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和下西洋:改变世界100天

郑和下西洋:改变世界100天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年,郑和奉明成祖的命令,率领浩浩荡荡的船队出访西洋诸国。郑和是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从1405年到1433年,他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从刘家港出发,过马六甲,横渡印度洋,对沿途国家地区进行友好访问,与之建立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改变世界100天

有一年,郑和明成祖的命令,率领浩浩荡荡的船队出访西洋诸国。途经澎湖、泉州的海面时,一只怪兽突然从水下蹿出来,张开又长又深的大嘴向人们示威,瞬间又沉入水下,击起大团雪白的浪花,吓得水手连连惊呼,眼看这只怪兽在船队中穿行,如一条掉转自如的小型航船。大胆的水手和士兵抽出刀枪和船桨,看准怪兽的影子,一下子捅下去,没想到那家伙力大无穷,刀枪和船桨都被它卷了去,几个人站立不稳,若不是旁边同伴抓住胳膊,差点儿就被这家伙给拖下水了。突然,海面翻起一股更大的水浪,一条巨尾闪电般横扫过来,船上的人还没来得及躲闪,一个水手被它“刷”的一下卷到水里去了。人们仓皇奔走,这才有人跑进船中,禀告郑和。郑和经过观察,知道这怪物就是在这一带不断作恶的鳄鱼,当地百姓也深受其害,但无可奈何。据说唐朝的大文豪韩愈到此之后,曾做了篇《祭鳄鱼文》,赶走了这种怪兽,但是现在又出现了。郑和一面指挥船队暂停靠岸,一面叫人连夜进京将实情禀报皇上。后来,成祖朱棣赐给郑和三件宝贝:一件是珠冠,一件是麝尾,一件是蟒甲。郑和穿戴这三件宝贝,很快赶走了海中的鳄鱼水怪,船队又能够摆开阵势,继续前行了。从此人们就称呼郑和为“三宝太监。至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还保留着三宝祠、三宝灶婆公庙等。

历史记载,郑和原来姓马,小字三保,1371年出生,后入宫做太监,他在靖难之役中曾为朱棣立下战功,朱棣当皇帝后,御赐他“郑”姓,改名为郑和,曾官至四品,1431年,被封为三保太监。

郑和是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从1405年到1433年,他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从刘家港出发,过马六甲,横渡印度洋,对沿途国家地区进行友好访问,与之建立友好关系。郑和的船队曾到达过爪哇阿拉伯等地,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而且有可能到达了澳大利亚。在第七次下西洋时,62岁的郑和在归国途中因为积劳成疾在古里去世,回国后,明宣宗将郑和葬在南京牛首山。

关于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有人说是明成祖为了炫耀国威,展示天朝上国的形象,实现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并且拓展海外贸易,从国外采买珠宝。但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流传至今,因为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从他侄子惠帝朱允手里夺来的,自坐上龙椅那天起,朱棣的心里就没有踏实过。当时皇宫的大火被人扑灭后,朱允的尸体并没有被发现,有人传言,惠帝并没有死,而是趁着混乱逃出宫去了。如果朱允没有死,他肯定不会甘心就这么丢掉王位,说不定会暗中招兵买马,有一天卷土重来。明成祖为了铲除这个心腹大患,派人不停寻找朱允的下落,当时明朝的航海业已有所发展,朱允走水路跑到海外避难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的,所以明成祖才想到派自己的心腹郑和下西洋,把这件事调查清楚。

但是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郑和下西洋确实书写了中国历史上精彩的一笔。1405年,郑和真的带领着两万多人的船队,船上满载着金银珠宝、药物、瓷器、丝绸等各种物品,浩浩荡荡地从苏州出发,扬帆南下。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达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等地。每到一处便送给当地丰厚的礼物和明成祖友好的国书,所以他和他的船队一路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郑和第一次远航,到1407年才返航,途径苏门答腊岛东南岸时,发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此地有个名叫陈祖义的海盗头头,纠结了一支队伍,占据附近海岛,以打劫来往客商,拦截财物为生。看到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每只船都载满钱财和宝物,海盗们早就眼红了。有人把这个消息报告给郑和,郑和只轻蔑地一笑,心想这次非得给这帮家伙点厉害看看,省得日后再祸害别人。他命令船队散开,在旧港停泊,船上的士兵和水手准备好武器火药,严阵以待。夜深人静的时候,陈祖义以为郑和对自己的意图毫无察觉,带着手下乘坐十几只小船,偷偷驶到郑和的船队近前,正准备偷袭船队,只听得平静的水面上一声炮响,震耳欲聋,随即,周围散开的大船得到号令,一起围拢过来,把海盗船只围困在中间,郑和船上的兵士们一拥而上,将海盗们杀得哭爹喊娘,只好举手投降,陈祖义也成了郑和的俘虏,被船队押回中国。(www.xing528.com)

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遍访东南亚、印度和阿拉伯、东非各国,促进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友好交往,在当地人们眼里,郑和和他带领的船队,就是和平使者,把明朝高度繁荣的文化以及物产等带到边远异邦,促进了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当时意义上的西洋是以文莱为界限,以西称为西洋,以东称为东洋。当时郑和的船队到达的西洋诸国,民众生活有的还处在原始阶段,远远落后于明朝的繁盛,郑和到达这些地方以后,没有倚强凌弱,而是为当地人凿井筑路,遍施钱财和药物,极大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条件。西洋诸国看到中国的船队如此乐善好施、爱好和平,而又载满财宝,都非常欢迎郑和的到来,他们自愿学习中国文化,接受郑和的邀请,愿意和明朝建立友好关系。当郑和率领船队归国时,许多国家纷纷派遣使节,带着当地的特产,诸如象牙、珊瑚胡椒宝石和香料随着郑和的船队回访中国。这些人到了明朝首都北京,不由得傻了眼,都被天朝上国的辉煌和富有惊呆了。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因为郑和下西洋,友好回访的亚非国家的使节一共来中国318次,东南亚四个国家的9位国王8次来明朝访问,有的还因病死在中国,从此长眠在他们魂牵梦绕的天朝的怀抱。

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著名的航海家,人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西方的达·伽马麦哲伦和哥伦布。其实,郑和当初下西洋的船队数量和规模都远远超过后来这些西方的航海家,而且郑和下西洋时的装备,诸如罗盘针、船尾舵等以及航海知识、季风气象的预测都已经走在了同时代西方人的前面。郑和成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成为世界航海运动先行者,对世界航海历史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完善,做出了无法超越的贡献。

郑和下西洋确实也有向海外诸国炫富之嫌,当时大量财富运往海外,明朝的国力渐渐不能维持这种大型海事活动,郑和七下西洋建立的成就,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超越了,人们都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