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病手部按摩一点通:头痛原因及治疗

常见病手部按摩一点通:头痛原因及治疗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常见病症第一节头面部病症(一)头痛头痛指头颅上半部的疼痛,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头痛较为剧烈,并伴有喷射性呕吐,应考虑颅内疾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不详,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为中耳炎、牙痛、脑血管病、肿瘤、鼻窦炎、眼病等引发。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难治之症,至今尚无特效疗法。本病由于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故称为面神经炎,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常见病手部按摩一点通:头痛原因及治疗

第三章 常见病

第一节 头面部病症

(一)头痛

头痛指头颅上半部的疼痛,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头部疾病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均可引起头痛,头痛可急可慢,可轻可重。头痛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其他症状相兼并见。

头痛伴有发热,应考虑为传染病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所致。头痛较为剧烈,并伴有喷射性呕吐,应考虑颅内疾病。头痛伴有视力锐减、眼睛剧烈疼痛,应怀疑急性充血性青光眼。上述几种情况,均属头痛重症、危症,运用手部按摩取效甚微,切勿延误病情!

手部按摩对于慢性血压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感冒头痛及一些原因不明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选穴】(图3-1)

1.经穴:列缺、合谷、曲池、后溪、神门等。

2.反射区:大脑、小脑、脑干、三叉神经、头颈淋巴结、腹腔神经丛、肝、肾、肾上腺膀胱、输尿管、垂体等。

3.反应点:前头点、头顶点、偏头点、脊柱点。

4.全息穴:头穴、颈肩穴。

图3-1 头痛的手部选穴

【按摩方法】

1.拿捏或按揉列缺、合谷、曲池各100次。

2.点按上述反射区各100~200次。

3.点揉前头点、脊柱点各300次。

4.向掌心方向掐按头穴、颈肩穴各300次。

5.感冒头痛按揉合谷、曲池各300次,加按头顶点、后头点各100次。

6.头痛并有失眠、多梦等症者,加按揉神门、肝反射区、偏头点各200次。

每天按摩1次,持续3个月为1个疗程。3个月后如基本恢复正常,可改为隔日1次,继续做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

1.如仍无明显改善,应积极查明原因,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继续运用手部按摩配合治疗以加强疗效。

2.头痛久病者,要注意饮食清淡,作息规律,保持平稳心态,避免紧张、激烈或刺激的环境,禁烟酒及油腻生冷食品。

3.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有助于增强体质,减轻头痛的发生和发展,但忌过度疲劳。

(二)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不详,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为中耳炎、牙痛、脑血管病、肿瘤、鼻窦炎、眼病等引发。患者面部有疼痛敏感点,说话、进食、刷牙、洗脸、表情动作,甚至微风拂面就可以引起疼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难治之症,至今尚无特效疗法。手部按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疗效,通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可减少疼痛发作的次数,减轻疼痛。如能持之以恒,也有治愈的机会。对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手部按摩只是一个辅助方法,以止痛为目标。

【选穴】(图3-2)

图3-2 三叉神经痛的手部选穴

1.经穴和经外奇穴:商阳、合谷、温溜、曲池、四渎、八邪等。

2.反射区:三叉神经、大脑、脑干、肾、输尿管、膀胱、肺、鼻、眼、耳、口腔等。

3.反应点:牙痛点、偏头点、后头点、痉挛、刺激点等。

4.全息穴:头穴、肝胆穴等。

【按摩方法】

上述选穴分为两组,交替按摩。

第1组:反射区、全息穴。

第2组:经穴和经外奇穴、反应点。

间歇期每穴按揉100~300次。疼痛剧烈时,以第1组为主,点按或掐按至疼痛缓解为止。

每天按摩2次,10天为1个疗程。持续几个疗程后,如症状明显减轻,可改为每天1次,直至痊愈。治愈后,仍须按摩2个疗程,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注意事项】

1.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要加相关脏器的病理反射区。

2.患者要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

3.可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4.不吃刺激性食物及海鲜发物,忌烟酒。

(三)面瘫

面瘫指面部肌肉麻痹,运动障碍,出现口眼斜的症状。

本病由于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故称为面神经炎,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通常急性发作,突然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患侧不能做皱眉、闭目、露齿、鼓腮等动作,闭目不紧,露睛流泪,进食咀嚼时食物常储留在患侧齿颊之间,饮水、漱口时水由患侧口角漏出。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以男性较多。

【选穴】(图3-3)

图3-3 面瘫的手部选穴

1.经穴和经外奇穴:合谷、曲池、四渎、八邪等。

2.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大脑、颈项、上颌、下颌、鼻、眼、耳、头颈淋巴结等。

3.反应点:牙痛点、偏头点、后头点、痉挛刺激点等。

4.全息穴:头穴、肝胆穴、肾穴等。

【按摩方法】

按揉或推按合谷、曲池、肾、输尿管、膀胱、肺、牙痛点、痉挛刺激点、头穴各100~300次。其余各穴备用。

每天按摩1次,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4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患者每天可自己用手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次5~10分钟,每天3~5次。

2.患者在恢复期进行功能锻炼,如对镜做蹙眉、皱眉、皱鼻、露齿、闭眼、拉口角等面部表情肌锻炼,可缩短病程。

3.局部用毛巾做湿热敷,每次10分钟,每天2次,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

4.如正处冬季,外出应戴口罩,避免面部吹风受寒。

(四)眩晕

眩晕,通常称为头昏眼花,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轻者发作短暂,平卧闭目休息一会儿就可恢复正常;发病严重的患者会感觉天旋地转,以致站立不稳。多数患者的病情时轻时重,兼见其他症状而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眩晕等疾病。

手部按摩治疗眩晕具有一定疗效。但患者必须配合医生查明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手部按摩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个辅助方法。临床治疗表明,内耳性眩晕、迷路炎、晕动病、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全身疾病引起的眩晕,运用手部按摩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选穴】(图3-4)

图3-4 眩晕的手部选穴

1.经穴:内关、阳谷、支正等。

2.反射区:垂体、小脑与脑干、大脑、颈项、内耳迷路、耳、眼、肝、肾、肾上腺、甲状腺、脾等。

3.反应点:心点等。

4.全息穴:头穴等。

【按摩方法】

1.按揉或拿捏内关200次,阳谷、支正各50次。

2.点按垂体、小脑与脑干、大脑、内耳迷路、耳、眼、肝、肾各200次。

3.点按肾上腺、甲状腺、脾、颈项各100次。

4.点揉心点300次。

5.掐按头穴500次。

每天按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可根据治疗情况持续3~4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注意作息规律,调摄寒温,避免过度疲倦。

2.定期测量血压。

3.戒烟酒,慎房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

5.若眩晕反复发作者,不宜高空或水上作业。

6.高血压者如突发眩晕,应考虑中风先兆。

第二节 五官病症

(一)牙痛

牙痛是口腔科牙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很多牙病能引起牙痛,常见的有龋齿、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牙周炎、牙龈炎等。此外,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炎等;身体的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患者牙髓充血、糖尿病患者牙髓血管发炎坏死等都可引起牙痛。其症状主要是牙痛、咀嚼困难,遇冷、热、酸、甜或机械性刺激疼痛加重。治疗时要首先查证病因,对症治疗。

中医学认为牙痛主要两种:一为胃火循经上蒸所致的实证;一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虚证。故治疗应清胃火,补肾阴,以止牙痛。手部按摩可较好地促进血液循环以消炎止痛,并能加强泌尿系统的功能,补肾排毒。因此,手部按摩是治疗牙痛常用的应急方法。

【选穴】(图3-5)

1.经穴和经外奇穴:合谷、阳溪、曲池、手三里、商阳、三阳络、四渎、八邪等。

2.反射区:肾、口腔、胃、输尿管、膀胱、肺、上颌、下颌、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各区等。

3.反应点:牙痛点、胃肠痛点、感冒点、后头点、全麻点等。

4.全息穴:头穴、脾胃穴、心肺穴等。

【按摩方法】

1.掐按牙痛点、胃肠痛点、感冒点、后头点、全麻点、头穴、脾胃穴、心肺穴、合谷、曲池各100~300次。

2.其余各穴可各掐按20~30次。牙痛剧烈,手部按摩可每天2~3次,每次按摩反复按摩以上穴位,至痛为止。牙痛停止后,仍应持续按摩3~5天,上述选穴可各按揉30~50次,敏感点可多按些。

图3-5 牙痛的手部选穴

【注意事项】

1.患者应去口腔医院做详细检查,彻底治疗。

2.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并采取正确的刷牙姿势。

3.加强牙齿锻炼,可在晨起、睡眠叩齿各3~6次。

(二)耳鸣

耳鸣是听觉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种症状。患者自觉一侧或两侧耳内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或响声,如蝉鸣、放气、水涨潮声等,在安静的环境中其感觉更为明显。耳鸣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听觉的传导器、感音器、听神经传导路的障碍,耳部疾病以及患有全身其他系统疾病而引起。

