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作中感悟生活之艺术:《沉思录:员工版》

工作中感悟生活之艺术:《沉思录:员工版》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工作让你发现生命的本质,在工作中学会享受生活的艺术工作是你在宇宙中存在的职分你的存在是为了获取享乐、好吃贪睡还是尽职尽责呢?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先知》一书中,对工作的真谛做了深刻的诠释,在唯美和感性的诗句间向我们揭晓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布坎南在不断地敲核桃的过程中悟出一个道理:社会赞许工作,工作不仅对个人有好处,对其他人也有好处。这种包装转变让消费者心动不已,公司的销售业绩立即飙升。

工作中感悟生活之艺术:《沉思录:员工版》

第一章 工作让你发现生命的本质,在工作中学会享受生活艺术

工作是你在宇宙中存在的职分

你的存在是为了获取享乐、好吃贪睡还是尽职尽责呢?你没有看到小小的植物、小鸟、蚂蚁、蜘蛛蜜蜂都在工作,从而有条不紊地尽它们在宇宙中的职分吗?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我们在为谁工作?

这么辛苦的工作,究竟值不值得?

……

这些涉及人生哲学层面的追问和思索,不时会浮现在员工、管理人员和企业经营者的脑海里,它们也是所有职场人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工作,工作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先知》一书中,对工作的真谛做了深刻的诠释,在唯美和感性的诗句间向我们揭晓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当一位农夫请求上帝的先知给他讲一讲什么是劳作时,先知说道:

你们劳作,故能与大地的精神同步。

你们慵懒,就会变为季节的生客,落伍于生命的行列;那行列正带着庄严、豪迈和骄傲的顺从向永恒前进。

劳作时你们便是一管笛,时间的低语通过你的心化作音乐

你们中谁愿做一根芦苇,当万物齐声合唱时,唯独自己沉寂无声?

总有人对你们说:工作是一种诅咒,劳动是一种不幸。

但我要对你们说:当你们工作时,你们便实现了大地最悠远的梦想,在梦想成形之初,这部分便已分派给你。

你们辛勤劳动,便是真正热爱生命。

在劳动中热爱生命,便是通晓了生命最深处的秘密。

然而,如果你们在痛苦中把降生称作折磨,把维持肉体生存当成写在额头的诅咒,那么我要回答:只有你们额头上的汗水,才能洗去那些字迹。

也有人对你们说生活是黑暗的,你们疲惫时重复疲惫者的话。

而我说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

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

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

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

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合为一体。

……

劳动是一个人在宇宙中的职责,通过劳动,人们才能真正融入宇宙,无论蜜蜂、蚂蚁还是灌木丛,他们都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小职员,我们生命的本质与工作结合在一起。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如果不能工作或者很好地履行工作的任务,经过一天两天,你也许感到轻松舒适,但是长此以往,必定陷入空虚,觉得活着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特别迷恋橄榄球,是一位铁杆球迷,他从不错过每年1月间的季后赛。原本一场60分钟的比赛,少不了犯规、换场、中场休息、伤停补时、教练叫停等,这样要耗费很多时间。花这么长的时间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布坎南甚至产生了罪恶感。然而,球赛又不能不看,为了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他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干。他记得曾经从后院捡了两大桶核桃,于是就把这些核桃搬到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敲核桃,这样或许能心安理得一些。

为什么自己这么一会儿没工作心里就觉得不踏实?布坎南在不断地敲核桃的过程中悟出一个道理:社会赞许工作,工作不仅对个人有好处,对其他人也有好处。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那么除了他自己的得失之外,别人也享受不到他从事生产带来的“交易价值”。

劳动是人的本分,人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追求,但是,前提是分内之事必须做好,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资格,堕落成宇宙内部的一个多余物,最终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行动方案

爱因斯坦曾说过:“每天我都要无数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内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劳动基础上的。因此,我必须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作出同样的贡献。”这种精神和做法值得人们学习

