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漫话三国演义:揭秘关羽刮骨疗毒神医华佗身份

漫话三国演义:揭秘关羽刮骨疗毒神医华佗身份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羽确实刮过骨,但手术者并不是华佗。《三国志》中对关羽刮骨这次手术过程的一些描述,和《三国演义》中所写的非常相似,但是这里面并没有提到华佗,为关羽刮骨的似乎只是一名普通军医。再有就是上面说到的为关羽刮骨疗毒。实际上,在元代就已流传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毛氏父子在这一回回前总评中认为,华佗既然能主动去为关羽刮骨疗毒,就说明他是具有正义感憎恶邪恶的人,所以他提出这种建议,是确实有意杀曹。

漫话三国演义:揭秘关羽刮骨疗毒神医华佗身份

说到华佗,人们就会想到他是一位神医,想到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一次医疗行动:为关云长刮骨疗毒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写道,关云长攻打樊城时,右臂中了一毒箭,毒性攻入骨内,右臂毒肿,不能运动。箭取下来后,箭疮很久也没有痊愈。恰好华佗听说此事,赶来医治,《三国演义》中写道:

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一个称对方为神医,一个赞对方为天神,一个圣手能医,一个神威罕及。二人这一番相遇,均大放光彩,各自生色不少。

《三国演义》里写的这一幕真是精彩绝伦,令人过目难忘。不过,把它和历史做一对照就会发现,《三国演义》里的这一幕也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关羽确实刮过骨,但手术者并不是华佗。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这件事发生在刘备占领益州之后,即位汉中王之前,也就是建安十九年(214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之间,这时关羽还没有攻打樊城。《三国志》中对关羽刮骨这次手术过程的一些描述,和《三国演义》中所写的非常相似,但是这里面并没有提到华佗,为关羽刮骨的似乎只是一名普通军医

另外,再翻一下《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可以看到,《华佗传》中列举了13个病人,上到广陵太守陈登,下到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甚至还有两岁的小孩,但是偏偏没有大名鼎鼎的关羽。

更重要的是,从《华佗传》的记载来看,华佗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一年,就已被曹操杀害,绝不可能在七八年后死而复生,再去为关羽动外科手术

那么,《三国演义》中为什么偏偏要将华佗起死回生,让他来为关羽刮骨疗毒?(www.xing528.com)

这还得从表现拥刘反曹这一角度来理解。《三国演义》中的华佗,和历史上的华佗差别很大。历史上的华佗,医术高超,但是很少和政治风云牵连到一块,而《三国演义》中的华佗,却与魏、蜀、吴三方都有或多或少的牵连。

《三国演义》里最早写到华佗的是第十五回,华佗给为救助孙权而身中十余枪、命在须臾的周泰疗伤,用药之后,一个月便痊愈。这件事也是虚构。虚构华佗为周泰疗伤,也许是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对周泰舍身救主的悍勇,多少有些欣赏,于是让他也沾沾神医的光;另外,从叙事上来讲,为后面的刮骨疗毒先伏下一笔,使后文华佗的出现不至于太突兀,这种写法,用毛氏父子的术语来说,就叫做“隔年下种”。

再有就是上面说到的为关羽刮骨疗毒。罗贯中虚构这一情节,并不单纯是为了描写一次医疗手术,其实里面还具有一些特定的政治含义。这从一些细小的叙述就可以看出,比如,第十五回中华佗为周泰治伤,是经人辗转请来,而华佗为关羽疗毒,却是“因闻关将军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来医治”,是主动前来;华佗为周泰治好伤后,孙策重赏他,他并没有拒绝;而他为关羽疗过毒后,关公以金百两相酬,华佗却说“某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岂望报乎”!坚持不受,留药一帖,辞别而去。这种种对比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暗示关羽以及他所代表的蜀汉一方,即使和东吴相比,也在道义和民心上具有明显优势。

实际上,在元代就已流传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三国志平话》中便有这一情节,《三国志平话》中在交待华佗的来历时,说道“华佗者,曹贼手中人,见曹不仁,来荆州见关公。”可见,在元代,华佗刮骨这一故事就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政治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毛氏在第七十五回回评里,把华佗也看作忠臣义士,拿他和因图谋毒死曹操而被害的太医吉平相提并论,并非全无道理。

最后再顺便看一下华佗之死。《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说,曹操砍神树受惊,头痛难忍,请华佗来医治,华佗提议说,“先饮麻肺汤,然后而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曹操听后大怒,怀疑华佗有意害死自己,下令拷打审问,最后华佗死在狱中。

《三国演义》里的这种写法,和历史中华佗之死的真实情况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曹操患头风病,命华佗专门为他医治,华佗说这病短时间内很难治好,慢慢治,能拖延一段时间。后来华佗因离家日久,思家心切,回了家。回家后,曹操又屡次征召,华佗都以妻子生病为借口,再不肯出来。曹操大怒,派人调查,发现华佗妻子并没有生病,就将华佗抓到许都,拷打致死。可见历史中华佗被害与曹操的头风病确实有些关系。但是《三国演义》中所说华佗提议用利斧砍开脑袋,则明显是小说家言。那时候医术再高明,也做不了开颅手术,何况还是用利斧砍开。那么《三国演义》为什么要这样写?

毛氏父子在这一回回前总评中认为,华佗既然能主动去为关羽刮骨疗毒,就说明他是具有正义感憎恶邪恶的人,所以他提出这种建议,是确实有意杀曹。

不过,这种分析也经不起推敲,华佗如果确有此心,只需开上几剂药,伺机下毒,说不定就可以送了老贼的性命,又何必如此建议?

所以也许华佗并无此意,倒是《三国演义》的作者,认为曹操窃国害民的老病难以根治,只欠一砍,于是借华佗这位神医之口,与心目中曹操这个千古奸雄,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