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密教法传承者及事迹-藏传佛教与曼荼罗艺术

密教法传承者及事迹-藏传佛教与曼荼罗艺术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集密教法传承者及主要事迹一、集密教法传承人龙树及其著作龙树是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约公元1世纪左右南印度毗达罗国人,集密教法的主要传承人。其中的《集密修法摄要》和《集密合经义释》着重讲述生起次第法,后部补充前部;《集密五次第论》和《菩提心释颂》主要讲圆满次第法,这四部重点讲解脱道。曼荼罗二十仪轨和五次第法是集密龙树派的特有法门。

密教法传承者及事迹-藏传佛教与曼荼罗艺术

第一节 集密教法传承者及主要事迹

一、集密教法传承人龙树及其著作

龙树是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约公元1世纪左右南印度毗达罗国人,集密教法的主要传承人。西藏密教尊他为密教的创始人。

龙树

龙树,亦称那迦祖那(n-gv-rdzu-n)系萨罗诃弟子,他出生于南方毗多罗婆国的婆罗门种姓。从记载来看龙树小时侯是个多病的孩子,因此,也有人预言他的寿数只有7岁。当龙树年近7岁时,龙树的父母也按照预嘱,让人带着孩子浪迹天涯、朝佛礼拜,当他行至那烂陀寺时,遇见萨罗诃,受无量寿灌顶,诵其密咒,龙树从此增寿。此后,龙树随从座主萨罗诃出家学习一切有部经典8年。学成善巧[3],并向萨罗诃学习并聆听集密灌顶秘诀,19岁时,从座主罗侯日罗受近园戒,取名“具祥慧言”,继续修大孔雀法和鸠卢俱哩等法,获得颇多共同悉地(成就),尤凭依摄生术②修成金刚身。关于龙树的传说故事很多:曾有一次“他向跋罗婆请授教诫,于林婆罗虽取得变金术之药曲,但未能变成真金。在向一位卖酒女请问教戒后,终于修成了变金术”。在那烂陀寺期间,龙树“修持旃提迦天女法,在十二年内让天女向僧众供给一切资具”。关于“龙树”的名字,有这样的一段传说,有一次龙树在说法时,让龙王的两个女儿来人间听法,而龙王的两女儿又请他到了龙的住处传法。从龙界龙树请回许多陀罗尼和底部未全的药泥塔,从此称他为“龙树”。龙树在梨喀罗木曾用变金术广行布施,又从多纽迦吒迦岛请来《大黑天续》(亦译《摩诃伽罗续》)和《鸠卢俱哩续》等。他在中印度修建了108座佛殿,设置大乘法产,献给摩诃伽罗(大黑天)护法缘。为了保护金刚座的菩提树不受大象的损坏,他树立石碑,用石子围护树之周围,外建佛塔108座,为了防护金刚座东侧的水患,他分别在七块盘石雕刻释迦牟尼佛像,形成水提状;在南方,他为米聚塔修建了佛殿,曾利益非人;在南方的阇吒僧伽罗曾论败五百外道师等。又传龙树曾受救度母的指点,去吉祥山修持,商羯罗王的幼子苏沙迦底罗摩心怀恶意向他乞头,《显句论》中说他施舍自己的头颅后去西方净土,将头颅抛出4由旬远,后来抛出的头颅返回重接于头上,又利益众生。相传龙树活了五百多年,印度二百年,北印度和非人之地十二年,南印度和其他地方二百年,住吉祥山一百二十九年或一百七十一年,共享寿五百余岁。有人按龙树于龙种姓灯佛尊发心的说法说他曾三宣法音,即第一,教诲那烂陀寺比丘商羯罗等,向律戒松弛者讲说律经,整饬戒规;第二,近一百岁时,破斥商羯罗破遮大乘的“理庄严论”,从龙界请来《般若经十万颂》,著理聚五论(“根本般若论”、“宝鬘论”、“回诤论”、“七十空性论”、“广破入微论”和“六十正理论”。)开深奥中观大车之轨道;第三,去北俱卢洲途中授记王子耆多迦将为王,返回瞻部洲后此王赐“宝鬘论”,当人寿八十岁时期他已寿高五百岁,这时得到《大法鼓经》等,造《赞颂集》”。[4]

《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传》中说:龙树出生于迦尼吉所属的迦肖罗,去那烂陀寺学习,在修持密法期间显见救度母,他于王舍城用密咒役使十二女鬼为他提供生活资具,修持十二年,他曾想把迦可多石山变为金山,但因妙吉祥文殊劝说而终止。关于他的死,根据《八十四位成就者传》中说法,他是把自己的头施舍一个婆罗门以后圆寂的。龙树一生著作很多。

龙树的集密著作有:《集密曼荼罗二十颂》、《集密金刚续释》、《集密修法摄要》、《集密合经义释》、《集密第十八品释》、《集密五次第论》、《菩提心释颂》、《菩提心释散文集》等。但其中有许多著作有人怀疑并非属他的著作。

关于龙树和密法的关系至今尚无人专门论证,根据藏文资料记载,龙树从萨乐诃受学集密教法,运用了中观方法,以缘起性空思想为指导,对《集密》解释详尽,他的集密论著收入藏文《大藏经》中。其中的《集密修法摄要》和《集密合经义释》着重讲述生起次第法,后部补充前部;《集密五次第论》和《菩提心释颂》主要讲圆满次第法,这四部重点讲解脱道。《集密曼荼罗二十颂》讲成熟灌顶的各种差别。布顿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集密五次第论》中的《第二次第论》是释迦友所作,非龙树的著述;《集密曼荼罗二十颂》也非龙树之作。因为,这部论著和龙菩提的二十仪轨不同,而且和他的其它论著在风格上相差甚远,怀疑出自西藏学者之手[5]

