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万荣名人-李光汉: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

万荣名人-李光汉: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十一章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李光汉李光汉,字亮臣,曾化名黎广汉,是取其本名的谐音字。这一决定一经公布,社会上立即哗然,数千名学生上街游行示威。这一年,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会后,军警们虽然逮捕了李光汉和数十名同学,但在广大师生的强烈抗议和严正要求下,当局不得不释放了他们。

万荣名人-李光汉: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

第四十一章 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李光汉

李光汉,字亮臣,曾化名黎广汉,是取其本名的谐音字。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生于南张乡南张村一个农民家庭。

民国14年(1925),李光汉考入太原进山中学,因为学习成绩突出,享受公费待遇,并被选为班长。当时,该校校长整天不理学校校务,却醉心国民党的党务,引起教师和学生的不满,多有微词。一天,他向学生训话,不检讨自己的错误,反斥责学生不好好学习,不尊重学校的领导。李光汉和同学们早就对他不满,激于义愤,他们当场驳斥了他的训话,使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张口结舌,十分狼狈。

阎锡山是当时山西的土皇帝,他想扩充军队,但经费不足,于是就千方百计扩大税源。在多如牛毛的税目中,又增设了“房产税”,群众叫它“椽头税”。这一决定一经公布,社会上立即哗然,数千名学生上街游行示威。李光汉和同学们一道,手执“为民请命,废除房税”的小白旗,高呼反对口号,上街游行。阎锡山在万众的反对声中,不得不废除成命。

民国22年(1933),李光汉考入了北平大学外语系。这一年,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为夺得华北的统治权,在签订了“何梅协定”之后,又根据其“华北特殊化”的要求,迫使国民党政府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这时,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北平大中专学生万余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拥护“八一宣言”,反对日军侵略我国。12月16日是“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的日子,这天早晨,李光汉率领北大学生,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自治运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冲破警察的重重包围,上街游行。当他们走到南长安街时,警察用水龙头向他们扫射,当时北方天寒地冻,水喷到他们身上,马上就结成冰片。但是,热血在他们胸中沸腾,高昂的爱国激情使他们忘掉了一切。光汉和十几名同学,冒着生命危险,赤手空拳和警察英勇搏斗。警察看着阻挡不住他们,就挥舞着棍棒,向他们猛击,挥着皮鞭向他们身上抽打,很多同学负了伤,鲜血直流。光汉的臂部也被击伤,鲜血渗透棉衣。他高喊:“不要怕,坚决斗争到底!”鼓励学生不要畏惧。当游行队伍行进到天桥时,清华、燕京等20多个大专院校一万多名学生和市民,汇集成一股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的洪流。他们在那里联合举行了声讨大会。“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如滚滚春雷,终于迫使南京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延期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会后,军警们虽然逮捕了李光汉和数十名同学,但在广大师生的强烈抗议和严正要求下,当局不得不释放了他们。民国24年(1935)12月,李光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了北大中共党支部书记,后任北平东区区委书记。民国25年(1936)1月,任“民先”北平总队长兼北大“民先”大队长,后又任北平市委文委书记。(www.xing528.com)

民国26年(1937)10月,中共地下北平市委派李光汉、刘杰、焦若愚等中共党员到宛平县工作,李光汉任宛平游击大队宣传科长。宛平县有个地主叫谭悌仁,是个亲日派,担任着该县县长,还掌握着地方武装团,他获悉李光汉要发展中共党员,又和“民先”组织关系密切,就心怀不满,恨不得把他们一口吞掉。光汉要和他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他却要建立日伪汉奸组织——维持会。李光汉气愤不过,要亲自登门和他论理,同志们劝他不要冒这个风险,他却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前往。虽然争论的结果是双方提出的组织都没建立,但却打击和阻止了谭的亲日活动,并且把两个地主武装团、一支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合并到平西游击队中,增加了抗日力量。民国28年(1939)初,中共雁北地委组建后,李光汉任雁北地委书记。当年4月,广灵县遭到日军大屠杀,抗日县政府县长齐殿选被敌杀害,政府瘫痪,只有县委书记率领群众团体和游击队在山区活动。李光汉率领晋察冀雁北工作团刘笈山、席荆山等15位同志,深入广灵开展工作。他们首先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反击日军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策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壮大了抗日群众组织,使广灵的局面得到改观。

李光汉指挥战斗既胆大、又灵活。一天,他去浑源出差,那里属半游击区,情况比较复杂,按常规他至少应带一个班的警卫人员,但他却带着一名警卫员,途中偏又和敌人相遇。硬是凭巧妙安排和隐蔽,虽然近在咫尺,竟使敌人没有发现。在通过王庄封锁线时,一般人认为最好选择在晚上,而他却利用大白天逢集的机会,身穿大衣、怀揣手枪、昂首挺胸地通过敌人岗哨林立的封锁线。又一次,敌人从灵邱谢子坪到下关扫荡,光汉带领着警卫队准备在其必经途中设伏歼击。刚布置就绪,发现敌人几路并进,考虑到打响后于我军不利,立即取消了这次伏击,使我军安然转移。虽近在几百米,竟使敌人未能察觉。

民国30年(1941),由于他昼夜和敌周旋,积劳成疾,染上伤寒,终于不治,于当年10月20日溘然逝世,时年35岁。

他病逝后,彭真、王震、刘澜涛等中共领导人分别为他题词悼念。彭真的题词是:“李光汉同志是一二·九运动领导,同王震同志一起创建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雁北分区的模范共产主义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