中医学认为,耳鸣的发生主要责之肝肾,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或肝胆火旺,上扰清窍,引起耳中鸣声不断及听力下降。手部按摩可泻肝补肾,祛风化痰,促进患部血液循环,使外、中、内耳听觉感受器官及听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选穴】(图3-6)

1.经穴:商阳、合谷、阳溪、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等。

2.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大脑、脑干、三叉神经、耳、内耳、胆、淋巴结、腹腔神经丛等。

3.反应点:肝点、肾点、失眠点等。

4.全息穴:头穴、肝胆穴、肾穴等。

【按摩方法】

1.按揉肝点、肾点、脊柱点、失眠点、头穴、肝胆穴、肾穴各300次。

2.推按或点按上述反射区各50~100次。

3.每天按摩选取上述经穴4~5个,每天按揉30~50次。

每天按摩1次,10天为1个疗程。急性患者一般按摩1~2个疗程,慢性患者须长期坚持按摩。

图3-6 耳鸣的手部选穴

【注意事项】

1.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耳鸣,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耳道有器质性病变须手术治疗者,应及时进行。

2.禁止挖耳,保持耳道清洁,避免劳倦,节制房事,对治疗和预防均有积极意义。

3.治疗中患者配合自我按摩的鸣天鼓法,可增强疗效。其法是以两手掌紧按外耳道口,并以四指反复敲击枕部乳突部,再以手掌对外耳道做有规律的一开一合,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

4.耳聋可参照本按摩手法。

(三)鼻炎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是造成慢性鼻炎最常见的原因。本病的主要症状有鼻塞、流涕,遇冷空气刺激时加重,分泌物为黏液脓性,鼻腔分泌物增多,可伴有嗅觉减退,咽喉干燥。有的患者因鼻塞而发生头痛、头晕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慢性鼻炎主要与肺的功能有关,因为“鼻为肺之窍”,鼻的各种功能正常,主要依赖肺气的作用。手部按摩能清热、宣肺、通窍,增强鼻的抗病能力。

【选穴】(图3-7)

1.经穴:少商、二间、合谷、偏历等。

2.反射区:肺、鼻、肾、输尿管、膀胱、额窦、扁桃体、头颈淋巴结、甲状旁腺等。

3.反应点:鼻出血点、止痒点、后头点、感冒点、咽喉点、咳喘点、脊柱点等。

4.全息穴:头穴、颈肩穴、肾穴等。

【按摩方法】

按揉、点按上述选穴各50~300次。

敏感处多按,反之少按。每天按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图3-7 鼻炎的手部选穴

手部按摩治疗慢性鼻炎必须持之以恒,不要间断。

【注意事项】

1.平时应加强锻炼,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

2.注意营养,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患者用拇指、示指在鼻梁两边按摩,每天数次,每天几分钟,令鼻部有热感,具有保健预防的作用。

(四)近视

近视是指看远物模糊不清,视近物仍正常。发生近视除遗传因素外,多与青少年时期不注意用眼卫生有关。如灯光照明不良、坐位姿势不良、常躺着看书、在颠簸的车上读报、课程负担过重、印刷品质量太差、看电视时间过长或距离太近等。其他因素有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的缺乏、龋齿等都与近视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由于眼的调节器官痉挛所引起的近视,称假性近视。手部按摩结合局部按摩治疗假性近视效果较好。按摩具有养血安神、明目定志、消除痉挛的作用。

【选穴】(图3-8)

1.经穴:合谷、曲池、神门、内关、少泽、后溪等。

2.反射区:眼、大脑、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肺、颈椎、肩关节、颈肩区等。

3.反应点:眼点、颈项点、后头点、退热点、肩点等。

4.全息穴:头穴。

【按摩方法】

点按上述选穴各30~300次。

手部按摩治疗假性近视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图3-8 近视的手部选穴

【注意事项】

1.结合局部按摩,须持续至少3个疗程。局部按摩可选用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太阳、四白、球后、风池、大椎等穴位按揉,每穴按揉30~50次,“∞”字推按眼眶3~5遍。

2.注意用眼卫生,加强营养,积极根治龋齿等疾病。

3.多参加户外活动,严格控制看书、看电视和用电脑的时间,从根本上减少各种导致近视的诱发因素。

第三节 肩颈病症

(一)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根据压迫的不同部位和临床症状,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等五型。其中以神经根型最为多见,占颈椎病的65%。主要症状有颈项僵硬、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沉重、感觉迟钝等。

手部按摩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颈椎病疗效较为满意,对神经根型疗效尤佳。手部按摩可以解除患部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的血液供应,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同时有利于消除肿胀,缓解对神经根或其他组织的压迫,从而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对脊髓型颈椎病,手部按摩效果欠佳。

【选穴】(图3-9)

图3-9 颈椎病的手部选穴

1.经穴和经外奇穴:列缺、后溪、内关、合谷、曲池、外关、三阳络、外劳宫等。

2.反射区:颈椎、颈项、大脑、肾、输尿管、膀胱、肺、肩、斜方肌、头颈淋巴结、胸椎、腰椎、骶骨、尾骨、甲状腺、甲状旁腺等。

3.反应点:落枕点、颈项点、后头点、脊柱点、痉挛刺激点等。

4.全息穴:颈肩穴、头穴、上肢穴等。

【按摩方法】

1.按揉或拿捏列缺、后溪、合谷、曲池各100次。

2.点按颈椎、颈项、大脑、肾、输尿管、膀胱、肺、肩、斜方肌各100~200次。

3.用力点揉或掐按上述反应点和全息穴各100~300次。

4.若有时间,可按内关、外关、三阳络、外劳宫、头颈淋巴结、臂部、胸椎、腰椎、骶椎、尾椎、甲状腺、甲状旁腺各50~100次。

在按摩上述穴位的同时,轻轻地、慢慢地向各个方向转动头部,幅度由小渐大,这样效果会更好。每天按摩2次,1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1.配合适当的颈部功能锻炼,如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前伸、右前伸及环转等运动,每天早晚各1次,每天10分钟。患者可自己用双手拿捏颈肩部的肌肉,以消除酸痛和紧张。

2.患者不宜低头工作过久,也要避免不正常的体位,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等,避免头顶或手持重物。

3.睡枕不宜过高、过低、过硬,并注意局部保暖。

4.颈椎牵引和颈托对颈椎病的治疗有一定帮助,可在医生指导下运用。

5.反复落枕,即为颈椎病的先兆,故落枕的治疗与颈椎病的治疗大同小异。可选择颈项、颈椎、肩、斜方肌等反射区和上述经穴反复按压。在按压时,嘱咐患者转动颈项,这样效果会更好。每次20分钟,每天1~2次。注意睡眠的姿势和局部保暖。

(二)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妨碍日常生活。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寝,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选穴】(图3-10)

1.经穴:经渠、尺泽、少海、少府、曲泽、内关、合谷、手三里、后溪、中渚等。

2.反射区:肩关节、斜方肌、肾、输尿管、膀胱、肺、颈项、上臂、颈椎、胸椎、肝、脾等。

3.反应点:肩点、痉挛刺激点、后头点、颈项点等。

4.全息穴:颈肩穴、上肢穴。

【按摩方法】

1.推按上述反射区,每穴100~200次。

2.点按各反应点200~300次。

3.掐按各全息穴300次。

4.上述经穴分为两组,经渠、手三里、少海、少府、曲泽为一组,尺泽、骨关、合谷、后溪、中渚为另一组,每次按摩一组,两组轮换使用。每穴按揉30~50次。

图3-10 肩周炎的手部选穴

【注意事项】

1.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如爬墙活动。即双脚并拢,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臂尽量高举;然后缓缓下回原处,反复数次;体后拉手,即双手向后,用健侧手拉住患侧腕部,渐渐向上拉动,反复进行;另有甩手等肩关节的各项活动等。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20分钟。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幅度要由小渐大。

2.治疗期间,免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

3.局部可配合热敷,每天1次,每次10分钟。水温不要过高,以免烫伤。

第四节 腰腿病症

(一)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是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损伤,多为突然遭受间接外力所致,可出现腰痛剧烈,腰部活动受限,乃至卧床难起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患者腰部常有明显的压痛点,腰部及下肢的活动会导致疼痛加剧。发病部位多在腰骶、骶髂部及两侧骶棘肌。男性患者多见。急性腰扭伤若损伤严重或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也可使症状长期存在,而演变成慢性腰痛。

按摩可以舒筋活络,活血止痛。

【选穴】(图3-11)