曼荼罗二十仪轨和五次第法是集密龙树派的特有法门。二十仪轨主要是指净地仪轨、持地仪轨、消除外部障害仪轨、用石粉打线仪轨、加行仪轨、祈祷本尊仪轨、外部弟子加行仪轨、向天空打线仪轨、五色颜料仪轨、仰料仪轨、迎请本尊仪轨、弟子入坛仪轨、洗濯曼荼罗仪轨、灌顶仪轨、手相灌顶仪轨、向本尊献供仪轨、向上师献供仪轨、摄授仪轨、离坛祈祷仪轨或近摄仪轨、摄集金刚橛仪轨等仪轨,反映了从建造曼荼罗到迎请本尊入坛、灌顶及离坛的全部过程。五次第主要讲修行方法和步骤。

《集密五次第论》奠定了集密龙树派的思想基础,语寂、意寂、幻身、光明、双运五次第是修行的五种途径和方法。语寂,首先是要身寂,龙树认为诸法皆空,一切都不例外,包括蕴、界、处等,他们之所以成立是佛陀说法的需要,是假立的名言概念,同样空无实体。要确立“名言假立”信念,以诸法皆空的理论去对治,使自性身空寂。语寂法不是瑜伽所要证达的法,也非生气次第的行境,而是极微细瑜伽法。身寂则语寂,语寂则心不乱,身语二寂比意寂表现得更加明显。

从二谛的角度讲,世俗谛幻身,是三界如幻之身大金刚持菩萨的体性。如果不了解幻化,造成误执诸法实有,这样积业深重,堕入轮回道永不得解脱。所以,应该掌握诸法空性的道理,了解世俗谛与幻身的关系。(www.xing528.com)

《集密五次第论》中提出了胜义谛光明,光明即空性,由具相规范师传授不同灌顶,尽除无明习气,一切皆空。光明如同阳焰,能观见五种资粮;如月光、黑暗、脱离黑暗的刹那即是光明。

双运,世俗谛幻身和胜义谛光明无二无别,两者融为一体是双运。双运是四支修法中最特殊的一种修行方法,重点证菩提心,使生死涅磐、世俗谛胜义谛、生圆二次第等诸法融为一体,通过双修,求得解脱。

二、智足及其成就

智足(Sangs rgyas ye shes),《集密》智足派创始人,智足是尊称,本名“佛智”,出身于中印度喀毗地方所属的石置城,属婆罗门种姓,约与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同时代,曾先后拜狮子贤[6]、童足、护足和邬仗那国的梨罗伐折罗学法,成为善巧。

他随从狮子贤学习般若学,贯通中观、唯识两大学派宗义,在那烂陀寺向五百班智达讲授《般若经》,引起强烈反响;此后在这里以帕苍巴(Phag tshan pa俱密)为师,首次接触《集密》教法。抱着对密法的渴求,他远涉西印度邬仗那,从游戏金刚学习事续和瑜伽密法,并从当地一位名叫鸠尼茹(Gu ne ru)的女瑜伽师听受无上瑜伽部密法;在阇烂达罗(Dzala tha ra持燃)的拘尼奢(Konedxe)城镇,从小童足阿阇黎学习智慧法续,边学习边进行实践,进步很快。之后又辗转来到南印度寻访名师,苦心修炼生起次第教法。晚年,隐居金刚座附近旺钦仁波且(意为“大灌顶宝”)修行岩洞,根据《集密根本续》、《集密后续》和《金刚藏庄严续》著成《妙吉祥教语》、《妙吉祥教语略义》、《修法妙论》、《自入修法》、《解脱明点论》、《泗噜迦仇怒尊胜修行论》等十四部论著,系统解释《集密》生圆二次第法的各种仪轨和修行方法,以及方便父续和智慧母续之间的相互关系。

智足论师一生弘扬事、瑜二续和无上续五部(集瑜伽、幼化网月密点及忿怒文殊)。他认为,父续反映法的体性。生起次第法强调修炼念修、近修和大修;圆满次第则着眼于解脱的明点上,针对人体四轮修炼明点,产生四喜的俱生分别智。阿阇黎佛智的研究不仅限于《集密》,而且涉及《幻网经》、《佛平等性》、《月密明点》和《忿怒文殊》等母续法,对其他方面研究也非常深刻。

佛智论师所传密法在印藏佛教界影响很大,他的著作前弘期时已传入到了西藏,后弘期初期,由著名译师仁青桑波和娘·达玛扎、娘·云丹扎、益希坚参等人翻译并传播。智足的弟子有十八位,其中殊胜弟子的有燃灯贤(Marmemdzad)、极寂友(Shibabsh-es gnyan)、罗img9罗贤和觉密等人。燃灯贤(Marmemdzad)是超岩寺的一位学者,他的学术以佛智论师的思想为基础,提出了集密曼荼罗四百五十种仪轨,著作有《曼荼罗仪轨》。

极寂友,精通般若、对法和瑜伽,据传曾看见阎摩敌尊容,修药叉瞻婆拉,可役使药叉,曾于那烂托寺南建甘露源神殿。班智达罗img10罗贤,出身刹帝利种姓,据说,曾亲见五部如来圣容,后在达罗毗罗国建成集密殿。

觉密,曾出现过文殊像发笑、枯萎的花朵重绽放等征迹。据说他和觉寂一同到过普陀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