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试教育:改变孩子压力为动力

应试教育:改变孩子压力为动力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12月16日,德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应试教育“剥夺了中国孩子创造力”。应试教育,对孩子确实压力很大。不管是中国教师也好,外籍教授也罢,全都认识到:应试教育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压力,也会剥夺孩子的创造力。孩子学习压力太大怎么办?让孩子从压力转化为动力,正是家庭创新教育之学问,也才是引导孩子走向成才之途径。

应试教育:改变孩子压力为动力

孩子压力太大怎么办?

2010年12月16日,德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应试教育“剥夺了中国孩子创造力”。

乍一看,这个题目有点伤人;细一想,文中论点颇有道理。

文章说,上海中学生在最新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拔得头筹。这是上海学生首次参加这项测试,他们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阅读理解方面的优异成绩,让德国以及其他地方的教师和政治家羡慕不已。

然而,作者的笔锋一转,紧接着就说:“但是这一成就的代价很高,沉重的课业负担,不但剥夺了中国学生的童年,也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接着又讲了许多理由,让人震惊!

应试教育,对孩子确实压力很大。一个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会背着沉重的书包,按时按点上课听讲,下学后还要写作业、练习题,累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家长们还要让孩子发疯地学习,因为小学考试不好,就上不了好中学,中学毕业成绩不好,就上不了好高中。最后高考将决定能否上一所好大学,从此又决定今后的就业机会。对于这样的现状,是喜是忧?众说纷纭。北京大学附中校长助理江学勤对上海中学生测试夺冠,却不想说这是成就,他更认为这是“短处的标志”,是“问题的征兆”。中国的中学十分善于帮助学生应付标准化考试,但无法帮助学生做好接受高等教育和知识经济的准备。于是中国大学的毕业生往往不能独立完成工作,缺少团队合作中的社交能力,甚至还会骄傲自大,不肯学习新的技能。

执教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美国经济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发现:中国教育制度下的学生,被过早地扼杀了创造性。“我必须努力让我的中国学生跳出所教的模型去理解经济学。”

不管是中国教师也好,外籍教授也罢,全都认识到:应试教育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压力,也会剥夺孩子的创造力。所以说,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必须改革,必须向发达国家实施的现代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型。但国情不同,这种转型需要有个过程。作为学生的家长,应当面对这种现实,合理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和课余时间。主动给学生减轻过分沉重的学习负担,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事情是可以做到的。(www.xing528.com)

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与北欧等发达国家的现代素质教育的主要差别在于:教育孩子的理念和培育人才的机制上。应试教育只是笼而统之地要求孩子“整齐划一”、全面发展,应对各种考试,以分数看成绩,以成绩排座次,以学校定优劣,以学籍论成败。这种教育虽然也能激励孩子某些上进心,也能催促孩子刻苦学习。但最后培养出来的往往不是具有较高能力的实用人才,充其量只是培养了一些具有较高学历书生秀才”。所谓的学历高,水平低;知识高,智商低;心气高,能力低的“三高三低”现象,其根源就在应试教育上。更为严重的是,当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所谓的学校高才生,往往又会成为:学习成绩优,独立思考差;日常工作优,创造能力差;个人奋斗优,团队合作差;奉命行事优,办事能力差等“四优四差”之通病。所以说,中国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找工作比较困难,在外企外商单位受招聘也有难度。这又是在应试教育机制下培育人才的一大弊端。

在北欧等发达国家实施的现代素质教育,从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上,基本适应了培养多种实用人才和高端人才的需要。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新趋向,又用“量体裁衣”的方式,启发孩子用心学习,学玩结合;尊重孩子的爱好,发挥专长;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尽情想象;激励孩子增强自信,勇于创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他们没有多种考试的压力,只有用心学习的毅力;没有相互攀比的压力,只有自我调控的动力;没有家长斥责的压力,只有开发智能的动力。看起来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似乎对孩子学习不利,实际上是培育人才的正常途径,也是引导成才的有效规律。

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正在深入,从应试教育到现代素质教育的转型,也需要有个过程。作为期盼孩子成长成才的家长,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应对,不要急于求成再给孩子加压;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与爱好积极引导,不要按照自己的习惯与感觉拔苗助长;应该在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上因势利导,不要用左攀右比的方式急功近利;应该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交流,不要用“父道尊严”、“老子训儿”的那一套逼子成才。正因为在家庭教育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差异,所以才形成了所谓“代沟”,使一些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讲出“父母皆祸害”的气话。

明智的家长一定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中认识到:孩子是自家的,也是社会的、国家的,更是孩子自己的。为此,一定要注重:提高孩子的现代素质,是战略性的;培养塑造孩子的优秀品格,是关键性的;锻炼孩子的健康体魄,是持久性的;尊重孩子的爱好与专长,是艺术性的;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决定性的。只要能分清轻重缓急,只要能遵循育才规律,家长与长辈不妨把眼光看得远一些,把心态放得平一些,从战略的角度站得高一些,从战术考虑抓得活一些。只要能为孩子减压排忧,帮孩子调整心态,让孩子快乐学习,使孩子发挥专长,这才是明智家长该做的,也才是孩子成长所期望的。

孩子学习压力太大怎么办?办法就在于父母与长辈的理念转化上:要把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转化为孩子自觉主动学习的动力;要把孩子过分紧张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增强实力的动力;要把家长对孩子过分要求的压力,转化为让孩子尽情发挥专长的动力;要把孩子愁眉苦脸只求高分的压力,转化为快乐学习坦然应对的动力。让孩子从压力转化为动力,正是家庭创新教育之学问,也才是引导孩子走向成才之途径。只要孩子用心了,尽力了,就可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应;只要家长教育孩子费心了,付出了,就可以有问心无愧之感觉。作为父母与长辈,只要对孩子有一颗理智的爱心和不懈的耐心,把该想的问题想到了,把该做的事情做到了,把该尽的责任尽到了,何愁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何愁孩子不能稳步成才?

与妻侄蔡有瑞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