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语言推论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自然语言推论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把自然语言中所使用的这一类推理叫做“推论”,它具有下述特点:第一,它在形式上是省略的。自然语言中的推论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思维中所使用的证明。可以明显看出,证明的三段论的要求是:前提真实,并且结论必然由前提推出,而这就是自然语言中的推论所要肯定的。

自然语言推论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七、自然语言中的推论

形式语言中的推理都是完整的和精确的,它所需的一切前提都是预先给出的,并且推理的每一步都是按给定的规则进行的。而自然语言中的推理则不然,它大都采取下述形式:

(1)既然A,那么B;

(2)A,所以,B;

(3)A,于是,B;

(4)事实A蕴涵着事实B。

如此等等。我把自然语言中所使用的这一类推理叫做“推论”,它具有下述特点:

第一,它在形式上是省略的。在自然语言中,推理是用来论证和交流思想的,而交流又总是在具体的个人、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交际双方的大脑并不是一块白板,而是承载了大量信息,其中许多信息属于交际双方所共有,从而构成共同的背景知识,它们不为交际双方提供任何新的信息,故不必明确说出,于是推理表现为省略形式。这就是说,本来是“A和C一起蕴涵B”,由于C属于共同的背景知识,故被省略。例如,两位青年在谈到第八届亚运会男篮比赛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A:我看,韩国队肯定不能获得本届冠军。(www.xing528.com)

B:我同意你的看法,冠军队肯定是中国队

A:我确实这样认为。

这里,A也承认B的结论是从A的话推出来的,承认B的推理是有效的,但从字面上看不出推理的有效性。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具体语境中,A和B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共同信息,至少有下述这些:他们根据对参赛各队实力的估计,从而预测冠军争夺只能在韩国队和中国队之间进行;或者,当时比赛的实际进程已经决出:在韩国队和中国队之间进行决赛。这就是说,他们共同认为,冠军队或者是韩国队或者是中国队,并且他们双方都知道从“A或者B,并且非B”可以推出A,如此等等。正因为他们双方具有共同的背景知识,上述推理才显得正确而有效。这并不是个别的现象。实际上,人们在任何交际过程中,至少具有三方面的共同背景知识:语言知识、逻辑知识、百科知识。自然语言中的推理常常是在这些共同的背景知识之下进行的,要说明它们的有效性,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共同的背景知识。

第二,它不仅断定了前后件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且断定了前后件本身为真。一般说来,语句、命题、判断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语句并不都有真假,唯有或者真或者假的语句才表达命题;命题并不一定都被断定,只有被断定了的命题才是判断。但是,在自然语言中并没有明显的断定标记,因而命题和判断是不能明确区分的。在大多数场合,说出一个命题常常意谓着断定它为真。于是,在自然语言中,“既然A那么B”、“A,所以B”等实际上意味着:A是真的,并且A蕴涵B。由于任何蕴涵都具有保真性,即保证从真前提得出真结论,所以B也是真的。在现代逻辑中,一般把这种从真前提出发的推理叫做“推论”(inference),或者叫做“证明性推理”,而把从假前提或真假尚未确定的命题出发的推理叫做“非证明性推理”,简称“推导”(derivation)。蕴涵包括推论和推导两类。

第三,它是有歧义的、需要解释的。“既然A那么B”、“A,所以B”等都断定了从A能够推出B,但是一旦追问:这里断定了哪一种意义上的推出呢?我们又要回到前面几种蕴涵上去。因而,对于蕴涵有多少种独立的解释,自然语言中的推论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意义,A真并且A实质蕴涵B,A真并且A严格蕴涵B,A真并且A相干蕴涵B,A真并且A衍推B,如此等等。

由于自然语言中的推论具有上述特点,因此我认为,自然语言逻辑若要分析自然语言中的推理,就必须联系语境和预设,并考虑到断定因素,即是说,要把语境、背景知识或预设、断定与蕴涵合在一起考虑。否则,就无法说明自然语言中许多明显有效的推理的有效性,就不能建立真正的自然语言逻辑。

自然语言中的推论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思维中所使用的证明。证明的目的是论证某一知识、观点的真理性,这要求证明的前提是真实的,并且由前提能够必然地导出结论,即是说,要求既断定前提,也断定由前提能推出结论。因此,明显为假的东西不能作为证明的前提,因为假的东西不能证明任何东西。熟悉逻辑史的人知道,亚里士多德把推理分为三种:证明的推理,论辩的推理,诡辩的推理。由于他把逻辑看作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工具,看作是证明的科学,因而证明的推理就成为他的推理理论的核心,他研究三段论的主旨就是证明。“我所谓的证明是指产生科学知识的三段论。……那么,作为证明知识出发点的前提必须是真实的、首要的、直接的,是先于结果、比结果更容易了解的,并且是结果的原因。” (36)可以明显看出,证明的三段论的要求是:前提真实,并且结论必然由前提推出,而这就是自然语言中的推论所要肯定的。

波尔查诺在《科学论》一书中所说的“理由—后承”(groundconsequence)关系和“理由—判断”(ground-judgement)也相当于自然语言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他解释说,如果A和B同真并且A是B为真的理由、原因,则A是B的理由(并且B是A的后承)。他指出,理由—后承关系与逻辑蕴涵不是一回事,逻辑蕴涵可以在假命题之间成立,而理由—后承关系只在真命题之间成立。但他又指出,尽管“理由—后承”关系成立,逻辑蕴涵关系一定成立,但并非真命题之间的逻辑蕴涵就是“理由—后承”关系。他在此书中还谈到了“理由—判断”关系,如果对于A的知识是引出B的证据,我们就说A引起B,或者说A是知道B的原因。他断言,这种关系常常是与理由—后承关系反方向进行的,当事实上B是我们“关于A的知识的原因”时,A有时成为B的根据或成为B为什么如此的原因。例如,我们知道天气很热,因为我们知道屋内温度计的读数很高,而实际上,天气很热才是屋内温度计读数很高的原因。波尔查诺区分了这两种“理由”:“理由—后承”关系中的理由是“真实的理由”,而“理由—判断”关系中的理由是“知识的理由”。 (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