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援功入德,战胜太平天国

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援功入德,战胜太平天国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对此炙手可热的名位、权力和诱惑,曾国藩并未利令智昏,做出“彼可取而代之”的事情,而是更加小心谨慎,防止朝廷发难。曾国藩由此不仅战胜了太平天国,而且战胜了战争本身。曾国藩的征战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勘乱。经由这样的升华,曾国藩将其勘乱之功进一步提高为无私之德。这就是援功入德,这就是曾国藩作为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人物的基本特征。

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援功入德,战胜太平天国

一、全身之策

金陵攻克以后,曾国藩的声望、权势已如日中天,达于极盛。论职,已是官至极品,位极人臣;论权,手握重兵三十余万,节制赣、皖、苏、浙四省军务,东南半壁江山均为其势力范围,可以说是权倾朝野。尤值得指出的是,在勘定太平天国之后,有不少人力劝曾国藩趁热打铁,直指江山。但对此炙手可热的名位、权力和诱惑,曾国藩并未利令智昏,做出“彼可取而代之”的事情,而是更加小心谨慎,防止朝廷发难。

其实,湘军攻下南京后,朝野上下在对曾国藩刮目相看的同时,也对他的一举一动密切注视。在欢呼之声四起之时,朝野大臣忌妒之情也更加炽烈,甚至朝廷最高统治者亦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多加牵制。谙熟史籍的曾国藩当然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也清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他认为:“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58]为了持盈保泰,避免历代功臣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曾国藩采取一系列韬光养晦的策略:首先,向朝廷上疏辞让过重的权力,使自己能够急流勇退;其次,在最高权力的诱惑面前,曾国藩写出了“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诗句,使得所有的规劝都自行平息。同时他自剪羽翼,大裁湘军,以解除清廷的猜疑;再次,撤销厘金局,安抚地方民众,以塞天下悠悠众口;最后,在金陵城重修贡院,开江南乡试,恢复当地科举,以收两江士子之心。(www.xing528.com)

当然,曾国藩之所以会采取以上的行为,乃因其平时注重人格修养而养成了谦退精神,这也正是他为人处世艺术手腕的高明之处。在中国历史上,自先秦以降,几乎每一次战争都指向江山,指向皇帝的宝座。唯有曾国藩将战争的锋芒指向了文化的捍卫和文化的重建。曾国藩由此不仅战胜了太平天国,而且战胜了战争本身。曾国藩的征战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勘乱。经由这样的升华,曾国藩将其勘乱之功进一步提高为无私之德。这就是援功入德,这就是曾国藩作为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人物的基本特征。在平定太平天国的征战上,曾国藩援功入德。同样,在后来的洋务运动上,曾国藩依旧立功不忘立德,只是在形式上走了以德为功的途径。当然,所有这些策略的实施,终于消饵了朝野众人的种种猜疑情绪,使其位尊、名显不绝于清廷,同时也对恢复当地的经济和文化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