1.经穴和经外奇穴:腰痛点、后溪、手三里、合谷等。

2.反射区:腰椎、骶骨、肾、输尿管、膀胱、肺、甲状旁腺、胸椎、尾骨等。

3.反应点:腰腿痛点、坐骨神经点、腰脊点、脊柱点、痉挛刺激点、全麻点等。

4.全息穴:腰腹穴、肾穴、脐周穴、生殖穴、腿穴等。

图3-11 急性腰扭伤的手部选穴

【按摩方法】

1.点按腰痛点、后溪、手三里、合谷各100~200次。

2.推按各反射区100次。

3.点按各反射点100~200次。

4.掐按各全息穴300次。

每天按摩1~2次,一般患者经过3~5天的治疗,症状就会大为减轻,此后继续按摩3~5次,以巩固疗效。疼痛剧烈时,随时点按坐骨神经点、腰腿痛点等反应点,可缓解疼痛。

【注意事项】

1.损伤24小时内,腰部禁忌热敷,以免局部出血加重。损伤24小时后,患部可做热敷,每天1次,每次10分钟。注意水温,以防烫伤。

2.治疗期间,患者宜卧硬板床休息,3~4天内尽量少活动腰部。

(二)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等,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在慢性腰痛中,本病占的比例最大。多由急性腰扭伤后失治、误治,反复多次损伤;或由于劳动中长期维持某种不平衡体位,如长期从事弯腰工作;或由于习惯性姿势不良等引起。腰骶椎先天性畸形者,使腰骶部两侧活动不一致,更易导致腰骶部软组织的疲劳而引起腰痛。患者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痛不舒,时轻时重,缠绵不愈。酸痛在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并与天气变化有关。在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显著加重,腰部活动受限。

按摩对腰背部的软组织劳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手部按摩既可以补益肝肾、疏利筋骨、通络止痛,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本病的康复。

【选穴】(图3-12)

图3-12 慢性腰肌劳损的手部选穴

1.经穴和经外奇穴:腰痛点、后溪、手三里、合谷等。

2.反射区:肾、肝、输尿管、膀胱、肺、腰椎、骶骨、各淋巴结反射区、腹腔神经丛、髋关节、膝关节等。

3.反应点:腰腿痛点、坐骨神经点、腰脊点、脊柱点、踝点、痉挛刺激点等。

4.全息穴:腰腹穴、肾穴、生殖穴、腿穴、足穴等。

【按摩方法】

按揉或推按上述穴位各100~200次。

每天按摩1次,10天为1个疗程。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如症状明显减轻,可减少操作次数至一半量,但仍须坚持下去,以巩固疗效,并防止复发。

【注意事项】

1.如遇腰痛急性发作,疼痛剧烈,可参照“急性腰扭伤”治疗。疼痛缓解后,再治以本法。

2.患者在劳动中要注意尽可能变换姿势,纠正习惯性不良姿势。

3.宜睡硬板床,白天可用宽皮带束腰

4.患者还应加强腰肌锻炼,以增强腰肌力量,减少腰肌损伤。常用腰肌锻炼方法有仰卧挺腹、俯卧鱼跃等,可早晚各做5~10次。

(三)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压迫神经根而出现的综合征。主要症状是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步行、弯腰、伸膝、起坐等都会使疼痛加重,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后期可出现小腿和足部麻木、下肢肌力下降和患肢温度降低等,腰部可找到压痛点。CT可证实病变部位,以腰4~5和腰5~骶1之间椎间盘突出最为多见。

按摩治疗可以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从而降低椎间盘盘内压力,有利于突出物的回纳;加强腰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局部水肿、松解粘连、促使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

【选穴】(图3-13)

图3-13 腰椎间盘突出的手部选穴

1.经穴和经外奇穴:腰痛点、后溪、手三里、合谷等。

2.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腰椎、骶骨、髋关节、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膝关节、肩关节等。

3.反应点:腰腿痛点、坐骨神经点、腰脊点、脊柱点、踝点、痉挛刺激点、肾点、足跟痛点等。

4.全息穴:腰腹穴、肾穴、生殖穴、腿穴、足穴等。

【按摩方法】

推按或点揉或掐按上述选穴各100~200次。

每天按摩1次,30天为1个疗程。一般患者1~3个疗程就可痊愈。

【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患者要卧硬板床休息,注意腰部保暖。急性发作期间,要绝对卧床,最好大小便也不要下床。

2.恢复期患者起床活动,可用护腰保护腰部。同时可开始锻炼腰肌,仰卧挺腹和俯卧鱼跃是最简单也最为有效的方法,每次各做5~10个,每天早晚各1次,持之以恒,终身受益。

3.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脊髓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如鞍区麻痹、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不宜按摩治疗,应考虑手术或其他疗法。

(四)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其支配运动和感觉的区域非常广泛。坐骨神经痛多是持续性疼痛并阵发性加剧,很少出现间隙痛。疼痛从臀部沿大腿后面、小腿外侧向足部放射,行走、咳嗽、喷嚏、弯腰、活动下肢时疼痛加重。

按摩治疗本病可调节改善全身的功能状态,疏导患部经气,加强患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选穴】(图3-14)

图3-14 坐骨神经痛的手部选穴

1.经穴和经外奇穴:腰痛点、后溪、手三里、合谷等。

2.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膝关节等。

3.反应点:腰腿痛点、坐骨神经点、腰脊点、脊柱点、踝点、痉挛刺激点、肾点、肾穴、生殖穴、腿穴、足穴等。

4.全息穴:腰腹穴、肾穴、生殖穴、腿穴、足穴等。

【按摩方法】

1.按揉腰痛点、后溪各100次,手三里、合谷各30次。

2.推按或点按肾、输尿管膀胱、肺、坐骨神经各100~200次,其余反射区各30次。

3.点按上述反应点各100次。

4.掐按上述全息穴各200次。每天按摩1次,10天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须治疗3~4个疗程。

【注意事项】

1.配合患者按摩10~20分钟,每天1次,效果更好。

2.本病发作期间,应睡硬板床,并以卧床休息为主,有助于缓解症状,但卧床时间不宜过久,一般不超过3~4周,当症状缓解时,可下床逐渐锻炼。

3.患者应注意保暖防潮,避免感受风湿。

4.加强体育锻炼、打太极拳等,平时注意活动和劳动姿势。

5.由于肿瘤压迫或子宫附件炎等引起者,要及时治疗原发病。

第五节 呼吸系统疾病

(一)感冒

感冒,又称“伤风”,是一种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更为多见。西医认为,感冒多因病毒或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所引起。临床症状先有鼻塞、流涕、咽痛、打喷嚏、怕冷,继发头痛、发热、咳嗽、全身酸痛等。

手部按摩对感冒有较好的疗效,按摩手部穴位不但能增强免疫功能,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使机体发挥其自身的抗病能力,抵抗病毒和细菌的感染,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是西药疗法所不能达到的。

【选穴】(图3-15)

1.经穴:合谷、曲池、列缺、外关等。

2.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鼻、头颈淋巴结、肺与支气管、胸腺淋巴结、喉、脊柱等。

3.反应点:感冒点、退热点、颈项点等。

4.全息穴:头穴、心肺穴、颈肩穴。

【按摩方法】

1.拿捏或按揉上述经穴各30~50次。

2.推按肾、输尿管、膀胱和肺反射区各100次。

3.点按其他反射区各50次。

4.点按感冒点、退热点各300次,按揉颈项点100次。

5.向掌心方向掐按或用按摩工具按揉各全息穴200~300次。

6.推按肾、输尿管、膀胱和肺反射区各100次。

每天按摩2次,按摩后以微汗出,自觉舒适为宜,切勿发汗太过。

【注意事项】

1.每次按摩后宜覆被保温,避免再感风寒。全身肌肉酸痛较甚者,配合全身各酸痛处按摩,可明显减轻症状。

2.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喝白开水。夏日可以藿香、佩兰泡茶饮用,以加强发汗解表的作用;冬季可煮生姜、大枣、红糖水,以助祛寒解表之功。

3.饮食宜清淡,多吃瓜果蔬菜,勿食油腻辛辣之品。

4.患者平时应常锻炼身体,增强抵抗能力。

图3-15 感冒的手部选穴

(二)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常为病毒感染,继之合并细菌感染。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或反复性咳嗽、咯痰,冬季加重,夏季缓解,持续2年以上。由于慢性支气管炎的影响,患者的体质减弱,免疫力逐渐下降,遇寒冷天气或天气变化,容易患感冒,而感冒又会诱发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形成恶性循环。目前虽然不乏控制感染的药物,但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且合并病毒感染,疗效虽有,却不够彻底。从中医学理论来看,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与肺、脾、肾、肝等内脏功能失调有关,而风寒等外邪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因素之一。因此,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应以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各脏腑功能为主。

【选穴】(图3-16)

