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前准备,陪孩子度过小学生涯

提前准备,陪孩子度过小学生涯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如果小学阶段的孩子一直在用不科学的“笨方法”学习,那这种“笨学习方法”很有可能就会伴随他们一生。所以,父母帮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找到科学的、讲究技巧的学习方法,这就等于为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提前做好了准备。在进入小学之前,孩子对学习根本没有正确的概念。因此,在小学阶段,父母们一定要有这种意识: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并注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涯提前做好准备。

提前准备,陪孩子度过小学生涯

我们都知道,小学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不管是用“笨学习方法”还是“巧学习方法”,只要肯用功,孩子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但这种“笨学习方法”却有非常严重的“后遗症”,一旦孩子在小学阶段已经习惯了某种“笨学习方法”,他的思维就会习惯性地沿着这种“笨学习方法”的套路延续下去,并且不懂得变通。这样,到初中就感到学习困难了。

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找孩子的老师,一进门,家长就求救说:“老师,你快想想办法救救这孩子吧!”

这个孩子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今年刚升入初中。老师请这对父女坐下来讲述情况。

这个孩子低着头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上学了!初中的课程太难了,尤其是数学,我总是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有时还听不懂,每次数学成绩都不及格,丢死人了!”

她的父亲也跟着感叹说:“这孩子在小学时成绩挺好的,怎么到了初中就突然跟不上了呢?难道初中的课程真的有那么难?”

其实,并不是初中的课程难,而是这个孩子那种“死用功”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已经“失效”了。为什么这样说呢?

很少有家长知道,这个孩子学习很用功,但属于“死用功”,不懂得运用技巧。就拿她的数学学习来说,每次上数学课,她都会把老师的板书工工整整地抄在笔记本上。老师劝过她很多次,上课要以听课为主,笔记可以有重点地记,但她根本不把老师的话当回事。老师也曾多次向她的父亲反映过这件事,但他也执迷不悟地说:“孩子成绩好才是最主要的,至于用什么学习方法就由她去吧!”

父母在这方面大意了,所以,孩子出现了现在这种状况。

进入初中后,要学的科目明显增多了,知识的灵活性也大大增强了,如果孩子只会用那种“笨学习方法”学习,他们势必就会跟不上。长期如此,免不了会出现厌学、不想上学的情况。上面所讲述的那个孩子就是被这种“笨学习方法”害了!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记忆力在迅速发展,这时的孩子就像在刚刚学习走路,他们所迈的每一步都会对将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不管将来走多远,他们会一直延续现在走路的姿势、走路的方式。所以,如果小学阶段的孩子一直在用不科学的“笨方法”学习,那这种“笨学习方法”很有可能就会伴随他们一生。

更值得父母们注意的是,使初中阶段的孩子做出改变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初中阶段,孩子正好处于青春期,他们情绪多变、容易烦躁、固执己见……要求他们做出改变,不但不易达到目的,还会恶化亲子关系。所以,父母帮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找到科学的、讲究技巧的学习方法,这就等于为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提前做好了准备。也正因如此,小学阶段也可以看做是孩子整个学习生涯的“提前准备期”。

除了帮助孩子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之外,在小学阶段,父母们还应该帮助孩子提前做好以下几点准备: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www.xing528.com)

优秀的中学生身上有这些共同点:掌握的知识多、思维灵活、学习能力强,教他们一种新知识,他们很快就能吸收、掌握。仔细观察他们的父母,你会发现这些父母的教育观念也异常相似:在小学阶段务必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他们将来的优秀积累“资本”。

是的,如果在小学阶段孩子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他们就能轻松地应对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一切学习任务;也正是因为拥有了这种出众的学习能力,“优秀”才会在他们的中学、大学乃至整个人生一直延续下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小学生的父母却常常持有这样的观点:“孩子还小,有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是正常的,我们不必瞎操心,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改掉这些坏习惯!”“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那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可以忽略不计!”

从眼前来看,父母的这种观点短期内不会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但从长远角度来讲,父母的这种教育观念却会影响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

在进入小学之前,孩子对学习根本没有正确的概念。但进入小学之后,随着他们理性思维及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头脑中关于学习的概念正在逐渐建立。这时,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那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不闻不问,或总是放纵孩子那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那孩子就会产生这样一种观念:学习是一件随便的事情,偶尔可以粗心,也可以马虎……但如果父母总是积极而有技巧地帮助孩子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那孩子对学习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看法;学习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要用心,马虎不得、拖拉不得……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观念,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顺利走完整个学习生涯呢?相信明智的父母都会选择后者。是的,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几乎是空白的,父母朝哪个方向引导,孩子就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所以,如果父母帮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养成了不粗心、不拖拉等学习习惯,那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成为孩子整个学习生涯顺利发展的推动力。

所以,父母们要有这样一种观念:学习习惯就好比一种模型,如果你帮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筑成了良好的、科学的模型,那孩子将来的学习过程就会既轻松又愉快;但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筑成的是歪歪扭扭、不科学的模型,那这个模型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孩子将来学习道路中的“绊脚石”。因此,在小学阶段,父母们一定要有这种意识: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并注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涯提前做好准备。

2.排除对学习不利的问题

孩子进入中学阶段,父母们经常用“屡教不改”这个词来形容孩子。孩子真的是屡教不改吗?虽然父母所用的这个词有些夸张,但要想使孩子改正在小学一直延续到中学的这些“遗留问题”,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有个男孩子身体不是很好,每当有个病痛小毛病时,妈妈就会心疼地对儿子说:“别去上学了,落下一天课没关系,以后自己补过来就行了!”因此只要身体稍微有点不舒服,男孩就会以此为理由不去上课。

就这样一直到了中学阶段,这个孩子仍然动不动就不去上学。与以往不同的是,小学时他不去上课对成绩没有多大影响,但进入中学之后,因为经常逃课,他对学习开始有些力不从心了。没过多久,这个孩子就因为对学习丧失了信心而辍学了。

为什么孩子在小学时逃课不会影响学习成绩,而在中学逃课成绩就会一落千丈呢?这是因为小学和中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小学阶段的知识比较简单,而且缺乏灵活性,考试时主要考察课本内容,只要孩子把课本“吃透”了,即使经常不去上课,也能考出很不错的成绩;但到了中学阶段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学科在增多、知识越来越复杂,更重要的是,考试时不只是考察课本内容,还考察孩子对课本知识的运用,如果孩子经常不去上课,他们就根本不知道那些知识如何运用。长期如此,他们对学习表现得力不从心也是正常的。所以,在小学阶段,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把那些问题清除掉,这也等于为孩子将来的学业发展提前做好了准备。

帮孩子把那些对学习不利的问题,如逃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统统“斩草除根”。这是在提前为孩子的学习道路披荆斩棘、扫清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