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式思考:彼通稿,难以乐乎

新闻式思考:彼通稿,难以乐乎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稿”难以乐乎在此笔者所讲的此“通稿”非彼通稿。彼通稿就是提供给各家新闻单位共用的稿件。这类稿件最常见的是新华社的通稿。此“通稿”则指的是:被采访地方和单位备下标准的本报讯“通稿”。这类“通稿”实在是令人难以乐乎。而“通稿”往往关注的是如何传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有时还是从地区和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影响了报道的客观、公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新闻式思考:彼通稿,难以乐乎

“通稿”难以乐乎

在此笔者所讲的此“通稿”非彼通稿。

彼通稿就是提供给各家新闻单位共用的稿件。这类稿件最常见的是新华社的通稿。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有“消息总汇”之称,每天发稿数量很大,权威性强,而且新闻专业素质高,写作符合新闻要求。所以,尽管用还是不用、如何用由媒体自己决定,但新华社通稿仍然是各类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国内外新闻的主要来源。

此“通稿”则指的是:被采访地方和单位备下标准的本报讯“通稿”。这类“通稿”实在是令人难以乐乎。难在哪里?

一难在写不出好作品。“不到现场不写稿”,应该是最起码的采访原则,既没有到过新闻现场,又没有见过被采访对象,更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很难写出好报道。不倾注感情的写作也无法打动人。(www.xing528.com)

二难在记者成不了合格的记者。新闻由采而来,稿子由写而出,不论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采和写依然是记者最显著的职业特点,惯以“通稿”为生,只靠抄抄剪剪,成不了—个合格的记者。任凭这样的职业陋习发展下去,不利于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成长成才。

三难在多报一面。不需要到达新闻现场,不需要采访任何人,甚至不需要动笔,署上名刊发就是了。你家、我家、他家都一个面孔,只是署上的记者姓名不同而已。任这样的职业陋习发展下去,必定削弱媒体的特色。

四难在能否做到客观公正。新闻是提供信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必须全面、真实、客观、公正。我们的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其任务是从全局利益出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的意愿。而“通稿”往往关注的是如何传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有时还是从地区和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影响了报道的客观、公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