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谋权之道:以侠义之气聚集手下

谋权之道:以侠义之气聚集手下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邦的英雄之气不单单是他的个性,还是一种手腕,一种用于征服人心的手腕。刘邦挨了骂,心里冒火,一怒之下,卷了铺盖,离开家门。刘邦算是彻底征服了两位老板娘。当然,刘邦征服人心的手段如果只限于征服女人也就不可能谋取天下权力,与跟妇女打交道相比,他更善于跟男人打交道。萧何非常喜欢刘邦的豪气,他认为刘邦是乱世中的英雄人物。刘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很高兴,亲自动手炒了几个小菜,两人喝起酒来。

谋权之道:以侠义之气聚集手下

谋权的人都有征服人心的手段,那么,用什么来征服人心?

用金钱征服人心,钱尽而人散;用权势征服人心,势败而心离。这些在成大事者的眼中都不是正道。干大事的初期,征服人心最高明的手段是展示你的人格魅力。当一个人身上表现出豪气、义气的时候,才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才会让人觉得跟着他干一定会有光明灿烂的前程。

刘邦英雄之气不单单是他的个性,还是一种手腕,一种用于征服人心的手腕。

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据说他母亲是与神龙相交才受孕的。他长得非同寻常。史书上说他眉骨挺耸,鼻梁高大,天庭宽广,丰满的额角上隐隐约约呈现出龙的图案,颏下留一副漂亮的五绺长须,左腿上生有七十二颗黑痣。

刘邦年轻的时候非常懒惰,浪荡成性,好嬉游,好说大话,喜欢交际,史书上说他“不农桑”。其父刘太公,为人勤俭,面对着不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刘邦,十分着急,先是规劝刘邦,要他好好干活,哪知道刘邦不理,刘太公火了,斥骂刘邦“不能治产业”、“不成器”、“不如老二有出息”。刘邦挨了骂,心里冒火,一怒之下,卷了铺盖,离开家门。

刘邦离开家门,无人管束,每天东逛逛西混混,倒也十分自在,只是每天的吃饭成了问题,好在他朋友多,可以在朋友那里东一餐西一顿的。但久而久之,刘邦觉得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便琢磨着怎么找一个既不用干活,又吃得好玩得好的地方。他将这个想法与他的一帮朋友说了之后,不久,就有了一个机会。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派大将军王翦攻灭楚国,在沛县设立泗水郡,需要一个亭长,在朋友的帮助下,刘邦当上了泗水亭的亭长。

刘邦当亭长后,温饱问题解决了,他高兴了几天。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不满足了,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刘邦是一个好酒好色的人,他想解决自己这两方面的问题。

刘邦瞄上了泗水河畔开酒店的女掌柜王媪与武妇。王媪、武妇在那里各开了一家小酒店。

刘邦刚开始去酒店里喝酒的时候,还会付一点钱。混熟了以后,他每次喝酒时都要一边喝酒一边与老板娘打情骂俏,说些醉话。两位老板娘也是风流的主儿,刘邦的一张油嘴哄得她们很高兴。刘邦见她们很高兴,就开始耍赖了,对两位老板娘说:“先记着,下次再付。”或者说:“忘了带钱,先欠着吧,下次一起带来。”久而久之,他连这些客套话都不说了。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他不但自己每天到酒店里来,还邀请朋友也一起来酒店喝,不管是喝多喝少,只是吩咐两个老板娘记到他的账上,但到了年底,却从不提还欠清账之事。奇怪的是,两位老板娘也从不要求他付账。刘邦算是彻底征服了两位老板娘。

久而久之,刘邦喝酒不付钱的消息传出去了,有的泼皮无赖就也想效仿刘邦,在王媪和武妇那里喝酒不付钱。两位老板娘向他们要钱的时候,他们就拿刘邦来说事,说:“他都不付钱,凭什么要我们付钱?”两位老板娘想了一个办法,对那帮泼皮无赖说:“你们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刘邦股下有七十二颗痣,酒醉睡熟后,头上常常有神龙出现,是天下难见的异人,老娘我见他不是凡人才免了他的酒钱。你们是什么?”说得无赖们哑口无言。

刘邦听了王媪与武妇的话,心里十分得意,后来这些话越传越远,还被写进了史册

当然,刘邦征服人心的手段如果只限于征服女人也就不可能谋取天下权力,与跟妇女打交道相比,他更善于跟男人打交道。

当上亭长之后,他与县里的官吏、来往客商打的交道多了,开阔了眼界,渐渐地意识到自己以前在丰邑老家的朋友都是一帮没用的货色,只有与县里的人交好了才好办事,而要与他们结成知心朋友,豪爽很重要,要会谈笑风生,要学会一掷千金。

刘邦于是开始用这些方法处世,渐渐的,沛县的低级官吏都特别喜欢和他打交道,很快他就成为了沛县小有名气的人。知名度打开了,连中上层官员都不得不对他另眼看待,因此人脉关系越来越广。这一时期刘邦认识的一大批朋友,就包括日后创业最重要的两个人物——萧何和曹参。

