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磨砖作镜:故事揭示什么?亦或是佛教小百科中的禅宗版

磨砖作镜:故事揭示什么?亦或是佛教小百科中的禅宗版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磨砖作镜」故事说明,禅宗的「禅」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佛教坐禅。时间一长,他终于捺不住了,便问道:“磨砖作什么用?”这就是禅宗史上著名的“磨砖作镜”故事。怀让明白告诉道一,磨砖不能成镜,坐禅也不能成佛,原因很简单:镜不由砖造,佛也不由坐而得悟。磨砖不能成镜这一比喻,只用几个动作、几句话就把禅宗一个原则问题说明了。

磨砖作镜:故事揭示什么?亦或是佛教小百科中的禅宗版

「磨砖作镜」故事说明,禅宗的「禅」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佛教坐禅。成佛只是思想意识、世界观的转变,它并不由坐禅来决定;坐禅不仅不能成佛,反而造成严重的取舍执著。

马祖道一幼年依资州唐和尚(处寂)出家,唐开元中在南岳衡山结庵而住,整日坐禅,凡有来访者都不予接待。据说他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当时南岳怀让住在般若寺,见他形相不凡,知是法器,便前去加以诱导,问他道:“大德坐禅图个什么?”道一回答说:“图作佛。”于是有一天,怀让取了一块砖,放在庵前石上研磨。开头道一也没有加以理睬。时间一长,他终于捺不住了,便问道:“磨砖作什么用?”怀让说:“磨它来作镜子用。”道一接着问:“磨砖岂能成为镜子呢?”怀让于是反问道:“磨砖既然不能成镜,那么你那坐禅就能成佛了吗?”道一听后,急忙起身,请怀让指点。怀让告诉他:“好比牛驾车,车如若不动,是打牛好呢,还是打车好?你成天在这儿打坐,究竟是学坐禅呢,还是学坐佛?若说是学坐禅,禅并不是坐卧;若说是学坐佛,佛并不是定相。禅门要道,不应有所取舍。你如果是坐佛,那等于杀佛。你如果执著坐相,说明你尚未懂得禅。”(见《景德传灯录》卷6)这就是禅宗史上著名的“磨砖作镜”故事。

道一听完怀让一番说教,豁然契会,便拜他为师,服侍整整十年。后来他离开南岳,独自前往江西传授禅法,开创“洪州禅”。

“磨砖作镜”故事说明,禅宗的“禅”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佛教坐禅。成佛只是思想意识、世界观的转变,它并不由坐禅来决定;坐禅不仅不能成佛,反而造成严重的取舍执著。这一思想出自慧能,但怀让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动作行为把它传授给道一,便具有了特殊的意义。(www.xing528.com)

其一,它反映了在慧能以后,禅宗继续沿着慧能开辟的道路,运用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原则,在解脱论的方法论上全力以赴。怀让明白告诉道一,磨砖不能成镜,坐禅也不能成佛,原因很简单:镜不由砖造,佛也不由坐而得悟。成佛的根本在于自心,因为自心等同于佛性,如果不去发现这一本具佛性,提倡主观觉悟,即使坐一辈子禅,也还是毫无所得。这就要求禅僧注重自心的内向把握,向上提升。怀让在道一转变思想后,又及时加以诱导,用一首诗偈开示上述道理,说:“心地含佛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这就再次要求他在自家“心地”上用功。后来道一也用这一思想开示他的弟子大珠慧海,说:“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又对众僧说:“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心外别无佛,佛外别无心”(《景德传灯录》卷6)。解脱论的方法论对于禅宗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是它走向繁荣发达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其二,具体、形象化的教育作为禅僧间学问的交流和传授,引导禅宗进一步向神秘主义方向发展。磨砖不能成镜这一比喻,只用几个动作、几句话就把禅宗一个原则问题说明了。后世禅家便纷纷仿而效之,用各种比喻、隐语、暗示、动作来表明自己的思想以及对禅的独特见解,从而留下诸如“归宗杀蛇”、“南泉斩猫”、“赵州放火”、“子湖夜喊捉贼”等荒诞不经的禅宗话头,并进而发展为呵佛骂祖、辱毁经典的放浪举止。作为这类神秘主义思想行为的副产品,便是使禅风继续朝着激烈、自由、奔放、豁达的方向展开。禅宗史上,最先振起风浪,扇起泼辣禅风的便是道一,可见他受怀让之教益不浅。

马祖道场南昌佑民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