1.经穴和经外奇穴:尺泽、孔最、太渊、鱼际、阴郄、曲池、中泉等。

2.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胸腺淋巴结、扁桃体、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甲状旁腺、心、肝、脾、胃、鼻等。

3.反应点:咳喘点、肺点、哮喘新点、胸痛点、大肠点、三焦点等。

4.全息穴:心肺穴、颈肩穴等。

【按摩方法】

1.按揉上述反射区和反应点各100~200次。

2.拿捏上述经穴和经外奇穴各50次。

3.掐按心肺穴、颈肩穴各100次。

或将上述选穴分为两组,经穴和经外奇穴、反应点为一组。反射区、全息穴为另一组,交替使用,每穴按揉200次。

每天按摩2次,早晚各1次,1个月为1个疗程。症状平复后患者应坚持每天至少按摩1次。

图3-16 慢性支气管炎的手部选穴

【注意事项】

1.长期运用手部按摩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可显著改善症状,减少或减轻该病的发作。

2.对于急性发作者,或合并哮喘,或合并明显的心肺病变,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手部按摩为辅。

3.患者应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如内养功、简化太极拳等都是比较适宜的方法。

4.做到作息规律,饮食有节,寒温适宜,戒烟酒,清心寡欲。

5.居处要安静整洁,空气清新,勿居潮湿阴暗之所。

(三)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的弥漫性炎症。常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引起咽部黏膜经常充血、黏膜下淋巴组织增生,治疗不当或根治不彻底,而成慢性咽炎。此外,慢性鼻炎、鼻窦炎的患者,常因脓性分泌物刺激咽部,长期过量喝酒、吸烟,粉尘、化学气体刺激咽部,发音过度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均可导致慢性咽炎。主要症状有咽部疼痛,咽部干燥发痒、灼热、异物感,声音嘶哑或失音,咽部黏膜充血、增厚,咳吐黏痰等。

中医学认为慢性咽炎多属肺肾阴虚,气滞血瘀,治疗应以养阴清肺、滋阴降火、行气活血为主。手部按摩可较好地协调五脏六腑的功能,改善咽部的血液循环,清热利咽止痛,增强咽部的抗病能力。

【选穴】(图3-17)

1.经穴和经外奇穴:十宣、八邪、小骨空、尺泽、孔最、鱼际、少商、商阳、二间、少泽、液门、外关等。

2.反射区:肾、扁桃体、喉、输尿管、膀胱、肺、头颈淋巴结、鼻、上颌、下颌、口腔、心脏、肝、脾、胃等。

3.反应点:咽喉点、扁桃体点、后头点、肾点等。

4.全息穴:头穴、颈肩穴等。

图3-17 慢性咽炎的手部选穴

【按摩方法】

1.掐按咽喉点、扁桃体点、后头点、肾点、头穴、颈肩穴各300次。

2.推按或点按上述反射区各100次。

3.每次按摩选取上述经穴和经外奇穴3~4个,每穴掐按30~50次。

每天按摩1次,1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患者忌食辛辣,应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2.起居要有规律性,选择太极拳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出门可戴口罩以避灰尘。

3.可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草珊瑚含片等,以提高疗效。

4.急性咽炎也可参照上述方法治疗,可明显加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四)哮喘

哮喘是一种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由于遗传、过敏、大气污染、精神等因素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发作突然,多在半夜或清晨。季节的变更、天气的变化、湿度的增减、花粉烟尘的吸入、过度疲劳、饮食过量、情绪变化等是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

手部按摩是防治哮喘常用的辅助方法。对于慢性患者来说,要坚持比较长期的治疗,如能在季节变化之前给予预防性治疗,常能使发作减轻、减少或不出现急性发作。

【选穴】(图3-18)

1.经穴和经外奇穴:尺泽、孔最、太渊、中泉等。

2.反射区:肾、垂体、输尿管、膀胱、肺、鼻、胸腔呼吸器官区、淋巴结各区、大肠各区、颈椎、胸椎、胃、胆、肝、脾等。

3.反应点:哮喘新点、咳喘点、肺点、痉挛刺激点等。

4.全息穴:心肺穴、肾穴等。

图3-18 哮喘的手部选穴

【按摩方法】

1.按揉尺泽、孔最、太渊、中泉各50次。

2.点按或推按上述反射区各穴各200次。

3.按揉上述反应点各300次。

4.掐按心肺穴、肾穴各300次。

手部按摩每天1次,应坚持长期治疗。季节变化前更应加强,可早晚各1次。连续几年后,哮喘发作明显减少、减轻时,可逐渐减量至原操作次数的一半,或改为隔天1次。

【注意事项】

1.如哮喘急性发作,以按压反应点和全息穴为主,直至哮喘平息;若症状危急,请速去附近医院救治。

2.哮喘治疗应以药物为主,手部按摩为辅。

3.患者应积极锻炼身体,改善体质,防止受凉及过度疲劳。

4.有过敏性病史者,应积极查明变应原,避免再次吸入、接触或食入。

5.饮食一般宜清淡,忌食辛辣厚味,戒烟酒,对鱼、虾、螃蟹等易致过敏的“发物”应慎食。

(五)咳嗽

咳嗽是肺、支气管和气管等脏器病变的常见症状之一,常见于急慢性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炎等疾病中。咳嗽虽多由肺、气管和支气管疾患所引起,但其他脏腑病变也可累及肺、气管和支气管而发生咳嗽。咳嗽一症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手部按摩止咳化痰有较好的效果。治疗时主要以宣肺、健脾、补肾为主,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咳嗽进行适当的加减。如果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并伴有其他脏器明显的病变,应考虑药物治疗为主,手部按摩可作为辅助疗法。

【选穴】(图3-19)

图3-19 咳嗽的手部选穴

1.经穴:列缺、合谷、尺泽、外关、内关等。

2.反射区:肺、肾、脾、输尿管、膀胱、喉与气管、胸腺淋巴结、上身淋巴结、肾上腺、胸腔呼吸器官区等。

3.反应点:咳喘点、肺点、肾点、脾点、三焦点、命门点、哮喘新点、胸痛点等。

4.全息穴:心肺穴、脾胃穴、肾穴等。

【按摩方法】

1.点按上述反射区各穴各200次。

2.上述各反应点分为两组,前4穴为一组,后4穴为一组,每次按摩一组,每穴按揉300次,交替进行。

3.拿捏上述经穴各50次。

4.掐按上述全息穴各300次。

每天按摩1~2次,5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感冒所致的咳嗽,按摩至咳嗽停止后,再按摩2周,以巩固疗效。

2.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肺系疾病和其他脏器所致的咳嗽,按摩作为辅助疗法要长期使用。

3.咳嗽患者,四时起居要顺应气候,谨防受寒,调适饮食,戒烟酒,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慢性咳嗽,在缓解期间,应注意补虚固本,防止复发。

4.小儿在咳嗽发作期间应注意休息,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在气候变化时,尤其要注意胸腹部保暖,防止受凉。

第六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因未明,可能由营养缺乏,长期服用刺激性食物,急性胃炎胃黏膜的遗患,口腔、鼻咽部慢性病灶的病菌或毒素被吞入胃内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反复发作,上腹胀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嗳气等。

手部按摩辅助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可加强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症状。手部按摩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等功效。

【选穴】(图3-20)

1.经穴和经外奇穴:内关、曲泽、间使、大陵、劳宫、合谷、下廉、曲池、中魁等。

2.反射区:胃、肝、脾、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胃脾大肠区、肾、输尿管、膀胱、肺、胆囊、胰腺等。

3.反应点:胃肠痛点、脾点、肝点、大肠点、小肠点、三焦点、肾点等。

4.全息穴:脾胃穴、肝胆穴、十二指肠穴、腰腹穴、肾穴等。

【按摩方法】

1.按揉内关、下廉、合谷、中魁各100次。

2.推按胃、肝、脾、胃脾大肠区、肾、输尿管、膀胱、肺反射区各100~300次。

3.按揉胃肠痛点、脾点、肝点、脾胃穴各300次。

其余选穴作为备用穴,可依类别选择1~2个配合使用,每穴按摩50次。

每天按摩1次,每2周为1个疗程。

图3-20 慢性胃炎的手部选穴

【注意事项】

1.治疗宜少食多餐,进易消化无刺激性饮食,并戒烟酒。

2.胃酸低而胃内菌量大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黄连素、痢特灵等。胃酸高者应用制酸剂,如复方胃舒平、氢氧化铝凝胶等。胃酸缺乏或降低者应用稀盐酸或胃酶合剂。贫血者酌用维生素B2及铁剂。上腹痛者可用颠茄片或阿托品。

