建设带动了营地特色的长足发展。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活动载体,整合教育资源,强化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营地校外教育的体验实践功能、怡情益智功能和素质拓展功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年级的不同,设立了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教育内容,分为八大主题:国防教育系列、自我服务系列、野趣活动系列、成长活动系列、教育教学系列、家庭教育系列、生命教育系列和生态文明教育系列。营地人文环境的建设更推动了德育工作的良性循环,营地里人人都是实践的主人,人人都有保护营地的重大责任。这种责任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中已演变成了孩子们自主教育的行为情感,珍惜和维护文化环境已经成为他们的己任。

(三)营造强而有力的舆论环境,规范营员的行为意识

良好、正确的舆论环境对规范少年儿童正确的行为意识有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对营员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它独特的陶冶感染之魅力。倡导强而有力的符合成才目标的舆论氛围,并长期坚持,持之以恒,良好的营风便会展露端倪。

我们在舆论环境的营造过程中主要抓住“营地警示用语”、“营地宣传阵地”、“营地舆论媒体”三方面加以重点突破。让墙壁说话,让花草传情,是成功舆论环境的神话

在“营地警示用语”创建中,我们十分重视具有本营人文气息、符合儿童心理且易予接受的用语产生。因此,我们本着从队员中来,到队员中去的自我教育功能,在来营学生中广泛征集独具语言个性特点的用语,先后开展了“爱我营地”、“美境行动”等警示用语创造活动。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批经典之作,如“别把小草踩疼了”、“垃圾也有家,请你帮它送回家”、“轻轻走,细细语”等极能反映广大队员良好习惯意识的用语。这些用语在营地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达到了良好的舆论警示效果。

营地的宣传阵地是舆论环境营造中必须占领的一个领域,它包括黑板报画廊橱窗等宣传前沿。我们紧紧抓住这些阵地并结合营地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小公民建设”、“礼仪形象大使评选”等,开展了“十个道德好习惯”漫画展、“小公民报”展等。在布展中,我们十分注重营造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美术造型与卡通形象,注重色彩的调和,让营地宣传阵地更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舆论媒体随着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日渐完备而途径日趋多样,我们便紧紧抓住“网站”建设,积极营造强大的舆论动力。通过营地网站,传播营员们学习、生活、活动中的“热点”,开展“营地论坛”,并将来营的学校活动、生活情况在网站上每天进行发布、更新。在这种直观媒体的辅助下,更加强了舆论的力度和教育的实效性,使家长、学校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孩子在营地的各种情况。通过“营地联系BBS”,传递营地教育信息与家庭教育策略。此举深受家长赞同,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建立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全面落实育人目标

少年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学习环境的建立。学习环境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试想:在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和在一个杂乱的学习环境中,相同的一个人进行同样内容的学习,他所取得的效果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因此,建立有目标的学习环境对孩子们的学习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走进营地门口,醒目的四条横幅“像钢一样的意志,像铁一样的纪律,像风一样的行动,像山一样的威严”引导着来营活动的小雏鹰们不怕困难,一往无前;它鼓舞着每一个孩子在营地的学习、生活、活动中积极进取,勇往直前

(五)塑造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倡导温馨愉悦氛围

塑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疏通教育中的症结问题,使辅导员、营员们均能更轻松地工作、学习、活动。这种良好的心理环境应该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友爱、积极向上的,应该是和谐、融洽、宽松、合作的。在这种健康、乐观、轻松的环境中,孩子对学习、生活、活动才能产生愉悦、轻松的感受,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营地更加强调集体心理环境的塑造,寝室的氛围应让大家感觉“回家”一样轻松、愉快。因此,每次活动开展前,辅导员最忙碌的一件事便是精心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墙上的每一句话、每一幅挂图、每一张照片,教室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件摆设、每一盆绿化,无不凝聚着我们的心思和期盼,让每一位营员都拥有美好的心情,学会轻松地面对同伴、老师,迎接挑战与成败,让“家”的力量感召并激励每一个集体中的孩子健康地成长。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及社会形态的变更,营地组织更应强调德育功能的发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是一种综合型的素质要求,而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则是如何做好合格“公民”的素质。因此,营地的德育工作将作为一个新课题,面临严峻的挑战。让我们一如既往,做好全面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