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冯如与近代中国飞机制造

冯如与近代中国飞机制造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40章冯如与近代中国的飞机制造业参观冯如纪念馆冯溢载为龙添翼自承肩,历尽艰辛志不迁。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广东飞机制造厂是当时中国最有成绩的一家飞机制造厂,为中国近代航空事业以及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宝贵贡献。抗战爆发后,该厂迁往四川,更名为第二飞机制造厂。

冯如与近代中国飞机制造

第40章 冯如与近代中国的飞机制造

参观冯如纪念馆

冯溢载

为龙添翼自承肩,

历尽艰辛志不迁。

设计攻关凭自力,

筹谋办厂赖朋援。

洋人招聘心无动,

领袖褒扬意更坚。

可惜未酬强国愿,

飞行失事献华年。

冯溢载(1934~ )当代诗人。原籍广东恩平。著有《偷闲集》。(www.xing528.com)

当代诗人冯溢载在参观冯如纪念馆后,对冯如克服困难设计飞机、后又不幸遇难的事迹颇多感慨,便写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钦佩与惋惜之情。自从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以来,人类历史开始进入航空时代。此后不久,在中国的大地上也看到了飞机的身影,它们的制造者是年轻而又充满智慧的冯如。

中国航空先驱者冯如

中国的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冯如,生于1883年12月15日,广东恩平县人,12岁时,因生活所迫,随亲戚赴美国旧金山谋生。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他得到当地华侨的赞助,1907年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9年正式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冯如任总工程师。公司于当年便投入制造飞机。1909年9月22日,冯如在奥克兰附近一个圆形山丘旁进行了第一次试飞,这是一个远离居民点的地方,在场的除记者外,就是他的3个助手。他驾机在奥克兰市上空飞行2640英尺,超过了莱特兄弟首次试飞852英尺的成绩,揭开了中国人进入航空时代的序幕。不过当飞机离地4.57米准备作一次转弯时,螺旋桨突然停转,飞机摔在地面,冯如被摔出机外,幸没受伤。1910年7月,冯如又制作了第二架飞机,并驾驶它在奥克兰进行飞行表演,大获成功,受到孙中山先生和旅美华侨的赞许,同时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1911年,他拒绝外国重金聘请,返回广州,并带回两架自制的飞机,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陆军飞行队长。1912年8月25日在广州作飞行表演时失事牺牲,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

冯如是中国第一个驾驶自己在国内制造的飞机飞上蓝天的人,中国近代第一个殉难的航空先驱者。在他第一次试飞成功后的次年,另一旅美华侨谭根也成功研制一架水上飞机,并荣获世界飞机比赛大会冠军。不久,留日学生李宝竣、刘佐成,留法学生潘世忠留英学生厉汝燕在北京南苑航空学校又分别自行研制出一架飞机。

北洋时期的飞机制造

进入民国以后,中国政府意识到飞机在未来战争中所具有的潜在作用,开始选派留学生赴国外学习西方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又学以致用,积极创建航空科研机构和飞机制造厂,致力于飞机设计与制造,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真正有计划的飞机设计和制造开始于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海军飞机工程处的建立之后。1918年2月,北洋政府海军部批准在福建马尾海军船政局内,成立海军飞机工程处,着手水上飞机的制造。成立后12年间,陆续设计制造出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飞机15架,并培养出中国第一代航空工程技术人才,使马尾成为中国初期航空工业的摇篮。1931年,马尾海军飞机制造厂奉命迁往上海,并入江南造船厂,继续制造飞机。就在海军飞机工程处成立不久,孙中山也在广东建立飞机制造厂,杨仙逸出任厂长。他领导技术人员在极其恶劣条件下,经过一次次艰苦努力,用两个月时间终于研制了中国第一架用木料制成、巡航时速120多千米、可携带4枚50磅炸弹的双翼双座侦察、教练机。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亲自主持了试飞典礼,并亲自登机试飞。试飞成功后,孙中山高兴地以宋庆龄的英文名将这架飞机命名为“乐士文”一号,表达了对宋庆龄勇敢行为的敬佩之情。广东飞机制造厂是当时中国最有成绩的一家飞机制造厂,为中国近代航空事业以及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宝贵贡献。

国民政府时期的飞机制造

1934年10月,为吸收外国先进飞机技术和管理经验,南京国民政府航空署与外国厂商合作建立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成立。该厂制造的飞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它还为中国早期航空工业培训出一批素质较好、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1935年,国民政府又与意大利在南昌合办了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抗战爆发后,该厂迁往四川,更名为第二飞机制造厂。抗战爆发后,中央第二飞机制造厂仿造苏E-16驱逐机20多架,在对日作战中屡建战功,在南昌和武汉等城市上空,击落过敌机多架,一时被誉称为“小老虎”。

1939年7月,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决定在成都建立中国航空研究所,由毕业于美国航空学校的黄光锐兼任所长,王助任副所长。在王助的领导和直接参与下,航空研究院利用国产材料研制出大批急需的航空器材和备件,还研制出研运-1号滑翔运输机。该飞机除起落架、仪表及操纵系统外,全部采用竹木复合结构,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因而它在中国航空史乃至世界航空史上都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创举。

不能不承认,由于种种原因,近代中国的飞机制造水平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但在归国留学生的参与下,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展示了中国人的高度智慧和优秀技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