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物塑造技巧之一:性格强化法

人物塑造技巧之一:性格强化法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者们将这种方法称为“性格强化法”,这种方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因而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生动,易于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总结和借鉴的。被称为“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的关羽形象也是这样塑造出来的。总的来看,“性格强化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的个性,使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具有不同的神韵和风采,从小说创作的实际来看是成功的。

人物塑造技巧之一:性格强化法

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就是舍弃人物性格中的其它方面,专门突出强调其某一个特点,不惜用浓墨重彩加以夸张、渲染,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端。如曹操奸雄的代表,刘备是仁君的代表,诸葛亮是谋士政治家的代表,关羽是义勇双全的武将的典范,而张飞则以粗暴莽撞、疾恶如仇著称。学者们将这种方法称为“性格强化法”,这种方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因而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生动,易于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总结和借鉴的。“性格强化法”在小说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第一,对于性格比较复杂、性格内涵比较丰富的人物,集中地突出他们某一方面的特点,或者集中地突出某一方面的才能,并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或传奇性的故事和情节将这一性格特点和才能强化到非常人能具备的程度。被毛氏父子称之为“三奇”、“三绝”的曹操、诸葛亮和关羽就是这样塑造出来的。

曹操被毛氏父子称为“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作为奸雄的典型,他具有“似乎忠”、“似乎顺”、“似乎宽”、“似乎义”等多种性格特征,但作者着笔最多的是他的奸和雄。曹操第一次亮相时,作者就对他作了“有权谋”、“有机变”的概括介绍,接着写他装病欺叔,说明他从小就机敏奸诈;写他杖责权宦之叔,又突出了他不畏权贵的胆识;引用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论,则进一步为这形象定了调子。寥寥数笔,曹操形象已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读者面前。此后作者用了一系列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对曹操展开细致的描写,其中杀吕伯奢一事,是刻画曹操形象颇为得力的一笔。曹操杀吕伯奢家一事,有一定的历史根据,裴注引《世语》的记载说:曹操在逃亡途中过吕伯奢家,伯奢外出,五个儿子招待他,留他住宿,他疑心主人要谋害他,“夜杀八人而去”。裴氏又引孙盛《杂记》补充说:曹操闻吕家准备饮食的声音,“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记载中并无杀吕伯奢本人的事,只是误杀了吕伯奢之子及其家人,曹操发现误杀后也颇有悔意。在《三国演义》中则变成,吕伯奢外出买酒,安排儿子在家杀猪,准备盛情招待,曹操产生误会,杀了吕氏一家;在发现误杀后,途中遇到买酒归来的吕伯奢,又凶残地杀了吕本人。陈宫问他为什么杀害吕伯奢,他的回答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小说这样改动,把误杀变成明知故杀,夸张了曹操残忍的性格和极端利己的思想。接着小说又用许多生动的情节和故事,反复渲染曹操这种极端利己主义的本质,使这个人物成为小说中最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典型形象。

被称为“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的关羽形象也是这样塑造出来的。关羽在历史上也不过同张飞、赵云一样被称为“万人敌”,斩颜良、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确有其事,至于斩华雄、诛文丑、斩蔡阳、单刀会、过五关斩六将,却都是出于小说家的捏合虚构。为了突出关羽的神威,作者不仅给他凭空增添了许多武功战绩,而且还采用了与写其他名将截然不同的笔法。小说中许褚、典韦、马超、赵云等名将的勇多是由于“力大无穷”和“武艺超群”,而关羽的勇,则带有一种磅礴的正气,一种凛凛不可犯的神威,比如“温酒斩华雄”一节,对关羽战斗的雄姿,作者没有直接描写,只是从当时的情势、气氛和各路诸侯的眼中、耳中写其神、写其威,以显示他顷刻之间扭转乾坤的内在威力。斩颜良一节,也只是寥寥数笔,写了关羽冲阵的神威,没有过多的渲染,但却把关羽的勇武提到了一种绝对的、似乎是凡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关将军真天神也!”这就是读者的阅读效果。(www.xing528.com)

第二,对于性格内涵比较单一的人物,则集中笔墨突出他们这一方面的性格和才能,使人物性格得以强化。

在《三国演义》中,用这种方法塑造出来的人物比较多,如:善于运筹帷幄的徐庶、庞统;善于统军用兵的周瑜、陆逊、司马懿;善于料人料事的郭嘉荀彧;武功将略超群绝伦的张飞、赵云、黄忠;冲锋陷阵骁锐莫当的马超、许褚、黄盖、周泰;还有善于文藻的、善于应对的、善于舌辩的、善于知贤的、善于治烦理乱的,等等,不可胜数,这些人物都是某一种性格特点(道德品质或才能)的体现。在塑造这些形象时,作者大多使用传奇性的故事和情节来突出他们的性格,如“夏侯惇拔矢啖睛”、“祢正平裸身骂贼”、“张永年反难杨修”等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张永年反难杨修”一节中,写杨修取出曹操所编辑的兵法《孟德新书》向张松炫耀,谁知张松只看了一遍就能“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通过这一带有夸张性的情节,张松形容古怪却才能出众的形象立刻活在读者面前。杨修在小说中只是个过场人物,他露面的机会不多,但读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都不会忘记小说中关于杨修之死的描写。杨修被杀,表面上看是因“鸡肋”之事,惑乱军心,但实际上是由于他“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在杨修被杀后,作者用补叙的方式讲了他的几件事:一是曹操花园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知其嫌“阔”而令改门;二是曹操在食品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后,当即与人分食;三是曹操借口杀了近侍,杨修揭穿了其实质“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四是杨修教曹植如何对付曹操对他的考察。有关杨修的这几个故事都富有传奇性,这不仅突出了杨修超人的聪颖敏捷,而且突出了他的“放旷”性格,因此读后让人难以忘怀。

总的来看,“性格强化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的个性,使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具有不同的神韵和风采,从小说创作的实际来看是成功的。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鲁迅先生就曾指出,《三国演义》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局限,这就是将人物性格强化到极点后的消极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