另外,对工作心怀感激,“感激能带来更多值得感激的事情”,这是宇宙中的一条法则。也就是说,努力工作才能带来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成功机会。

在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在效率至上和业绩为王的时代,在日趋功利和浮躁的社会风气中,工作是一种爱,有爱就有责任,让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在爱的奉献和责任的付出中闪光。

工作是合乎本性的事

早晨当你不情愿地起床时,让这一思想出现——我正起来去做一个人的工作。如果我是要去做我因此而存在,因此而被带入这一世界的工作,那么我有什么不满意呢?难道我是为了躲在温暖的被子里睡眠而生的吗?难道我不愿做一个人的工作,不赶快做那合乎我本性的事吗?

阿那哈斯古希腊最知名的智者之一。有一次,一个人问他:“尊敬的阿那哈斯,请问,什么样的船才是最安全的船?”阿那哈斯回答:“是那些离开了大海的船。”

那人说:“哦,我明白了,按这个道理来说,那些离开道路的车辆,离开战场的士兵,同样是最安全的。”

阿那哈斯告诉他:“是的。但是,有多少人愿意得到这样的安全呢?丧失工作的权利、没有激情、无所事事,也无所用心,这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最悲惨不过的事了。”工作是合乎本性的事情,不但工作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工作,只有有工作信仰的人才是一个完整、高贵、气宇轩昂、直立行走的人。

毕淑敏的《美容师的作品》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著名商家为了举行一个从服装到化妆品的盛大促销会,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个很吸引人的项目——造就绅士。他们从城市某个最肮脏的角落里找来了一个衣衫褴褛面容晦暗的流浪汉,并给他拍照存档。

之后,公司又请来了一名高级美容师。这位称职的美容师用芬芳的洗液给流浪汉沐浴理发,用名牌剃须刨给他刮胡子,给他做了彻底的面部毛孔清洁,做面部面膜保养,并给他敷上一层又一层特效的润肤品、面霜眼霜……然后根据他的身高、体型和肤色,搭配了最适宜的衬衣、西装、领带,甚至还有一支很棒的手杖和一顶昂贵的帽子……

于是,众目睽睽之下,一个肮脏颓废的流浪汉变成了一位仪表堂堂的绅士。这种包装转变让消费者心动不已,公司的销售业绩立即飙升。

同时,参会的一位经理决定雇用这名容光焕发的绅士,让他第二天到公司报到。但是这个流浪汉一直没来。一个星期之后,这位经理在垃圾桶边找到了正在掏垃圾吃的流浪汉,他的全身都散发着恶浊的气味,一切的华美荡然无存。

但是好心的经理还是决定把他带走,并给他安排了工作,因为只有工作和信仰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

两年之后,当人们看到这位流浪汉的时候,他已经是那家公司的副经理,并正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与经理优雅地商谈着公司的未来规划。

当我们每天忙得疲惫不堪的时候,我们常常希望以后再也不用工作,可以天天睡到自然醒。但是,正如蜜蜂天生就要采集花粉酿蜜,小鹿天生就要在森林里奔跑,雄鹰天生就要在天空翱翔,鱼儿天生就要在水里游翔那样,工作原本就是人存在于宇宙中的形式与职分。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

当有一天我们真的永远不需要工作的时候,也可能就是我们陷入颓废的时候。就像长久的无所事事会使我们游手好闲、空虚无聊,就像动物园里饱食终日的动物迟早会委靡不振一样。工作,是我们高贵气息的体现,是我们不断进化的根本。

行动方案

造物主是最伟大的,当它赋予每个人工作权利的同时,也为每个人都留了一个根,这个根就是存在于工作背后的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人类就是靠着这股生生不息的力量从蒙昧野蛮一步步走向文明的。我们也是靠着这股力量不断地在工作中超越自我。这股力量来自于我们本性的需求。我们需要物质供给生存下去,让自己和家人过更好更优质的生活,这需要我们通过工作来实现。与此同时,我们作为有思想的人,追求精神上的充实与超越自我的快感必须通过在工作中挑战各种困难来实现。

