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周瑜真正的胸怀:解读《漫话三国演义》

周瑜真正的胸怀:解读《漫话三国演义》

时间:2023-12-0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说到周瑜,人们便会想到“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这类字眼,这多半是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历史中的周瑜绝非气量狭隘之辈,恰恰相反,史书中说他“性度恢廓”,也就是胸襟广阔。经《三国演义》这种出色的艺术加工,才大量小的周瑜作为一种艺术典型,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周瑜真正的胸怀:解读《漫话三国演义》

一说到周瑜,人们便会想到“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这类字眼,这多半是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英武、潇洒、才干非凡,但气量非常狭小。赤壁之战时,大敌当前,周瑜一方面指挥与曹军作战,另一方面还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地谋害“见识胜吾十倍”的诸葛亮,当然他的计谋全被诸葛亮识破,无一得逞。

直到最后诸葛亮借来东风大决战就要开始,周瑜要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急唤丁奉、徐盛,命二人分走水路、旱路,“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未调各路破曹之兵,先调两路人马去杀诸葛亮,不过诸葛亮早已料到他这一手,预先让赵云来及时接应,安然离去。

此后又上演了著名的三气周瑜。周瑜被一气二气三气,一次次计谋破产,一次次金疮迸裂,一次次昏绝在地,最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死。

一位总领江南八十一州人马的统帅,一位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竟然会被活活气死,这当然是出自后世民间艺人的想像。

历史中的周瑜绝非气量狭隘之辈,恰恰相反,史书中说他“性度恢廓”,也就是胸襟广阔。

他处理和程普的关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程普早年就追随孙坚,攻城野战,立过功,受过伤,年纪又最大,是东吴一员老资格的战将武将中他差不多是头号元老,当时人都尊称他为“程公”。他见周瑜年纪轻轻,职位却比他高,心里既看不上,又有几分不服,于是经常凌辱周瑜。但周瑜折节容下,始终不与他计较。最后程普终于也折服于周瑜的才能与器量,对人夸赞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好像饮了美酒,不知不觉间就会陶醉。”

就是根据这一历史事实,《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虚构了这样一个情节:周瑜总领江东军马破曹,程普不服,周瑜升帐时,自己托病不出,令长子程咨代往。程咨回来描述了一下周瑜调兵情况,程普大惊:“吾数欺周郎懦弱,不足为将;今能如此,真将才也!我如何不服!”于是亲自到行营谢罪。但这一情节似乎更强调周瑜的用兵才能,而不是突出他的气量,而且它只是赤壁大战前一个小插曲,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还有历史上蒋干游说江东,未能说动周瑜,回来向曹操复命,大赞周瑜有雅量高致。(www.xing528.com)

刘备到京口来借荆州,曾对孙权谈起周瑜,说周瑜“器量广大”。

又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吴录》,刘备曾向周瑜要求借兵两千,一同攻打驻守江陵的曹仁,周瑜果真分兵两千给刘备,这也不是心胸狭窄的人能做到的。

那么周瑜是从什么时候变成心胸狭窄的艺术形象的呢?

可以肯定的是,宋代人还非常敬仰周瑜。比如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热情地歌颂了周瑜这位指挥如意、儒雅倜傥的英雄;再有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说到自古以来统兵将帅,很少有不自视甚高,嫉妒超过自己的人的,但“孙吴四英将”即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不是这样的人,周瑜极力推荐鲁肃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但是到了元代流传的三国故事里,周瑜的形象和名声就越来越坏,比如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两军师隔江斗智》中,周瑜极为心高气傲,把赤壁之战杀败百万雄兵的功劳全归了自己,同时还忌才妒贤,一再因斗智斗不过诸葛亮而气急败坏。《隔江斗智》中周瑜因最后受了诸葛亮的耍弄,错将坐在翠鸾车里的张飞当作孙夫人跪了一场,发现后顿时箭疮迸发,气倒在地。

《三国志平话》中的周瑜也是这号人物,好妒忌,爱生气,一次次因诡计破产而大骂大叫,最后终于被诸葛亮气死。

然后就有了《三国演义》里所写的周瑜。经《三国演义》这种出色的艺术加工,才大量小的周瑜作为一种艺术典型,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甚至清代一些学富五车、熟读经史的大学者、大诗人,也会不自觉地受它的影响。例如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王士祯《古诗选凡例》、尤侗的《沧浪亭诗序》都提到了“既生瑜,何生亮”(见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还有当时的名流何屺瞻作札,也在其中说到了“生瑜生亮”,被人笑为无稽之谈,“终身惭悔”(见袁枚《随园诗话》)。这些人一般都学识渊博,但又满脑子陈旧观念,瞧不起小说,认为那都是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但是瞧不起,却又抵抗不了它的巨大艺术魅力,仍然会偷偷地看,看了就会很喜欢,尽管口头上不承认,还会不知不觉地受它的影响,于是便出现了上面说的这类事情,他们便觉得脸上无光,头抬不起来,“终身惭悔”。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不朽的艺术典型为什么就不能当作典故和俗语来使用?一般的民众就没有旧时读书人那些陈腐观念。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演说一些《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又有何妨?根据《三国演义》里的三气周瑜,后来的京剧改编出了《取南郡》、《美人计》、《讨荆州》,川剧、汉剧、徽剧、滇剧、秦腔、清平剧、河北梆子等地方戏曲都有这些剧目,这就是对《三国演义》出色的艺术创造的最好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