(二)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因胃壁肌肉无力,使全胃部低于正常的解剖位置。本病多见于体型瘦长的人,常伴有其他内脏下垂,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多数患者有食欲缺乏、恶心、嗳气、胃痛(无规律性)、腹胀(进食后更明显,平卧后可减轻)等。患者可伴有全身乏力、心慌、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脾胃不健、中气下陷所致。手部按摩以健脾和胃,益气举陷为原则。(www.xing528.com)

【选穴】(图3-21)

1.经穴和经外奇穴:曲池、间使、少府、中魁、中泉等。

2.反射区:胃、十二指肠、肾、输尿管、膀胱、肺、脾、腹腔神经丛、甲状腺、小肠、大肠各区等。

3.反应点:胃肠痛点、三焦点、脾点、肾点等。

4.全息穴:脾胃穴、腰腹穴等。

【按摩方法】

1.推按或按揉少府、胃、十二指肠、肾、输尿管、膀胱、肺、脾、腹腔神经丛、胃肠痛点、脾点、脾胃穴各200~300次。

2.其余各穴按摩50~100次。

每天按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几个疗程后,如症状明显改善,可改为隔天1次。长期坚持,有利无弊。

图3-21 胃下垂的手部选穴

【注意事项】

1.患者应加强营养,但不要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少吃有刺激性、难以消化的食物。注意生活规律,饭后可做短时间平卧休息。

2.加强腹肌锻炼,纠正不良体位。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的深呼吸是加强腹肌、改善胃下垂简便有效的方法。

3.必要时用胃托进行辅助治疗。

4.配合艾条悬灸足三里,每天1次,每次30分钟。

(三)腹泻

腹泻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腹泻超过2个月的称为慢性腹泻。慢性腹泻可由肠道炎症、肿瘤、用药不当、情绪波动及导致消化吸收障碍的一些疾病等因素引起。本症往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轻者每日大便数次,重者可10余次。大便可为水样或糊状,有的患者大便可混有黏液或脓血。患者可伴有腹胀、腹痛、食欲缺乏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腹泻主要病变在于脾胃与大小肠的功能失调。手部按摩治疗慢性腹泻应以健脾和胃、温肾壮阳、疏肝理气为主。

【选穴】(图3-22)

1.经穴:尺泽、曲泽、手三里等。

2.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脾、胃、小肠、大肠各区、十二指肠、肝、胆、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等。

3.反应点:腹泻点、大肠点、三焦点、胸痛点等。

4.全息穴:肾穴、腰腹穴、下腹穴、脾胃穴等。

图3-22 腹泻的手部选穴

【按摩方法】

1.推按或点按上述反射区各100~300次。

2.按揉尺泽、曲泽、手三里各50次。

3.点按上述反应点各100~200次。

4.掐按上述全息穴各300次。

每天按摩1~2次,10天为1个疗程。求治于手部按摩的患者,多属于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者,故手部按摩治疗往往需要持续3~4个疗程。大便完全成形后,仍须巩固1~2个疗程,然后改为隔天1次,操作次数减半,再坚持下去。

【注意事项】

1.治疗的同时,要积极寻找病因,医治原发病,切勿唯手部按摩是务。

2.腹泻期间忌食含淀粉(山芋之类)和脂肪过多的食物,忌一切生冷刺激与不易消化的食物。

3.患者应注意保暖,不要过度疲劳,饮食生活要有规律性。

4.患者每日早晚可以一手掌按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0圈,多摩更好。

(四)便秘

便秘多数属于单纯性便秘,为肠道功能性紊乱。

中医认为,便秘与嗜食辛辣厚味、情志不畅、病后产后、年老体迈、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此病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时还影响工作和生活。

一般最容易有便意的是早饭以后。很多人由于饭后过分忙碌或精神紧张而抑制便意,由此而引起的便秘称为习惯性便秘,是便秘最多见的一种。患便秘的人易疲劳、乏力、失眠、颈肩僵硬等,女性易出现月经不调、粉刺、雀斑、皮肤粗糙等症状。

【选穴】(图3-23)

图3-23 便秘的手部选穴

1.经穴:支沟、劳宫、合谷等。

2.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胃、小肠、大肠等。

3.反应点:大肠点、小肠点、脾点等。

4.全息穴:脾胃穴、十二指肠穴、腰腹穴、肾穴等。

【按摩方法】

将上述穴位分为两组,每次使用一组穴位,隔日交替按摩。依次按揉或推按上述所选穴位各100~300次。按揉或点压经穴以酸胀为宜,反射区以酸痛较好。

每天可早晚各做1次,恢复正常后,可在晚上睡觉前按摩1次以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

1.患者同时要多吃富含纤维、维生素的食品,特别要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定时排便。

2.如果便秘是其他疾病的一个兼症,请去附近的医院积极治疗原发病,手部按摩可作为辅助方法。

(五)痔疮

便秘和妊娠是引起痔疮常见的原因。痔疮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症状除痔核外,还有肛门肿痛、瘙痒、出血等。因此,本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手部按摩预防痔疮有较好的疗效。治疗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按摩一定的穴位,来促进患部血液循环,消肿散结;同时增进胃肠蠕动,避免便秘的发生。对年老体弱者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选穴】(图3-24)

图3-24 痔疮的手部选穴

1.经穴和经外奇穴:孔最、二白等。

2.反射区:直肠、肛门、胃、十二指肠、小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肾、输尿管、膀胱、肺、脾、肾上腺、下身淋巴结等。

3.反应点:大肠点、会阴点等。

4.全息点:下腹穴。

【按摩方法】

1.点按或拿捏孔最、二白、大肠点、会阴点、下腹穴各300次。

2.推按上述反射区各100次。

每天按摩1次,持续1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患者应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2.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如每天1次,防止便秘,保持肛门清洁。

3.坚持每天早晚各做10次收缩肛门运动,对于防治痔疮极为有效。

(六)胆囊炎和胆石症

胆囊炎和胆石症是常见的胆囊疾病,两者常相互伴发,互为因果。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许多相同处。症状主要是上腹部或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严重时可有绞痛,同时伴有右上腹的闷胀不适或有右肩胛区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其发病与细菌感染、进食油腻食物、精神过度紧张以及受寒冷刺激有关。

中医学认为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发病主要与肝胆功能失调有关。

胆囊炎和胆石症虽然都可以用抗生素和消炎排石类药物治疗,但临床效果都不甚理想。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手部按摩结合药物或单纯应用手部按摩治疗了数十例胆囊和胆道疾病的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对于那些结石不超过1.5厘米的患者,坚持手部按摩也有将结石排出者。

【选穴】(图3-25)

图3-25 胆囊炎和胆石症的手部选穴

1.经穴和经外奇穴:神门、少冲、少府、腕骨、外关、支沟、中泉、二白等。

2.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胆、肝、胃、十二指肠、胸腺淋巴结、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腹腔神经丛、胸椎等。

3.反应点:胸痛点、肝点、三焦点、偏头点等。

4.全息穴:肝胆穴。

【按摩方法】

1.点按少府、腕骨、支沟、中泉、二白各100~200次。

2.推按肾、输尿管、膀胱、肺、胆、肝、腹腔神经丛、胸椎各100次。

3.点揉胸痛点、肝点各300次,掐按肝胆穴300~500次。

4.其余各穴按揉30~50次。

每天按摩1次,10天为1个疗程。持续2~3个疗程后,如症状明显好转,可减少每穴的操作次数至一半量;症状完全消失后,可改为隔天1次,但仍须持续下去。胆石症患者应持续按摩至结石排出为止,然后再以一半量操作10~20次以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

1.患者应作息规律,饮食有节,以清淡易消化的高糖类、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为宜。多食绿叶蔬菜、豆类、水果及米面杂粮,忌食肥肉、油煎类食品及鱼、虾、蟹、辛辣之品。

2.戒烟酒。

3.患者可练习简化太极拳,避免过度疲劳,减少复发。

(七)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传染病,病程达6个月以上。其主要临床症状有食欲缺乏、全身疲乏无力、肝区或右上腹胀痛、排便习惯改变、腹胀、腹泻、低热、失眠、体力明显下降,可有肝掌及蜘蛛痣等。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少数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影响全身的慢性疾病,是由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所致。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属中医“黄疸”的范畴,应以药物等综合治疗为主。手部按摩配合使用护肝保肝,可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选穴】(图3-26)

1.经穴和经外奇穴:少府、腕骨、外关、支沟、中泉、二白等。

2.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肝、胆、胃、十二指肠、胸椎、腹腔神经丛、甲状旁腺等。

3.反应点:肝点、偏头点、胸痛点、三焦点等。

4.全息穴:肝胆穴。

【按摩方法】

1.点按肝胆穴、肝点、肝、胆、胸椎、少府、二白各300次。

2.其余各穴按揉或推按50~100次。

每天按摩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由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是长期的慢性病症,故手部按摩应长期坚持,切勿间断。如果全身症状较为严重,可做全手按摩,并重点加按上述穴位。