那些热爱他们各自的技艺的人都在工作中忙得筋疲力尽

那些热爱他们各自的技艺的人都在工作中忙得筋疲力尽,他们没有洗浴,没有食物;而你对你的本性的尊重甚至还不如杂耍艺人尊重杂耍技艺、舞蹈家尊重舞蹈技艺、聚财者尊重他的金钱,或者虚荣者尊重他小小的光荣。这些人,当他们对一件事怀有一种强烈的爱好时,宁肯不吃不睡也要完善他们所关心的事情。

爱迪生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未感觉是在工作,一切都是对我的安慰……”热爱是最大的欣慰,那些热爱他们技艺的人总是在工作中忙得筋疲力尽,而他们自己也没有把这种忙碌当做是苦役,而是一种追逐快乐的过程。

比尔·盖茨考入哈佛大学之后,由于对计算机的热爱,他选择了退学,进入计算机行业。这种热爱和全身心的投入使他一跃成了世界巨富。即使钱财无数,比尔·盖茨最感兴趣的是他的事业,他每周的工作时间都在60~80个小时之间。据一位朋友说,他通常36个小时不睡觉,然后倒头睡上十来个小时。以至于微软公司里的一名资深女职员在私底下抱怨说:“当你看到盖茨时,总忍不住感到疑惑,昨晚他睡在哪里?办公室?”你总想走上前去问他:“嗨,盖茨,我不知你是否每天淋浴?如果是,为啥不顺便洗洗头?”正是在比尔·盖茨的强烈感召下,忙碌工作成了微软的作风。一名程序员说:“你身处这样一个环境,周围的人都是这样刻苦,连掌管这个公司的人也是如此,那么你也不得不如此。”在最繁忙的阶段,甚至有人把睡袋放进工作室,整整一个月足不出户。当然这种忙碌也是有回报的,在微软公司,已有200多名员工成了百万富翁。

热爱是生命的光芒,为了这个光芒而忙碌的人即使是退休了,也不会停止工作。

1943年,由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规定老教授年满70岁便要强制退休。但是,退休丝毫不能减退该校的植物学教授德格博士对工作的热爱与执著。退休后,他又受聘于雷德里化验所的制药厂,作为顾问并担任独立工作。经过无数个昼夜的单调忙碌之后,他研究出金霉素四环素,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人生苦短,当你热爱你的事业的时候,一切的人生哀愁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如果短暂的生命只是黑夜里划过天际的一颗流星,那就燃烧你所有的热情,让它更加明亮璀璨、动人心魄吧!

行动方案

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这么说道:“湿火柴点不着火。”当自己觉得工作乏味、无趣时,有时不是因为工作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我们的燃点不够。没有选择或现状无法改变时,至少还有一点是可以选择改变的:去积极投入地享受还是被动无奈地接受折磨,这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培养对工作的热爱,把工作当成期待点燃的煤山,你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给自己不断树立新的目标,挖掘新鲜感;把曾经的梦想捡起来,找机会实现它;审视自己的工作,看看有哪些事情一直拖着没有处理,然后把它做完……在你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后,自然就产生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感,这种新鲜的感觉就是让热爱每天都陪伴自己的最佳良药。

每一义务都是由某些部分组成的,遵循它们就是你的义务

如果有人向你提出这个问题,“安东尼”这个名字怎样写呢?你将不耐烦地说出每一字母吗?如果他们变得愤怒,你也对他们愤怒吗?你能镇定地继续一个个说出每一个字母吗?那么,你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也要记住每一项义务都是由某些部分组成的。遵循它们就是你的义务,不要烦恼和生气地对待那些让你生气的人,继续走你的路,完成摆在你前面的工作。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强,能成就一番事业的机会和概率微乎其微;有些人抱怨自己的工作得不到他人的重视,或者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琐碎,很微不足道,无法给自己带来金钱,更无法实现自己所谓的人生价值

