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陪孩子度过幼小衔接期,提升孩子的独特优势

陪孩子度过幼小衔接期,提升孩子的独特优势

时间:2024-0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达不到目标,父母就会板起面孔教训孩子,说是为了孩子好,却用“别人家的孩子”的好,来映衬自己孩子的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尊重并呵护孩子所独有的个性,效果肯定比盲目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要好。盲目地横向“攀比”,很难比出孩子的优秀来,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陪孩子度过幼小衔接期,提升孩子的独特优势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所以说,人和人不要去比较,徒劳无益,只给自己添乱添堵。我曾对教过的大学毕业生提了三条人生建议,其中一条就是不要比,“跟人比来比去,比来了烦恼,比走了幸福。要比,就和自己的过去比,如果有进步就会有幸福感,如果有提高就会有成就感,人生在世,有此两感,夫复何求?”

为人父母想必对这些都感同身受,可是,一旦教育起孩子来,却无一例外地落下一个“爱比较”的通病,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结果却总是很悲观——感觉别人家的孩子总是那么好,发现自己的孩子怎么老是这么糟糕!正所谓:“比来比去,比来了烦恼,比走了幸福。”

对孩子来说,父母拿自己和同龄的孩子比较,他们的感受最为深刻,受委屈的也永远是他们,因为孩子们处在绝对弱势地位,有苦却无处申诉。这种郁闷,终究是要爆发的,难怪一个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网络!

“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这种生物叫作别人家的孩子……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能考硕士、博士、圣斗士,还能升级黄金、白金和水晶级,他不看星座,不看漫画,看到电脑就想骂娘……这种生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至会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而我们只会吃喝拉撒;他是团员、党员、公务员,将来还可能知道地球为什么这么圆。这种生物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就连他的手指甲都是双眼皮的……这种生物每天只花10块钱都觉得奢侈浪费和犯罪,这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别人家的孩子!”

压抑已久的孩子,终于以这种形式,做着微不足道的反抗。

此帖的火爆说明两个方面的情况,其一是受够了被父母比来比去的孩子,终于表达出了内心的不满,发泄怨愤;其二,反映了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普遍存在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游移,有恨铁不成钢的深重焦虑感。希望孩子成绩好,又巴不得孩子什么都懂,样样精通,文的要精通琴棋书画,武的要耍弄刀枪剑戟,想想自己也是从孩提时代过来的,这样的高要求,怎么可能呢?孩子达不到目标,父母就会板起面孔教训孩子,说是为了孩子好,却用“别人家的孩子”的好,来映衬自己孩子的孬。谁都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真正落实到家庭教育上,一不小心丢了真谛,捡起了虚妄。

不管别人家的孩子到底好在哪里,是不是真有那么好,就集众多孩子之好来和自己一个孩子作比较,教训起孩子毫无顾忌。殊不知,这种方式,结果并不能如愿。

我知道,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引入“比较激励法”,是基于对“榜样力量大”的迷信,却生生忽略了“人比人,气死人”所带来的内心伤害。这种情况大面积地发生也不是没有原因,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方式方法欠妥当,深究下去,社会层面的原因更令我们深思,因为社会竞争激烈,逼迫父母产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生怕孩子适应不了未来的社会。由此产生了心理焦虑,进而不断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

扬别人家孩子的威,贬自家孩子的尊,也许初衷是好的, 目的也是好的,无非是想让孩子“知耻而后勇”,在自省自知中不断进步,在靠近榜样的同时,登顶成功。但在过程中,肯定会跑偏,这样一来,离良好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都会相距甚远。

“别人家的孩子”到底好在哪,为人父母者却颇为迷茫,大都只是想当然罢了。“别人家的孩子”的好,开列出来,无非是——听话,懂事,好学,成绩好,能考上名牌大学等等。成功的路,又何止千万呀!别人家孩子的好,就真的是成功的典范吗?我看未必。再有,一些父母虚构出“别人家的孩子”好来激励孩子,这不是引孩子走向成功,而是在用谎言搭桥,到底能引孩子去到何方呢?想来都有些害怕。

作家林清玄说过:“小孩成绩不是很突出,不是那么好,但是不要放弃,不要去和别人比较。因为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上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的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世界之大,在于大有不同。树上有成千上万的叶子,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尊重并呵护孩子所独有的个性,效果肯定比盲目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要好。

再说了,父母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一旦逆反起来,再怎么教育,也都只是在做无用功了。

夸别人家的孩子,贬自己家的孩子,这种“扬短避长”式的“激励教育”,我看还是少一些为好。盲目地横向“攀比”,很难比出孩子的优秀来,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也会拿小宝做“比较法”,但很少横向,多为纵向。在幼儿园的时候,不少孩子报了这个那个兴趣班,宝妈有时很急,说人家的孩子会唱歌、会跳舞,我们家小宝什么都没有学。而我的解释是,小宝想学什么,要看她是不是真心喜欢,不能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和她作比较。

直到上小学一年级,我确定她是真心喜欢,才报名让她学了拉丁舞。尊重个性培养,而不是将自己的孩子变成和别人的孩子一样好,泯灭了个性,学习再好,也会很苍白。(www.xing528.com)

为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还是少拿自己孩子的短和别人家孩子的长作比较吧,应该更多地用自己孩子今日的优去比过去的劣,让孩子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自信且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莫让“别人家的孩子”在自己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教育专家告诫我们:“任何别的孩子的成功案例仅供参考,决不能试图拿来复制。要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不能‘刻舟求剑’,生搬硬套现有的成功模式。家长应该多关注成功者的外部因素,努力营造与之相似的家庭环境,不要再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自己孩子的‘宿敌’!”

孩子成才,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内因更为重要,这靠孩子自己的努力。为人父母者,还是多在营造外部环境上下功夫吧!莫让孩子在盲目攀比中,与“宿敌”结宿怨,丢了可贵的个性品质

小宝语录

你以为我是小花狗呀

小宝喜欢啃肉骨头。

刚啃完一个凤爪,我又给她夹去一个。

小宝把啃剩的骨头一丢,并没有接下一个,而是不耐烦地说:“你以为我是小花狗呀。”

——小宝平时喜欢念儿歌:“一只小花狗,蹲在大门口;两眼黑黝黝,想吃肉骨头。”

没 空

每天都要带小宝到小区的草地上玩。

小宝趴在茶几上,在书上乱涂乱画,我说:“小宝,下楼去玩吧。”

她依旧在她的故事书上信笔涂鸦,头也不抬,冷冷地说:“没空。”

我提高嗓音,说:“今天不下楼玩吗?”

小宝也跟着高八度说:“跟你说了,我没空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