图3-26 慢性肝病的手部选穴

【注意事项】

1.手部按摩只是一个辅助方法,绝对不能停止药物治疗。

2.患者要注意保持营养平衡。肝脏需要充分的营养,要注意摄取蛋白质、脂肪、糖类这三种营养,动物脂肪不宜摄入过多。如肝功能显著减退,应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应摄入丰富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有防止脂肪肝及保护肝功能的作用;维生素C有促进代谢和解毒的作用;维生素E具有抗肝坏死的作用。忌食油腻、坚硬及生冷食物,有过敏现象者,忌食发物如虾、蟹等。

3.要注意休息,减少体力劳动,避免劳累。

第七节 循环与泌尿系统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又称“高血压病”,以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在安静休息时血压如经常超过18.7/12千帕(140/9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压,判定高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要依据。高血压也可作为某种疾病的一个临床症状,如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颅内疾病等发生的高血压称为“症状性高血压”,也称为“继发性高血压”,须注意与原发性高血压区别。临床上有80%~90%的高血压是由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它的主要临床症状除血压持续升高外,还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心慌、失眠等。常年高血压会影响心、脑、肾等器官,引起冠状动脉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脑动脉硬化、中风和肾功能减退等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引起的并发症。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原因多为原发性高血压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所致。本病发病率较高,与年龄、职业、环境、肥胖、高盐饮食、嗜酒吸烟、精神因素、家族史有一定关系。

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导致肝肾功能失调所引起。病位在肝肾,以肾为本。因此,手部按摩防治本病以调补肝肾为主,平和阴阳为辅。

【选穴】(3-27)

1.经穴:合谷、曲池、内关、阴郄等。

2.反射区:肾、肝、输尿管、膀胱、肺、大脑、垂体、颈项、腹腔神经丛、心脏、甲状腺、血压区。

3.反应点:心点、肾点、命门点、偏头点等。

4.全息穴:头穴、颈肩穴、心肺穴、下腹穴、肝胆穴等。

【按摩方法】

1.拿捏或按揉合谷、曲池、内关、阴郄各100次。

2.点按肾、肝、输尿管、膀胱、肺、腹腔神经丛、血压区各300次。

3.点按大脑、垂体、颈项、心脏、甲状腺各100次。

4.点揉上述反应点各300次。

5.掐按上述全息穴各200~300次。

每天按摩1~2次,持续3个月为1个疗程。3个月后如恢复正常,手部按摩可改为每天1次或隔天1次。持之以恒可有效地防止高血压病的加重。

【注意事项】

1.服用降压药的患者,结合手部按摩时,不可突然停药;可根据症状的好转,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用药量。如症状明显,血压较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应用降压药和镇静药。

2.定期量血压,至少每周1次。

3.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要有规律,要保证足够的睡眠。

图3-27 原发性高血压的手部选穴

4.患者饮食应清淡,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戒烟酒。高血压中期患者宜少盐饮食。肥胖者要节制饮食。

5.患者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大喜大悲。

6.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气功锻炼和打太极拳有降压作用,练气功或打太极拳时间越长,其降压效果就越好。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气功功法,建议练习内养功,意守脐下丹田或涌泉,切勿意守身体上半部的穴位。不要参加竞争性强的活动。

7.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宜采用手部按摩,须去附近的医院诊治。

(二)低血压

如果患者收缩压低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8千帕(60毫米汞柱),就可以诊断为低血压。低血压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多伴随晕厥、休克同时发生;慢性者多因体质消瘦、体位突然变化、内分泌功能紊乱、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或居住高原地区等因素引起。大多数慢性患者没有自觉症状,仅少数患者有头昏、目眩、乏力等症状,夏季尤为明显。

中医认为慢性患者多为虚证,可由脾胃失健、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等原因造成,均有血压低并伴有全身症状。

急性患者非手部按摩所宜。低血压的治疗要针对发病原因采取治本之法,本节仅就低血压提供一些手部按摩方法以调节、升压,作为治疗低血压的辅助方法。急性患者应去医院求治发病原因,切勿延误。

【选穴】(图3-28)

1.经穴和经外奇穴:合谷、曲池、内关、中冲、十宣等。

2.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平衡器官、大脑、肾上腺、甲状腺等。

3.反应点:升压点、急救点、心点、头顶点等。

4.全息穴:头穴、心肺穴、生殖穴等。

图3-28 低血压的手部选穴

【按摩方法】

1.按揉或拿捏合谷、曲池、内关各100次。

2.点按或推按上述反射区各200~300次。

3.点按升压点、心点、头顶点各100~300次。

4.掐按上述全息穴各300次。

急性发作时,应迅速去附近医院求治,可配合有力按点或指甲按中冲、十宣、升压点、急救点、头穴等穴,次数不限。至血压正常后,再依次按摩上述其他穴位。手部按摩每天2次,持续3个月为1个疗程。3个月后如基本恢复正常,手部按摩改为每天1次。坚持每天按摩1次,对低血压的治疗将大有帮助,注意听取医生的指导,配合医生治疗。

【注意事项】

1.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加强营养,保持好的情绪,戒烟酒。

2.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打太极拳等。

3.如有条件,患者可配合艾条悬灸两下肢的足三里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钟。

(三)心脏病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临床实践表明,手部按摩是防治心脏病有效的辅助方法。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时,按摩手部穴位可以改善四肢末端的血液循环状态,加强心脏功能;肺源性心脏病出现严重水肿时,按摩基本反射区就可以利尿消肿,改善心功能;冠心病患者长期按摩手部穴位,有利于改善心肌的缺氧、缺血状态,减少或防止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

必须指出,对于任何心脏疾病,手部按摩只是辅助方法。

【选穴】(图3-29)

图3-29 心脏病的手部选穴

1.经穴:内关、大陵、神门、少海、曲泽等。

2.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心、甲状腺、胃、膈、胸腺淋巴结、胸腔呼吸器官区、胸椎等。

3.反应点:心点、胸痛点、心悸点等。

4.全息穴:心肺穴等。

【按摩方法】

1.按揉或推按内关、大陵、肾、输尿管、膀胱、肺、心胸部淋巴结、胸腔呼吸器官区、胸椎、心点、胸痛点、心悸点、心肺穴各200~300次。

2.其余各穴按摩50~100次。

心慌者而无明显心脏病迹象,只须重点按揉心反射区及内关穴即可。心脏病患者如自己做手部按摩,不要选穴过多,坚持每天或隔天按摩1次。

【注意事项】

1.心脏病发作期间,应以药物治疗为主,以手部按摩为辅。

2.治疗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的表情和反应,以免发生危险。

3.患者应少食脂类食物,保证睡眠,心情愉快,戒烟酒,避免剧烈运动。

4.气候变化时,要注意保暖。

(四)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疾患,以男性患者较多,病程持续1年以上,发病年龄大多在青壮年。慢性肾炎表现各异,有的无明显症状,有的有明显血尿、水肿、高血压,并有全身乏力、食欲缺乏、腹胀、贫血等兼症。多数患者呈进行性加重,但有些患者的症状可部分或全部缓解,病程长达20~ 30年。若血压持续升高,可见头晕、头痛、胸闷、视力模糊等症。

本病属中医“水肿”范畴。从中医临床辨证来看,多以脾肾阳虚为主。故手部按摩以健脾补肾、利水消肿为主,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来增强排泄功能,促进水分、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的排出,并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选穴】(图3-30)

1.经穴:曲池、合谷、神门、内关等。

2.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脾、胃、小肠、甲状腺、甲状旁腺、生殖腺、大脑、垂体、腹腔神经丛、胸腺淋巴结、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血压区等。

3.反应点:肾点、命门点、腰脊点等。

4.全息穴:肾穴、下腹穴、生殖穴等。

【按摩方法】

1.推按肾、输尿管、膀胱、肺、腹腔神经丛、下身淋巴结、血压区各100~300次。

2.点按肾点、命门点、腰脊点各300次。

3.掐按肾穴、下腹穴、生殖穴各300次。

4.其余各穴按揉30~50次。

每天按摩1次,长期按摩,不要间断。

【注意事项】

1.手部按摩只是治疗慢性肾炎的辅助方法,常规治疗应以药物等综合疗法为主。

2.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不要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精神愉快,避免风寒,避免房事,戒烟酒。

3.饮食应富有营养,谷宜吃赤豆粥、薏苡仁粥等;肉类可食牛肉、瘦猪肉、鲤鱼、鲫鱼等;蔬菜宜吃冬瓜、葫芦、荸荠等。忌食多盐及油脂、肥肉和咸寒食物。

图3-30 慢性肾炎的手部选穴

(五)尿石症

尿石症是泌尿系统各部位结石病的总称,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本病的形成与环境因素、全身性病变及泌尿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其典型临床表现可见腰腹绞痛、血尿,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梗阻和感染的症状。

