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升自制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

提升自制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

时间:2024-0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宝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喜欢和他们玩“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小伙伴们一起喊:“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最后一分钟。”自制力,是构成意志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有了这种能力,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的行动。要帮助孩子形成自制力,父母要率先垂范。在培养小宝自制力方面,除了多鼓励,给她多锻炼的机会之外,我更明白,不能溺爱。溺爱是洪水,会彻底毁掉孩子的自制力。“我们都是木头人。”

提升自制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

游戏是塑造孩子性格和品格的很好方式。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玩游戏,在游戏中,能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学会规则意识和团队精神,塑造个人的品性。

小宝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喜欢和他们玩“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小伙伴们一起喊:“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最后一分钟。”喊完口令,不能说话,不能动,第一个犯规的,就要罚表演节目了。一些调皮的男孩,口令结束之前,喜欢做一些怪模怪样的动作,憨厚可爱,个性十足。

在这个游戏中,小宝从来没有被罚过,不说话,不笑不动,表现出了非一般的自控力。

自制力,是构成意志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有了这种能力,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的行动。自制力是上天开出的一张幸福支票,只有拥有这张支票,才能开启未来的幸福生活。所以,有人说:“幸福的人并不是能随意支配金钱的人,而是能随意支配自己的人。”

自制力从何而来呢?

一个人的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慢慢培养,逐步锻炼。要帮助孩子形成自制力,父母要率先垂范。身教胜过言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比如,父母在家的时候,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过于冲动,说话要轻,动作要柔。哪怕再气愤,在孩子面前,也要做到自我控制,不要表现得过于急躁和激烈。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自制力,父母先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做好自我控制。

我们知道,孩子的自制力都很差,他们还不懂什么叫自我控制,一切从自我出发,以自己为中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自制力,有时需要借助强迫的手段。有道是,强迫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比如,我给小宝制订了一个“淑女训练计划”:走路要轻,说话要柔,对人要笑,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咀嚼不出大声等等。光饭前洗手,就训练了很多次。有时候,她说:“偶尔一次不洗,不要紧吧。”拿她没办法,就拉着她到水龙头下,帮她把手给洗了。道理讲不通,偶尔也要来这样强硬的。起初,饭后(包括吃糖之后)漱口,小宝也是一百个不乐意,只好帮她倒好水,看着她把口漱了。渐渐地,习惯了,就好了。到目前为止,小宝“淑女训练计划”项目唯一没做好的,就是咀嚼不要大声。这个强制不来,关键的阻力还在于宝妈,她认为孩子吃饭咀嚼大点声,也没什么啊,不影响淑女形象的呀,再说,吃大点声,说明吃得香嘛。有了这把尚方宝剑,小宝有时会故意在我面前吃出更大声来。

包括培养孩子自制力在内,在训练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方向一致,要不然,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训练孩子的自制力,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心理学上叫“延迟满足”。延迟满足的意思是,个体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及时满足的抉择倾向,以及在等待中表现出的自控能力。(www.xing528.com)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延迟满足”实验,在心理学界非常有名,影响深远。这一实验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主持,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待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棉花糖(或是曲奇、饼干棒等)。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后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面对诱人的零食,孩子们心如猫抓,实在难受。为了抵挡诱惑,有些孩子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有的孩子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击打棉花糖。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等了15分钟,等来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

孩子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糖果,不得不控制自己的欲望,学会忍耐。久而久之,孩子在忍耐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控制。那些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延迟满足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和更大的成功机会。

如果孩子从小有很强的“延迟满足”能力,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那么,长大成人之后,他会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更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孩子从小有较强的自制力,未来必定会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困难。有自制力的孩子,未来追求人生目标的时候,就能摆脱掉一些乱心乱眼的小诱惑,抵制住“即刻满足”,从而实现长远的、更宏大、更有价值的人生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控制自己的力,才能控制命运。

在培养小宝自制力方面,除了多鼓励,给她多锻炼的机会之外,我更明白,不能溺爱。溺爱是洪水,会彻底毁掉孩子的自制力。溺爱是奶水,会让孩子停留在婴儿期,永远长不大。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对父母们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是父母溺爱孩子的具体表现,这对孩子而言,有百害而无一益。

在街上,时不时地看到有些孩子在没有满足他的欲望时,就冲父母发脾气,甚至捶打父母,而父母不能有效制止,任孩子发泄心中的不满。这样的父母是不合格的,他们错误地理解了爱,迟早只会把孩子宠坏的。这个时候,父母要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威严,遏制住孩子的任性和为所欲为,必要的时候,还得实施相应的惩罚。

爱孩子,就要充分挖掘孩子的幸福的潜质,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克制、学会期待、学会感激、学会珍惜、学会奋斗。孩子学会等待,懂得“延迟满足”,这将给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都是木头人。”人生就是一场大游戏,拥有自制力,控制好自己,才会笑到最后,笑得最好,幸福才有完美的保障,快乐才有充足的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