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四位著名高僧,佛教小百科中揭秘

明代四位著名高僧,佛教小百科中揭秘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佛教史上历代高僧辈出,每个朝代都有对当时以及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僧人出现,这些僧人的活动推动了中国佛教的发展。明代曾先后出现四个著名的僧人,他们被称为「明代四大家」,这四大家是指莲池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益智旭四人。“四大高僧”主要活动于明神宗万历年间,由于他们的活动,使明末濒临衰亡的佛教又出现了一些振兴的迹象。32岁出家,于杭州昭庆寺受具足戒。后因政事牵连下狱,最后病死于狱中。

明代四位著名高僧,佛教小百科中揭秘

中国佛教史上历代高僧辈出,每个朝代都有对当时以及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僧人出现,这些僧人的活动推动了中国佛教的发展。明代曾先后出现四个著名的僧人,他们被称为「明代四大家」,这四大家是指莲池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益智旭四人。他们是明代最为著名的僧人。

“四大高僧”主要活动于明神宗万历年间,由于他们的活动,使明末濒临衰亡的佛教又出现了一些振兴的迹象。

宏(1535~1615),明末僧人,字佛慧,号莲池,俗姓沈,浙江杭州人。32岁出家,于杭州昭庆寺受具足戒。出家后他四处游方,参学访道。他曾在浙江五云山结庵而居,题名“云栖”,同门尊称他为“云栖大师”,他的著作集也称为《云栖法汇》。他的佛学思想是以净土信仰为主,兼重禅、教。他主张佛教各宗并进,以戒为基础,最后归结为净土。宏在当时名声极大,名公巨卿,朝廷权贵倾心与他结交的极多,以至有人把他比作“法门周孔”。

北京香界寺山门殿哼哈二将之一

真可(1543~1603) 字达观,号紫柏,江苏吴江人。17岁出家于苏州虎丘云岩寺,20岁受具足戒后,广泛研习各种经教。真可的佛学思想调合各宗,融合儒佛。他自己没有专一的师承,而且也没有担任过任何寺院的住持,没有举行过讲经说法,他与明末另一高僧德清关系甚好,曾与德清共议续修明代传灯录,又一起筹划建房山云居寺静琬塔院。后因政事牵连下狱,最后病死于狱中。他的著作有《紫柏尊者全集》三十卷和《紫柏尊者别集》四卷,附录一卷,收录了他所写的经释、序跋、书信等。(www.xing528.com)

德清(1546~1623)字澄印,别号憨山,俗姓蔡,安徽全椒人。德清20岁时他出家于南京报恩寺。隆庆五年(1571),他到北方游学,先至北京,继往游五台山。万历十四年,明神宗印刷《大藏经》十五部,分送全国名山,皇太后特送一部与其居住的东海牢山,因无处安置,又施财修寺,称海印寺。万历二十三年(1595),明神宗因不满太后为佛事耗费巨资,借故将德清逮捕下狱,充军广东。此后他一直活动于广东、江浙一带,最后死于广东曹溪南华寺。曹溪原是中国禅宗祖庭,久已荒废,德清在此经营多年而恢复旧观,因此他被后人奉为曹溪中兴祖师。在佛学上德清主张禅净双修,调合佛教各宗各派,融合儒释道三教。

北京香界寺山门殿哼哈二将之二

智旭(1599~1655)字 益,俗姓钟,江苏吴县木渎人。他24岁出家,从德清的弟子雪岭剃度。出家后他专心研究佛理,对禅、净、天台、法相各宗义理均有涉猎。33岁起,他历游江、浙、闽、皖诸省,不断从事阅藏、讲述和著作。智旭依据天台思想解释净土教义,所著《净土十要》、《佛陀要解》等,都为后来净土宗人所崇奉。智旭生平的著述,分为“宗论”和“释论”。“宗论”即《灵峰宗论》,共十卷;“释论”则包括了智旭所著的各种释经论和宗经论,以及其他著述共60余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