手部按摩治疗尿石症具有一定的排石作用,但排石效果除与手部按摩的手法、取穴、治疗时间和疗程长短有关外,还取决于结石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一般结石位于输尿管中下段较输尿管上段及肾盂内容易排出;结石小于1厘米者较易排出,1厘米以上者则难排出;光滑的结石较易排出,而棱形者排出困难,结石久而粘连者不易排出。手部按摩可使输尿管蠕动加强,排空加快,从而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选穴】(图3-31)

1.经穴和经外奇穴:合谷、曲池、尺泽、二白等。

2.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尿道、肺、肝、胆、甲状腺、甲状旁腺、胸椎、腰椎、胸腺淋巴结、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等。

3.反应点:肾点、三焦点、脊柱点、腰脊点等。

4.全息穴:肾穴、下腹穴、生殖穴等。

【按摩方法】

1.推按肾、输尿管、膀胱、尿道、肺各300次。

2.点按肾点、三焦点、脊柱点、腰脊点各100~300次。

3.掐按肾穴、下腹穴、生殖穴各300次。

4.其余各穴按摩50~100次。

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10天为1个疗程。

图3-31 尿石症的手部选穴

【注意事项】

1.除规定时间治疗外,最好能趁疼痛发作时治疗,尤其绞痛时因势利导,排石的机会最多;而治疗后不时疼痛,常为排石先兆。

2.对于输尿管上段以上的结石,或结石直径在1厘米以上者,手部按摩疗效较差,应考虑其他方法治疗。

3.即使适合手部按摩者,如绞痛不止,或血尿不止,也应及时去医院治疗,切勿延误。

4.结石患者宜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左右,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5.适当做一些较为剧烈的运动,如跳绳、跑步、登山以及打球等以跳跃为主的活动可促使结石下移,从而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第八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肥胖症

肥胖症指体内脂肪沉积过多,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人体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是:

身高(厘米)-100(女性应减105)=人体标准体重(千克)

肥胖症可始于任何年龄,但以40~50岁女性多见。目前医学界认为引起肥胖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病理性致肥,主要是因为内分泌失调,体内脂肪代谢障碍,脂肪积而不“化”;另一类是生理性肥胖,主要是因为饮食失控,营养摄入失衡,致使体内脂肪过量堆积。

手部按摩有较好的减肥效果,而且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肥胖症,手部按摩重在调节内分泌功能,从而调节体内的脂肪代谢;对于因摄食过多引起的肥胖症,手部按摩重在调节胃肠道的功能,减少食物的摄入,从而减少脂肪的堆积。

【选穴】(图3-32)

图3-32 肥胖症的手部选穴

1.经穴:曲池、合谷、后溪、内关、神门、间使、郄门等。

2.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甲状腺、垂体、生殖腺、胃、十二指肠、小肠等。

3.反应点:脾点、三焦点、肝点、腹泻点等。

4.全息穴:肝胆穴、脾胃穴、腰腹穴等。

【按摩方法】

点按、推按或掐按上述选穴各200~400次。

每天按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需3~4个疗程。取得疗效者,应坚持运用手部按摩,每穴按摩的次数可减半,或改为隔天1次。

【注意事项】

1.控制饮食,特别是高脂肪、高糖类和高热量饮食,多吃含维生素的食品。

2.适当加强运动锻炼,如跑步、打球等。

(二)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失常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和糖尿。临床上主要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的症状。本病相当于中医“消渴”病。

手部按摩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发各内分泌腺功能的活性,特别是胰岛的功能,使其分泌功能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

【选穴】(图3-33)

1.经穴和经外奇穴:曲泽、间使、内关、合谷、曲池、中泉等。

2.反射区:胰腺、胃、十二指肠、大肠、小肠、垂体、肾、输尿管、膀胱、甲状腺、腹腔神经丛等。

3.反应点:脾点、胃肠痛点、三焦点、肾点、心点等。

4.全息穴:脾胃穴、心肺穴、肾穴等。

图3-33 糖尿病的手部选穴

【按摩方法】

1.推按或点揉胰腺、胃、十二指肠、大肠、小肠、垂体、肾、输尿管、膀胱、甲状腺、腹腔神经丛各300次。

2.按揉内关、胃肠痛点、三焦点、肾点、脾胃穴、肾穴各100~300次。

3.其余各穴备用,如有时间可每穴按揉30~50次。

每天按摩1次,持续3个月为1个疗程。3个月后如基本恢复正常,手部按摩可改为隔天1次;如无明显改善,休息3天后,继续第2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手部按摩治疗轻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疗效,但须长期坚持。

2.原来用药治疗者绝不可断然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药量。

3.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少食含糖食品,适度运动。

4.积极治疗并发症。

5.进行适量的锻炼,如简化太极拳、内养功等。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甲状腺过多地分泌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本病多见于女性,男女发病之比为1∶4,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发病者最多。

甲亢的主要临床症状有甲状腺肿大、食欲亢进、体重减轻、心动过速、情绪容易激动、怕热、出汗、手抖、突眼等。

甲亢的种类很多,手部按摩对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疗效较好。

【选穴】(图3-34)

图3-34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手部选穴

1.经穴:合谷、神门、间使、内关、通里等。

2.反射区:甲状腺、甲状旁腺、肾、输尿管、膀胱、肺、垂体、生殖腺、各淋巴结区、胃、肝、眼等。

3.反应点:心点、肾点、命门点、三焦点等。

4.全息穴:颈肩穴、心肺穴、肾穴。

【按摩方法】

1.按揉合谷、内关各100~300次。

2.推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输尿管、膀胱、肺各300次。

3.其余各穴按揉50~100次。

每天按摩1次,持之以恒,即使症状减轻或消失,仍应继续下去,以免病情加重或复发。

【注意事项】

1.甲亢治疗应以药物等综合疗法为主,辅以手部按摩效果会更好。

2.甲亢患者应注意饮食营养,多食新鲜蔬菜,少进肥腻、辛辣之品。

3.戒烟酒,平时宜保持心情舒畅。

4.练习简化太极拳或强壮功会有帮助。

第九节 生殖系统疾病

(一)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炎是男性前列腺的常见疾病。前列腺肥大或称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或多或少都有前列腺肥大的现象发生。有研究表明前列腺增生始于40岁以后,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为多见。前列腺肥大的主要症状有排尿困难,轻者小便次数增多,有尿不净或尿完后还有少量排出的现象;严重者出现尿流变细,甚至排不出的现象;同时常伴有腰酸腰痛、四肢无力、遗精等症状。前列腺肥大严重者必须手术摘除,一般保守疗法,包括手部按摩,效果都不太满意。

前列腺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前列腺炎以膀胱刺激症状和终末血尿、会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但临床较少见。慢性前列腺炎以排尿延迟、尿后滴尿,或滴出白色液,或引起遗精、阳痿、早泄等症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占男科门诊的30%~50%,其中20~40岁的患者占50%~80%。

手部按摩可以激发和增强前列腺功能,同时加强泌尿系统的排尿作用,从而使其功能恢复正常。

【选穴】(图3-35)

1.经穴:神门、通里、内关、间使、外关、合谷、曲池等。

2.反射区:前列腺、肾、输尿管、膀胱、尿道、肺、垂体、生殖腺、下身淋巴结等。

3.反应点:命门点、肾点、肝点、心点、三焦点、心悸点、安眠点、会阴点等。

4.全息穴:肾穴、肝胆穴、生殖穴、心肺穴等。

【按摩方法】

1.掐按肾穴、肝胆穴、生殖穴、心肺穴各300次。

2.按揉神门、通里、内关、间使、外关、合谷、曲池各50~100次。

3.点揉上述反应点各100次。

4.推按上述反射区各100次。

每天按摩1次,10天为1个疗程。一般要2~3个疗程方能见效,见效后须持续治疗,直至症状完全消失。然后改为隔天1次,以巩固疗效。

图3-35 前列腺疾病的手部选穴

【注意事项】

1.急性前列腺炎高热有化脓趋势,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慢性前列腺炎配合前列腺按摩(此法需专业医生做),每周1~2次,有助于排出前列腺内的炎性物,增加前列腺的血液循环,但用力不可过猛。

2.注意饮食起居,节制或避免房事。

3.温水坐浴,每次20分钟,每天2次,有助于缓解症状。

4.打太极拳、练内养功等以增强体质,但不要过度疲劳。

(二)性冷淡

性冷淡是指女性对房事没有兴趣,行房事时不能进入性高潮的妇科病症。性冷淡的常见病因是由于对性知识了解不足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情绪抑制、恐惧,精神紧张,性生活不协调,卵巢功能不良,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促性腺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功能失调等因素所致。

