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刘琮的结局:揭秘《漫话三国演义》

刘琮的结局:揭秘《漫话三国演义》

时间:2023-12-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刘琮最初打算抵抗,但在属下的劝说下,最终投降了曹操。接下来,曹军大败刘备,将刘备赶到夏口,曹操顺利地接管了荆州所属的广大地域和众多人马。他的首攻目标是荆州,刘琮不战而降,使曹操实力进一步大增,这无疑大大有利于曹操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据《三国志·魏书·刘表传》的记载,刘琮降曹后,被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可见在《三国志平话》里,曹操斩过刘琮,并且此举使他恶名播于天下,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后果。

刘琮的结局:揭秘《漫话三国演义》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在荆州盘踞经营了十几年的刘表病死,他的儿子刘琮掌管荆州。这时,曹军已在一个月前离开邺地,浩浩荡荡地向荆州逼来。刘琮最初打算抵抗,但在属下的劝说下,最终投降了曹操。接下来,曹军大败刘备,将刘备赶到夏口,曹操顺利地接管了荆州所属的广大地域和众多人马。

这就是历史赤壁之战前曹操占据荆州的经过。这一经过,《三国演义》写在第四十回里,情节和《三国志》中的记载也相差不大。

但是,接下来,《三国演义》里在写刘琮降曹之后,又写了刘琮之死。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中说到,曹操进入襄阳城后,即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逼他离开荆州,在刘琮和他的母亲蔡氏上路以后,又派人在途中将他们母子杀死。

其实,《三国演义》中追斩刘琮这一情节,完全属于虚构,历史上并无此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和《三国志·魏书·刘表传》中,都看不到关于此事的记载。刘琮降曹是在建安十三年,这一年在曹操的奋斗史上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在北方站稳了脚跟;此后,又经过整整七年的征讨,直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平定乌丸,才彻底消灭袁氏家族的残余势力,大体上平定北方。建安十三年,曹操大举南下,想一鼓平定南方。他的首攻目标是荆州,刘琮不战而降,使曹操实力进一步大增,这无疑大大有利于曹操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在这种情势下,曹操实在没必要杀刘琮。据《三国志·魏书·刘表传》的记载,刘琮降曹后,被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

还有一条更有力的证据。据《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裴注引《魏武故事》,曹操曾经发布过一道对刘琮的表彰令,令中说:

楚有江、汉山川之险,后服先强,与秦争衡,荆州则其故地。刘镇南久用其民矣。身没之后,诸子鼎峙,虽终难全,犹可引日。青州刺史琮,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薄利厚德,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笃中正之体,敦令名之誉,上耀先君之遗尘,下图不朽之余祚;鲍永之弃并州,窦融之离五郡,未足以喻也。虽封列侯一州之位,犹恨此宠未副其人;……今听所执,表琮为谏议大夫,参同军事。(www.xing528.com)

这道表彰令,在曹操文集中也可以找到,叫作《表刘琮令》。它先说荆州地势险要,刘表又在这里经营了很久,刘表死后,他的儿子不团结,但是要想抵抗一段时间并没有问题。曹操这里说的是实话,像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互不团结,互相攻打,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平定他们还用了几年;所以刘表死后,刘琮如果一定要抵抗,确实可以坚持不短的时间。也正因如此,曹操在《表刘琮令》中,对刘琮主动归顺表示高度赞赏,称赞刘琮心高志洁,明大义,识大体,宁愿放弃手握的重兵和先人的基业,顾全大局,主动归顺,非常难能可贵。还说这样的人,虽然封了列侯,做了主管一州的刺史,仍不足以表彰他,所以决定升迁他,让他做谏议大夫。

这道《表刘琮令》,对刘琮的赞美溢于言辞,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刘琮并没有被曹操追斩,而且后来还有所升迁。

但是,到了元代,在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里,刘琮降曹后就死于曹操刀下。比如在《三国志平话》里面,虽然没有直接叙述这一情节,却在两次对话中提到这件事:一次是诸葛亮孙权抗曹时,说“岂不闻曹公夺了荆楚之地,改差刘琮,觅罪,令人杀之”;另一次是张松劝刘璋和刘备联络,提到曹操“得荆州,斩却刘琮”。可见在《三国志平话》里,曹操斩过刘琮,并且此举使他恶名播于天下,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后果。

到了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为了拥刘反曹,也在民间流传的追斩刘琮上做文章,并且还做了更细致的艺术处理。比如,《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曾两次对荆州先后派来请降的人许诺,优待刘琮,让他永做荆州之主,但是一进襄阳城就翻脸不认账,逼刘琮上路,上路以后又派人追杀;而且,《三国演义》里又有意把投降曹操时的刘琮写成14岁的小孩(《三国志》中没提刘琮降曹时的年龄),这样曹操追杀降敌又变成了追杀孤儿寡母。经过这些改造加工,追斩刘琮这一情节,就能更充分地表现曹操的背信弃义、凶残、卑鄙和毒辣,更能暴露出曹操的丑恶灵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