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著名禅僧大揭示-佛教小百科.禅宗

明代著名禅僧大揭示-佛教小百科.禅宗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作为著名禅师,梵琦也还是顺应宋元以来的时代潮流,提倡禅净双修,并把净土视为归宿。明代德化窑观音像明中叶后,临济宗方面著名禅师有笑 岩德宝,其弟子为幻有正传。明代佛教实无再图发展的力量,只有维持生存的可能,所以禅宗也只有在提倡和实践内外融合上作种种努力,与宋代禅宗相比,显得“江河日下”。

明代著名禅僧大揭示-佛教小百科.禅宗

明朝建立之初,推崇理学,强化专制思想统治,对佛教控制益趋严格。只是自中叶以后,参禅热潮再次掀起,致禅风稍盛,颇有中兴之景。这一时期著名的禅僧有楚石梵琦、密云圆悟、汉月法藏、无明慧经等人。

楚石梵琦是明初的禅宗名师,是元叟行端的弟子、大慧宗杲下五世孙,曾被宏誉为“本朝第一流宗师”。其悟道偈有如下两句:“拾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对禅似颇有见地。但作为著名禅师,梵琦也还是顺应宋元以来的时代潮流,提倡禅净双修,并把净土视为归宿。他的《净土诗》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劝君念佛早回心”,“尘尘刹刹虽清净,独有弥陀愿力深”,“遥指家乡落日边,一条归路直如弦。”

明代德化窑观音像

明中叶后,临济宗方面著名禅师有笑 岩德宝,其弟子为幻有正传。正传门下有密云圆悟、天隐圆修、雪峤圆信,三人各传一方。圆悟弟子汉月法藏著《五宗原》,圆悟见后,予以批驳,遂引起一场绵延至清初的长期争论。(www.xing528.com)

明中叶后曹洞宗一系也有几个重要禅师活跃于南方,他们是无明慧经及其弟子无异元来、永觉元贤。慧经住江西新城寿昌寺,因他曾受临济教义,故倡导一种由宗杲创立的“看话禅”。他又根据时下禅风“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旨趣,主张禅、净同修。元来的特点是禅净合一、教禅一致。他认为,禅净本来一致,无所区别,所谓“禅、净本无二也,而机自二”。所以无论从哪一门深入,都可达到目的:“禅净二门,非别立标帜,求一门深入者,似不得不二也。如会通之说,亦权语耳。杲发明大理,不妨念佛。”他鼓励禅僧念佛,以往生净土。又认为,教、禅各有所尚, 若片面理解,便以为它们各有所偏、所缺,然而如果把握了“宗( 禅)、教(天台、华严、唯识等)之道合一之旨”,则“一言一字皆最上之机”(《无异元来禅师广录》卷21)。元贤则初习程、朱之学,出家后,先学临济,后学曹洞。他不仅提倡佛教内部的融合,而且也主张儒、释、道三教的合一。佛教内部,他认为,“门风之别,所宗有五,其实皆一道。故真知临济者,绝不非曹洞;真知曹洞者,绝不非临济”。进而认为,禅与教、律、净土都无差别,“本是一源”(《续呓言》)。他的《净慈要语》说:“禅、净二门,应机不同,而功用无别”,“参禅要悟自心,念佛亦是要悟自心。入门虽异,到家是同。”又说:“求其修持最易,入道最稳,收功最速者,则莫如净土一门。”实际上他最终也是以净土为归宿。三教关系,元贤认为,教虽分三,但理只有一个,所谓“理一而教不得不分,教分而理未尝不一”。这是他在吸收宋明理学最高范畴“理”的基础上,从本体论高度把三教加以融会统一。在他看来,世界上一切都归于本体“理一”。这一思想显然受了理学家们“理一分殊”说的启发。它已不是宋代佛教三教合一论的同义反复,而是具有了新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条件。

明太祖朱元璋曾令分天下寺院为禅、讲、教三类,严格要求各类寺僧分别专业,不得混滥,便于管理,防止滋事生非。他又采取种种措施,割断佛教与世俗的联系,限制寺院经济,试图使之自生自灭。明成祖因以禅僧道衍(姚广孝)主谋,发动“靖难之变”,夺取帝位,对佛教似有所偏护,但他也反复申述以儒家为治国之本,以理学为基本指导思想。明代佛教实无再图发展的力量,只有维持生存的可能,所以禅宗也只有在提倡和实践内外融合上作种种努力,与宋代禅宗相比,显得“江河日下”。

姚广孝墓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