中医学认为性冷淡症主要与肝肾阴虚有关,因而手部按摩通过滋补肝肾,加强性腺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

【选穴】(图3-36)

1.经穴:内关、神门、孔最、合谷、支沟等。

2.反射区:肾、生殖腺、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肺、阴道、子宫、甲状腺、大脑、腰椎、骶骨、尾骨、腹股沟、乳房、肝、心脏、脾等。

3.反应点:命门点、肾点、肝点、脾点、三焦点、心悸点、会阴点、后头点等。

4.全息穴:生殖穴、肾穴、肝胆穴等。

图3-36 性冷淡的手部选穴

【按摩方法】

1.按揉内关、神门、孔最、合谷、支沟各30~50次。

2.按揉生殖穴、肾穴、肝胆穴各100~200次。

3.点揉上述反应点各100次。

4.推按肾、生殖腺、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肺、阴道、子宫各200次。

5.点揉甲状腺、大脑、腰椎、骶椎、尾骨、腹股沟、乳房、肝、心脏、脾各50次。每天按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治疗的同时最好进行一次全面的妇科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2.配合服用六味地黄丸,每天3次,每次8粒。

3.患者要注意饮食起居,保持愉快的心情,加强身体锻炼。

4.治疗期间必须节制性生活,患者配偶要注意培养其性趣,不可草率行事。

(三)遗精

遗精是指成年男性不因性活动而精液外泄的一种生殖系统病症。梦中而遗者称为梦遗,无梦而遗者称为滑精。一般成年未婚男子或夫妇分居两地者,每月有1~2次遗精现象,为正常生理反应。一周数次,甚或一夜数次,或在有正常性生活情况下经常遗精,或清醒时精液流出并伴有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等症状者,都属病态。

遗精的发生主要与肾的功能失调有关,一般认为滑精比梦遗严重。手部按摩可以清热除湿,交通心肾,补肾固精,能调节内分泌活动,平衡激素,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不仅能维持正常精神思维活动,而且还能调理性功能活动,有利于遗精的治疗恢复。

【选穴】(图3-37)

图3-37 遗精和阳痿的手部选穴

1.经穴:神门、通里、内关、间使、外关等。

2.反射区:肾、肾上腺、心脏、输尿管、膀胱、肺、大脑、垂体、生殖腺、前列腺、阴茎、甲状腺等。

3.反应点:命门点、肾点、肝点、心点、三焦点、心悸点、安眠点、会阴点、痉挛刺激点等。

4.全息穴:生殖穴、肾穴、肝胆穴、心肺穴等。

【按摩方法】

1.按揉神门、通里、内关、间使、外关各50~100次。

2.掐按生殖穴、肾穴、肝胆穴、心肺穴各300次。

3.点按上述反应点各50~100次。

4.推按或点按上述反射区各100次。

每天按摩1次,10天为1个疗程。须持续3~4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渐改为隔天1次,再坚持1~2个月以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

1.患者应清心寡欲,摈弃杂念,惜精养神。

2.加强身体锻炼,但不要过度疲劳。

3.节制性生活,戒除手淫。

4.养成侧卧习惯,被褥不宜过厚,内裤不宜过紧。

5.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及咖啡。

6.早泄病症可参照本节施治。

(四)阳痿

阳痿是指成年男子出现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以致不能完成性交的一种病症。阳痿可由器质性病变或精神心理因素造成。器质性病变引起阳痿的表现为阴茎任何时候都不能勃起,而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阳痿表现为阴茎在性生活时不能勃起,或在进入阴道后松弛。临床所见阳痿大多由精神心理因素造成,这种阳痿往往可与性欲降低和排精障碍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出现。阴茎勃起极容易受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如疲劳、焦虑、情绪波动,甚至短暂的注意力转移等。偶然的一时性阳痿可在正常性生活中出现,不能视为病态。正常男性中的半数均有这种现象,属于正常范围的一时性改变,但在大部分人却可引起较大精神负担,成为继发性阳痿的原因。阳痿患者常伴有头晕目眩、心烦神疲、面色萎黄、夜寐多梦、食欲缺乏、腰酸耳鸣等。

中医学认为阳痿多由房室劳损、肝肾不足、命门火衰引起。手部按摩在激发补肾壮阳功能的基础上,益气养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从而能促进垂体-肾上腺-生殖腺的激素分泌,增强性功能活动,达到治疗目的。

【选穴】(图3-37)

1.经穴:神门、内关、外关、少府、劳宫等。

2.反射区:肾、肾上腺、肝、心脏、输尿管、膀胱、肺、垂体、睾丸、阴茎、脾、胃、腹股沟、腹腔神经丛、脊椎各区等。

3.反应点:命门点、肾点、肝点、心点、三焦点、心悸点、安眠点、会阴点、痉挛刺激点等。

4.全息穴:生殖穴、肾穴、肝胆穴、心肺穴等。

【按摩方法】

1.点按神门、内关、外关、少府、劳宫各50次。

2.掐按生殖穴、肾穴、肝胆穴、心肺穴各300次。

3.点按上述反应点各100~200次。

4.推按或点按上述反射区各100次。

每天按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如有效,必须重复2~3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

1.治疗时应多加解释和安慰,消除紧张心理将有助于治疗。

2.患者应节制性生活,戒除手淫。

3.要作息规律,劳逸结合,心情舒畅,加强营养,加强体育锻炼。4.治愈后更忌纵欲,否则会复患阳痿。

(五)不孕症

女性不孕症是指婚后同居2年以上未经避孕而不怀孕者,或婚后曾有妊娠而隔2年以上未受孕者,患者配偶生殖功能正常。前者为原发性,后者为继发性。女性不孕症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精神紧张,过度焦虑,环境变化,过度营养或重度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急慢性传染病,吸烟过多,饮酒过量,体力过度消耗,工作负担过重,子宫、卵巢或输卵管疾病等。

中医学认为不孕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并与冲任、子宫的功能失调,或脏腑气血不和,影响胞脉功能有关。手部按摩能补肾益肾,协调冲任,增强子宫的功能,并能调和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恢复正常的功能。

【选穴】(图3-38)

1.经穴:内关、神门、孔最、合谷、支沟等。

2.反射区:肾、肾上腺、生殖腺、输尿管、膀胱、肺、阴道、子宫、腹股沟、垂体、甲状旁腺、大脑、乳房、肝、胆、脾、胃、甲状腺、小肠、大肠各区、脊椎各区等。

3.反应点:命门点、肾点、肝点、脾点、三焦点、心悸点、会阴点、后头点等。

4.全息穴:生殖穴、肾穴、肝胆穴等。

图3-38 不孕症的手部选穴

【按摩方法】

1.点按内关、神门、孔最、合谷、支沟各50次。

2.掐按生殖穴、肾穴、肝胆穴各300次。

3.点按上述反应点各100~200次。

4.推按、点按肾、肾上腺、生殖腺、输尿管、膀胱、肺、阴道、子宫各200次,腹股沟、垂体、甲状旁腺、大脑、乳房、肝、胆、脾、胃、甲状腺、小肠、大肠各区、脊椎各区各30~50次。

每天按摩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患者要消除紧张心理,解除思想负担。

2.积极治疗生殖器官的疾病。

3.减少性生活的频度,提高性生活的质量。

4.积极参加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劳逸结合。

5.调整营养,注意饮食的多样化,戒烟酒。

(六)不育症

男性不育症指夫妇同居未采取避孕措施2年以上,而无生育者。女方检查正常,男方检查异常。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很多,以精液异常为首要原因,精子数量往往减少(精子数<2000万/毫升),而且精子质量差,活动力低,并有畸形精子出现;其次是性功能障碍及生殖器官疾病等。

中医学称本病为“无嗣”,认为与肾、脾及任脉、冲脉的元气精血不足有关。手部按摩具有补肾健脾、调和冲任等作用,故治疗不育有一定疗效。

【选穴】(图3-39)

图3-39 不育症的手部选穴

1.经穴:神门、通里、内关、间使、外关、合谷、曲池等。

2.反射区:肾、肾上腺、脾、生殖腺、输尿管、膀胱、肺、垂体、心脏、肝、胃、前列腺、脊椎各区等。

3.反应点:命门点、肾点、肝点、心点、三焦点、心悸点、安眠点、会阴点、痉挛刺激点等。

4.全息穴:生殖穴、肾穴、肝胆穴、心肺穴等。

【按摩方法】

按揉上述选穴各100~300次。

每天按摩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有生殖器官先天疾病或异常,应先施行手术和相应的治疗,然后再进行手部按摩。

2.减少性生活次数,以保持精液的质量和精子活力的充沛。

3.注意饮食起居,戒烟酒,积极锻炼身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