他首先认识的是萧何。萧何与刘邦是同乡,也属丰邑乡人氏。

萧何受教育较多,加上文辞通顺流利,得以出任沛县的主吏掾,也就是管理人事和文书的官员。萧何个性温和又富宽容心,工作谨慎认真,脾气好,擅长折中谈判,因此很得上司欣赏,甚至秦皇朝的中央官员,都有意推荐他到咸阳工作。但萧何预感秦帝国已有不稳迹象,天下将再陷纷乱,在中央不如在地方,因而婉拒之。(www.xing528.com)

由此可见,萧何虽是文吏,但却颇有眼光。由于管理沛县的人事工作,他对沛县中的各式各样人才颇为关心,刘邦的作为与风度,引起了他的注意。萧何非常喜欢刘邦的豪气,他认为刘邦是乱世中的英雄人物。

刘邦当上亭长之后,平时不拘小节,喜好吹牛讲大话,动不动又常以他的异相——左股有七十二颗黑痣傲人,使得沛县不少豪强和官僚对他不满,多次检举刘邦的不法及无礼行为,把他称之为流氓。这些不利刘邦的检举信,都被萧何放入抽屉冷冻起来。萧何总能施展出刀笔吏的神通,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刘邦不至于吃官司。刘邦因此对萧何十分敬重,有什么事也会主动和他商量。他总是对萧何说:“好吧!反正听你的就是了。”

其次是结识了曹参。

曹参是沛县的狱掾,专管县中的问题人物。他与萧何一个负责白道,一个监管黑道,是县城中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曹参个性豪迈,但却粗中有细,待朋友一视同仁,与豪爽的刘邦一见如故,两人可谓意气相投。

刘邦在沛县官场中的朋友,除了萧何、曹参外,还有当狱吏的任敖,管理车马运输的夏侯婴以及泗水亭的亭卒周苛,等等。这些人尽管身份各异,地位不同,但他们都为他的豪气所征服,乐意唯刘邦之命是听。刘邦一旦遇到什么危难,他们会不顾一切地鼎力相助,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在这方面,夏侯婴表现得最为明显。

夏侯婴的职衔是“厩司御”。这是一种较低的官职。他除了管理县里的车马外,还要经常赶车出城给县令办事。每次办完公事,夏侯婴都要绕到泗水亭去找刘邦,或是喝喝酒,或是说说话。

过了一段时间,夏侯婴听到消息,他将被提升为“试补县吏”。夏侯婴乐得一蹦三尺高,连家也顾不上回,一口气赶到了泗水亭,把这个喜讯告诉给刘邦。刘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很高兴,亲自动手炒了几个小菜,两人喝起酒来。喝完酒以后,高兴之余,两人比画起剑来。一不小心,刘邦居然把夏侯婴砍伤了。此事正好被其他县吏看到,便向县官密告,说刘邦故意伤害“公务人员”。

身为亭长,却伤害同僚,依照秦法,不但会被革职,还要被判处重罪。

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候,刘邦开始耍起流氓手段来,无论如何,硬是不承认夏侯婴是他砍伤的。

县官下令彻底查清此事,唯一的证人便是夏侯婴自己了。刘邦得知此事后,叫人传信给夏侯婴,说只有两人一致对外,订立攻守同盟,才能使两个人都无事。为了保护刘邦,夏侯婴忍着严刑拷打,硬是不吐露是谁伤害了他,因而以“知情不报,匿护罪犯”之罪名,受到鞭挞数百下,并且打入大牢,判处一年余刑狱。

由于夏侯婴咬紧牙关不招供,加上萧何及曹参从中疏通,刘邦才得以彻底脱罪,保住亭长的“头衔”。

这件事,感触最深的是萧何,他真正感受到了刘邦那股可以让人为他卖命牺牲却毫无怨言的领袖魅力,因而对刘邦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成为了刘邦最忠诚的追随者

刘邦交朋友时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不管什么阶层,不管对方有没有地位,只要与他兴趣相投,对他有利,他就会与他坦诚相待,心无间隙。他与屠狗夫樊哙的交往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位力大无穷、虎背熊腰的大汉,是打架的高手,有他在场,任何对手均望风而逃。虽然樊哙是一位莽夫,但他粗中有细,为人忠诚,讲义气,重友情,和刘邦的感情最好。刘邦觉得有他在身边,可以摆平很多需要武力搞定的麻烦事。所以对他也特别热情,特别坦诚。经常将他的狐朋狗友拉到他店里做“狗肉生意”,使樊哙非常敬重他,视他为“大哥”,只要刘邦有事,樊哙必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泗水亭当亭长的时候,刘邦组建了成大事的最初班底,跟随他的人后来大都成为了汉朝的开国功勋,萧何、曹参都成了宰相,夏侯婴与樊哙成了将领。可见,并不是谁天生就是当官的料,谁家的祖坟天生就冒绿烟,只要跟定了一个大有发展的领导,那么自己的前程也差不了哪里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