他们不明白合理分工、角色分明是社会的内在需要。他们总是在不自觉地背离和破坏这种规则,或者因此而鄙视自己的工作。殊不知,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不懂敬业的人。(www.xing528.com)

宗教改革领袖路德及其后来路德教派对德国人的职业精神的影响中,有三个层面非常重要:

一是将工作视为神圣之事,并以虔诚的态度去从事工作;

二是尊重自然形成的分工与合作,不过分注重职业的形式;

三是安心于本职工作,有良好的职业精神。

正是凭借工作态度最好的工人,最好的分工与合作精神,以及最优秀的职业精神,德国产品后来居上,成为全世界精良产品的代名词。

抱怨现实的人们,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常常自诩具备合作精神,但是却不能承担自己的工作,他们认为只有独自完成伟大的事业才是值得尊重的,对于那些由整体分工形成的被世俗标准看低的工作任务不能虔诚对待。这当然不是一种值得欣赏的职业精神。

其实,任何一项伟大的工作,都被划分为无数个部分,尤其是在现代这个分工精细化的时代。微软公司在向世界正式推出Windows98产品时,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市场推广活动,在这个大团体之中,每一位员工都有明确的分工,例如,销售主管负责销售业务的拓展,商务主管负责与分公司协调,客户主管负责完成客户服务方面的工作等。这次活动也整合了营销沟通中的各个层面,包括公共关系、事件行销、广告和零售刺激。所有这些沟通活动体现了微软营销部门和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其他公司的统一团队精神。这场令人赞叹不已的营销活动在全球持续进行,前后历时24个小时,活动费用超过2亿美元。

分工之后,每一项小而具体的工作的意义都与整个工作的意义等同。同理,在宇宙间,每一种生灵都各司其职,每一个种群中的各个具体生物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宇宙的义务就这样被具体为不同的部分和方面,遵循这些部分,是每个人的义务。

只要心不卑微,任何工作都是重要的,只是内容不同而已。一旦用心去做了,就一定能够从中寻找到快乐和价值感!

世界著名的希尔顿饭店有位清洁员,他在这家饭店工作了将近20年,一直在洗手间做保洁工作。洗手间总是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他甚至自己掏钱在洗手间放上一瓶高级香水,每次客人进来都能闻到一股芳香的味道。客人们对他的服务交口称赞,有的甚至冲着他的良好服务而专门住进这家饭店。他的朋友都替他惋惜,劝他换份工作,他却骄傲地说:“我为什么要换工作呢?我的工作就是最好的,看到客人们对我的工作的认可,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我又何必换工作呢?”

这位清洁员只是做着一份平凡的工作,却因为良好的工作态度而使自己脱颖而出,得到老板与顾客的好评。

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们曾经说过: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如果一个人轻视他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就会将自己的工作做得一团糟。如果一个人认为他的工作辛苦、烦闷,那么他不会做好工作,在这一工作岗位上也无法发挥他内在的特长。其实任何一种工作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否保持负责的态度。

行动方案

明白分工存在的必然性,然后接受由分工造成的繁琐与劳累。要知道,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根据自己的身份要对社会尽的义务,遵循任务的每个部分和完成任务本身一样令人敬佩。

无论多么卑微的工作,只要有价值,就值得你去付出,值得你付出整个身心去对待。而怀着虔敬之心对待工作的人,也必将得到世界的认同。

不用借口推脱自己该尽的义务

从柏拉图派学者亚历山大,我懂得了不必经常但也不是无须对人说话或写信,懂得了我没有闲暇;懂得了我们并不是总能以紧迫事务的借口来推卸对与自己一起生活的那些人的义务。

我履行我的义务,其他的事物不会使我苦恼,因为它们或者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或者是没有理性的事物,或者是误入歧途或不明道路的存在。

