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区域经济学概论》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区域经济学概论》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条件从军事学角度看,“战略”一词原为军事用语,它是根据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情况的分析,并在研究战争规律的基础上,对战争的全局作出根本性的决策。把“战略”一词引进到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是为了适应二战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国家的经济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观点。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区域经济学概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条件

军事学角度看,“战略”一词原为军事用语,它是根据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情况的分析,并在研究战争规律的基础上,对战争的全局作出根本性的决策。把“战略”一词引进到区域经济学研究领域,是为了适应二战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当时,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摆脱长期的殖民统治而宣布独立,但是都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那就是长期遭受殖民统治者的剥削,使他们面临生活水平低、人口增长率高、失业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这些国家在独立后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摆脱贫困,独立地发展本国区域经济。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国家的经济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观点。

最早提出“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A.D.Hirschman),他是“不平衡增长”理论的创始人,在他1958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概念。当时的发展战略,主要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自然资源和其他客观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国际发展战略”,这就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超越了原来特指的发展中国家的范围而被发达国家广泛地运用。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经济学者也开始使用“发展战略”一词,并受到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1981年2月在北京举办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问题”座谈会,为中国认识和应用发展战略作了理论方面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二大,确定了中国未来20年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方针,实际上是对全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谋划。各省、市、自治区都开始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 (1)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对特定地区内的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进行全局性的谋划。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界定。例如,崔功豪等学者认为,“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2)“区域发展战略是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决策”。 (3)在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全局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全局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战略的制定,也就是从区域的全局出发,考虑区域的各个方面,并对区域经济运行全面情况进行高度综合,进而得出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发展战略。二是战略所涉及的问题都属于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战略一经制定,就要从全局上指导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就是使战略全局性思路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进而变成人们深入探索的实践过程。

2.客观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性,主要表现为它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任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都必须在具体、全面、准确地分析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对区域的未来发展进行谋划。客观性是区域发展战略具有实践意义的前提,也是衡量一个战略是否成功的关键

3.长远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长远性,就是从宏观上着眼于对今后较长时期内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以及所采取的战略措施,而不是考虑近期的目标选择和行动计划。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时限,一般都是在10年以上。

4.系统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用系统的方法进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着眼于区域全局的,而区域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要求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要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区域战略方针、目标、重点、步骤、布局、措施等方面制定系统,体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4)(www.xing528.com)

5.稳定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稳定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抗外部干扰的能力。因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旦确定,就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就会使人们无所适从,从而失去该发展战略的权威性。这个稳定性特征,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是极其重要的,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分类

从世界各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但是,最常见的有以下两种分类。

1.按战略目标分类

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内容,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

(1)增长战略。增长战略是在西方的增长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其实质是把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不断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高速增长。这种增长战略,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2)非传统战略。它主要是针对“增长”与“发展”的区别,强调“增长不等于发展”,提出经济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在带来增长的同时,也带来经济质量提升等一系列“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成为“增长”战略向“发展”战略转变的重要契机。许多国家开始着眼于全方位、全要素的非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3)非工业化战略。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历程来看,非工业化战略所追求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人类最先进的科技与“甘地梦想”田园般的绿色牧场相结合的综合体。这种非工业化战略,主要见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战略方面的理论探索,在实践中还没有成功的事例。

2.按战略方向分类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内容,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

(1)外向型战略。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发展出口产品的发展战略。由于出口商品结构不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级商品出口战略,主要是利用本国资源,发展农、矿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另一类是出口导向型战略,它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发展出口工业,用工业制成品来代替农、矿初级产品的出口,以推动本国工业化进程。亚洲四小龙均是这种战略的实践者,它们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2)内向型战略。它是以本国生产的工业产品替代进口,满足国内需求,并通过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逐步实现本国的工业化以此推进本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3)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相结合战略。这类战略主要是首先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并通过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以求尽快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以此为基础,积极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上实行的是该战略。 (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