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漫话三国演义》成书时间

《漫话三国演义》成书时间

时间:2023-12-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学术界长期以来公认的说法是元末明初,在建国后通行的文学史中,也都将《三国演义》列入明代文学的研究范围内。目前,对《三国演义》的成书主要有五种有代表性的意见:第一,“成书于宋代乃至于以前”说。此外,张志合、李伟实等先生也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中叶。多年来,人们公认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确为《三国演义》作者,这是“成书于元末明初”说的基础。

《漫话三国演义》成书时间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学术界长期以来公认的说法是元末明初,在建国后通行的文学史中,也都将《三国演义》列入明代文学的研究范围内。但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不满足于“元末明初”的笼统提法,对《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如在章培恒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就赫然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同时列入元代文学,这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目前,对《三国演义》的成书主要有五种有代表性的意见:

第一,“成书于宋代乃至于以前”说。

周邨先生在《〈三国演义〉非明清小说》一文中,就江夏汤宾尹校正的《全像通俗三国志传》提出了三条论据:1.该书在《玉泉山关公显圣》一节中有“迄至圣朝,赠号义勇武安王”一句,而对关羽“义勇武安王”的封赠是在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这“只能是宋人说三分的口吻”。2.该书“记有相当多的关索生平活动及其业绩”,而“关索其人其事,辗转说唱流传时代,应早在北宋初,也可能更早于北宋初年,在唐五代间。而这也可能是《三国演义》成书远及的时代。”3.该书的地理释义共14条,计17处,其中15处可以推断为宋人记宋代地名。此说完全忽视了《三国演义》吸取元代《三国志平话》和杂剧三国戏内容这一明显事实,因此难以成立。

第二,“成书于元代中后期”说。

章培恒、马美信先生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前言》中,根据书中小字注中提到的“今地名”进行考证,指出:“这些注中所说的‘今时’何地,除了偶有误用宋代地名外,都系元代地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曾将建康改为集庆,江陵改为中兴,潭州改为天临;“然而,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却仍然把建康、江陵、潭州作为‘今地名’,而不把集庆、中兴、天临作为‘今地名’,这是否可以理解为该书写作时还没有集庆、中兴、天临这样的‘今地名’呢?”因此,他们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似当写于元文宗天历二年之前。”袁世硕先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另一条论据:书中共引用330余首诗来品评人物,收束情节,这“与宋元间的平话是很近似的。”书中所引诗词,“不署姓名的泛称,多用‘后人’、‘史官’,‘唐贤’一词用了一次,‘宋贤’一词用过十多次,却不见‘元贤’一类字眼。这可以视为元人口吻,表明作者为元人。”而署名作者基本上是唐宋人,也表明《三国演义》作者为元人。

第三,“成书于元末”说。

陈铁民先生认为: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无疑是今存最早、最接近原著面貌的刻本,利用其注释考证《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是可靠的。根据嘉靖本注释中有评论和异文校记,以及有不少错误等情况判断,这些注释不大可能为罗贯中自作,而是《三国演义》的抄阅者和刊刻者零星写下,逐步积累起来的,其中有的作于元末,有的作于明初。既然有的注释作于元末,那么《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自然也应在元末;即使依据一些作于明代洪武初年的注释,也可推知《三国演义》成书应在元末,因为只有在《三国演义》写成并流传之后,才有可能出现《三国演义》的注释。(www.xing528.com)

第四,“成书于明初”说。

持此说者较多,如欧阳健先生认为,周椤伽、王利器先生根据元代理学家赵偕的《赵宝峰先生集》卷首的《门人祭宝峰先生文》等材料,认为罗贯中即门人名单中的罗本,这是可信的。按照门人之间的“序齿”的通例,可以推算出罗贯中的生年约在公元1315年—1318年,卒年约在1385年—1388年。再根据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小字注所谓“今地名”的分析,可以判断:《三国志通俗演义》可能是罗贯中于明初开笔,其第十二卷的写作时间不早于洪武三年(1370年),全书初稿的完成当在1371年之后。这时,罗贯中在55岁左右,其知识和阅历都足以胜任《三国演义》的写作。任昭坤先生还通过对小说中兵器的考察确认《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他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里叙述描写的火器,绝大多数在明初才创制,或才有那个名称,这证明《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的火器,使用者都是诸葛亮,可见在作者心目中,只有孔明那样智慧过人的人才能创制使用先进火器,这说明作者所处时代是以冷兵器为主的,这也与明初的兵器实际状况相吻合。

第五,“成书于明中叶”说。

张国光先生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以《三国志平话》为基础的,现存的《三国志平话》刊于元代至治年间(1321年—1323年),代表了当时讲史话本的最高水平,然而篇幅只有约8万字,文笔相当粗糙、简陋;而《三国志通俗演义》篇幅约80万字,是《三国志平话》的10倍,其描写手法已接近成熟,因此,其诞生不能不远在《三国志平话》之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第一个成熟的《三国演义》版本,它不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的作品,而是明代中后期的书商为了抬高其身价而托名罗贯中的,为此书作序的庸愚子(蒋大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此外,张志合、李伟实等先生也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中叶。

以上诸说,各有各的理由,究竟哪一种更符合实际情况,似乎还是难以下定论。对此,沈伯俊先生在《〈三国演义〉校理本前言》中提出了这样的意见:要确定《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应当具备三个条件:1.对作者的生平及创作经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多年来,人们公认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确为《三国演义》作者,这是“成书于元末明初”说的基础。近年来,一些学者对罗贯中是否即元代理学家赵宝峰的门人罗本、罗贯中与张士诚的关系、罗贯中与施耐庵的关系等学术问题作了积极的探考,但因资料不足,见解尚有歧异,尚难据此断定《三国演义》成书的确切年代。2.确认作品的原本或者最接近原本的版本。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嘉靖本乃是一个加工较多的整理本,而明代诸本《三国志传》才更接近罗贯中原本的面貌,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以往论述的可靠性。3.对作品(包括注文)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研究。一些学者通过书中小字注所提到的“今地名”来考证《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这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办法。但是,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必须证明书中的小字均出自作者之手,否则,其价值就要大打折扣;其二,对小字注的考察,应当与对作品各个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可靠的结论,而以前对此所作的努力还很不够。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沈先生认为目前比较稳妥的说法仍然是:《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而成书于明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