1861年,林肯就任总统之后发现美国对战争的准备严重不足。联邦只有一支装备简陋、训练欠缺的16000人的队伍。而它的指挥官——斯科特,已是一位75岁高龄的老将军。林肯非常清楚,为了防止整个国家分裂,他需要一个不找借口且具执行力的人。林肯决定试一试众人眼里极富军事才能的乔治·麦克莱伦。

麦克莱伦有极高的声望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但是他同样有一个致命弱点,这掩盖了他军事生涯的所有优秀表现,那就是:他总是瞻前顾后,习惯于过多地思考问题,然后寻找理所当然的借口而不肯采取行动。

将近3个月过去了,麦克莱伦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林肯只能一次次督促他行动。

1862年4月9日,林肯再次给麦克莱伦写信督促他采取行动。“我再次告诉你,你不管怎样也得进攻一次吧!”在信的结尾林肯甚至恳切地写道:“我希望你明白,我从来没有这样友好地给你写过信,我实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支持你,但无论如何能不能不找任何借口,打上一仗?”

在林肯发出此信之后的一个月,麦克莱伦的军队继续延误战事,林肯只得在国务卿斯坦顿和蔡斯的陪同下亲临前线督战。而麦克莱伦竟然借口脱不开身不肯与林肯会合。虽然这时林肯仍不愿撤换麦克莱伦将军,但他知道要想有所改变,要想国家早些得到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就必须当机立断撤换将军。1862年7月11日,林肯委任亨利·哈勒克将军为联邦司令,这时距麦克莱伦被任命为联邦总司令的时间还不到1年。

权利、荣誉与义务往往紧紧连在一起的,推脱义务的同时也会把其他宝贵的东西给推脱掉了。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履行义务是获得权利最根本的资格,借口永远不是推脱义务的理由,只有履行好工作中的义务才有资格获得该得的报酬,才能无愧于心地面对自己人生与事业。

行动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对自己说:没有任何借口!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当借口开始在脑中形成的时候,“没有任何借口”这句话是最有力的盾牌,它就像韩信背水一战那样没有后路可退,把一切恐惧、怯懦、懒惰等阻挡成功的大敌统统挡在后面,让你发挥你最大的潜力完成任务。

其次,用找借口的时间来找方法。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有些事情看似复杂或者很难,但只要能够善动脑筋,转变一下思路,就会轻松地解决。善于思考,善于变通,所有的困难与借口自然消失在你的眼前。

再次,抛开借口,立即行动。寻找借口的直接后果就是拖延和犹豫,而这不但会让你丧失主动的进取心,更重要的是浪费了时间,丢弃了成功,失去了未来。解决的唯一方法就是行动。一旦作出决定,马上付诸行动,让惰性无法乘虚而入。

最后,成为勇担义务的人,不用借口来推脱自己的义务,养成不找借口找机会找方法的习惯。

不要为外在而劳动,成为工作的主人

不要像一个被强迫者那样劳动,也不要像一个将受到怜悯或赞扬的人那样劳动,而要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即像社会理性所要求的那样劳动。

人的生命,至少有一半是交给工作的,如果我们为了外在的某样东西而工作而丝毫没有一种内动力,工作就会变成无休无止的苦役,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正如加缪描写的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的境遇:他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严厉的惩罚了。

不过,更多的时候,工作的动力和价值感不在于工作本身有趣与否,而在于我们有没有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让自己成为工作的主人。

“成为主人,而非客人或仆人”,这就是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并由衷地将其做好的秘诀。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是美国导弹驱逐舰“本福尔德号”的舰长。1997年6月,当迈克尔·阿伯拉肖夫接管“本福尔德号”的时候,船上的水兵士气消沉,很多人都讨厌待在这艘船上,甚至想赶紧退役。

