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时期的运河-诗说中国•1

先秦时期的运河-诗说中国•1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57章先秦时期的运河维扬送友还苏州崔颢长安南下几程途,得到邗沟吊绿芜。诗中提到的邗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凿的运河之一。夫差开通邗沟的第二年,吴军便沿着新开的运河北伐,大败齐军。整治方案报道国务院审批时,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让道保塔”,于是有了古运河上难得一见的河心岛。

先秦时期的运河-诗说中国•1

第57章 先秦时期的运河

维扬送友还苏州

崔颢

长安南下几程途,

得到邗沟吊绿芜。

渚畔鲈鱼舟上钓,

羡君归老向东吴。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唐朝著名诗人崔颢在送朋友去苏州的时候,对苏州的风土人情大加赞美,表示自己也很羡慕这种终老于田园间的生活。诗中提到的邗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凿的运河之一。(www.xing528.com)

最早的运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支柱,水利建设也一直受到国人重视,因此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已经出现了运河。根据学者近年来的研究,见于《史记》、《水经注》等书记载的中国最早的运河,应当是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因晋楚争霸战争以及北上会盟“问鼎中原”的需要,而由孙叔敖主持开凿的荆汉运河和巢肥运河。荆汉运河把发源于荆山流入长江的沮水,与发源于郢都附近流入汉水的扬水连接起来。巢肥运河把淮河的支流肥水,与流入巢湖,经濡须水入长江的施水连接起来。此外比较早的还有百尺渎和堰渎。百尺渎由吴城通往古钱塘江北岸的河庄山侧(今浙江海宁县盐官镇西南四十里),是一条沟通吴、越的人工渠道。公元前495年,越王勾践的军队曾循百尺渎北上攻吴。堰渎开凿于公元前506年,当时吴王阖闾伐楚,命伍子胥开堰渎运粮,凿通今江苏高淳县东长江支流水阳江和太湖分水岭的东坝,使西面的水阳江与东面的荆溪连接起来。

邗沟

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运河,是吴王夫差时期开凿的邗沟。吴国最盛时,疆域的北界大致在淮、泗一线,其中包括长江以北的千里沃野。虽然长江与淮水之间遍布湖沼水泊,却没有一条内河水道可以通达,这对吴国北上争霸很是不利。于是夫差开始筑城、挖河。根据《左传》记载,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史书上用“举锸如云”形容当初开凿邗沟的热闹场面。新建的邗城成为夫差北上的前敌指挥部,邗沟绕城而过,与淮河通连。据《汉书·艺文志》及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邗沟的路线大致是:南引长江水,再从如今观音山旁的邗城西南角,绕至铁佛寺稍南的城东南角,经螺丝湾、黄金古邗沟遗址坝北上,穿过今高邮南30里的武广湖(后名武安湖)与陆阳湖(又名渌洋湖)之间,进入距今高邮西北50里的樊良湖(又称樊梁湖,即池光湖);再向东北入今宝应东南60里的博芝湖(又称博支湖,即广洋湖)、宝应东北60里的射阳湖;出湖西北至山阳(今淮安楚州)以北的末口,汇入淮水。因为利用天然湖泊以减少人工,所以邗沟线路曲折迂回,全长接近200公里。原来在邗沟旁建有一座财神庙,庙里供奉的却不是财神,而是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西汉的吴王刘濞,因此这座庙也被称为“二王庙”,这恐怕与他们开挖、修治运河的功绩关系密切。

夫差开通邗沟的第二年,吴军便沿着新开的运河北伐,大败齐军。只是由于新开凿的邗沟不够宽不够深,大型兵船难以通过,因而吴国伐齐的舟师没有全部从邗沟通过,一部分还是走了海路。公元前473年,邗沟开成后的第十三年,夫差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句践打败。邗沟成为这位亡国之君的千古遗作。1956年古运河拓宽整治,高邮段若按裁弯取直计划,镇国寺塔必须拆除。整治方案报道国务院审批时,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让道保塔”,于是有了古运河上难得一见的河心岛。如今滔滔运河水,日夜奔腾不息,浩瀚的河面上,运输船只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鸿沟

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魏国为了灌溉农田、加强对黄淮地区的控制,在黄河莆田湖之间开挖了一条运河,即是鸿沟。故道自今河南省荥阳东北约17公里的广武涧引黄河水,东流经今中牟北,又东经开封北,折而南经通许东、太康西,至淮阳东南入颍水。于是在黄淮平原上形成了以鸿沟为主干、以自然河流为分支的水道交通网--鸿沟系统,对促进当时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作用。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刘邦项羽便以鸿沟为界划分天下,鸿沟从此被人们用来比喻不可调和的矛盾、巨大的差距,而成为一个通行的词语了。隋朝时开凿的通济渠(即唐宋时期的汴河)成为黄淮间的交通干道后,相当于鸿沟位置的蔡河仍部分起着沟通黄淮的作用。元代建都北京,开京杭运河,水运干线东移,蔡河堵塞,鸿沟也就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