但是,两年之后,这种情况彻底发生了改变。全体官兵上下一心,整个团队士气高昂。“本福尔德号”变成了美国海军的一艘王牌驱逐舰。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用什么魔法使得“本福尔德号”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这是你的船!”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对士兵说:“这是你的船,所以你要对它负责,你要与这艘船共命运,你要与这艘船上的所有人共命运。所有属于你的事,你都要自己来决定,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你是这艘船的主人,而不是乘客。”

从那以后,“这是你的船”就成了“本福尔德号”的口号。所有的水兵都觉得管理好“本福尔德号”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我们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工作是自己的事,我们不仅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而且能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我们每个人都要具有与公司共命运的职业感,如果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把公司当成是自己的,都以合伙人的心态来工作,积极主动,自觉自愿,不但我们的公司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我们自身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这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行动方案

把公司当做自己的,需要做到的有:

1.全心全意地投入你的工作岗位

自己的工作士气要自己去保持,不要指望公司或是任何人会在后头为你加油打气,为你自己的能源宝库注入充沛的活力,全心全力投入工作。

2.把自己视为合伙人

一位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曾经说过:“为我工作的人都得具备成为合伙人的能力,要是没有这样的潜力,我宁可不要。”

3.迎接变革的需求

企业需要的是高性能的员工,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自我成长,否则根本不可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保持地位。你只有两种选择:第一是终身学习并保持不败的地位;第二则是成为老古董,并且被时代的洪流给抛在后头。

不要不情愿地劳作

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而且,让你心中的神成为一个保护者,一个有生命的存在的保护者,一个介入政治的成熟的男子的保护者,一个罗马人,一个统治者的保护者。这个统治者像一个等待从生活中召唤他的信号的人一样接受了自己的职位,无须誓约也无需别人的证言。

国外有所知名大学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对1960年到1980年毕业的1500位商学院学生进行调查。这些毕业生被分成两组,第一组是一群想先赚到钱,然后才去做真正想做的事的人。第二组则是一群先追求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认为以后财源自然会涌现的人。

调查结果显示,想先赚到钱的第一组占83%,有1245人。甘冒风险追求个人兴趣的第二组占17%,有255人。20年后,两组共产生了101名百万富翁,其中只有1人属于第一组,有100人属于第二组!

报告的撰写人布洛尼克在结论中说:“绝大多数人致富都是因为心底深埋激情且不断行动的结果……他们所谓的‘幸运’来自他们对自己所喜爱的领域的无限的激情。”

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都会很现实地选择那些高薪、稳定的工作,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不情愿的劳作,对自己而言是一种莫大的痛苦。这样违背本性的工作,其实是在磨灭自己的本性。找工作就好比是结婚,如果选择的是喜欢的人,那么即使以后再苦再难也会觉得可以忍受,也会有幸福的感觉。

在美国西雅图有个很特殊的鱼市,在那里买鱼是一种享受。那里的鱼贩们充满了欢声笑语,他们面带笑容,像合作无间的棒球队员,让冰冻的鱼像棒球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

有人问鱼贩们为什么那么快乐,鱼贩告诉他:前几年这个鱼市是个最没有生气的地方,因为大家整天都在抱怨。直到后来,大家认识到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变工作的品质。于是,他们开始试着把卖鱼当成一种艺术。从此以后,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一串笑声接着一串笑声,他们的鱼市成了附近生意最好最热闹的地方。这种工作氛围甚至吸引了附近的上班族,他们常到这儿来和鱼贩用餐,感染他们乐于工作的好心情。

实际上,并不是生活亏待了我们,而是我们亏待了自己,我们要么逼自己去做不喜欢的工作,要么就是不停地抱怨,把工作当做苦役,要么就是非要别人催促着才极不情愿地开始劳作。这种被动的工作怎会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呢?幸福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成功的事业需要我们主动地去拼搏。工作,要来自于真心的喜欢,如果拿出大长今“做食物的时候,要想到让吃的人脸上浮现出微笑”那种精神来做事业,就没有我们达不到的高度。

行动方案

1.顺从于本性,不违背内心的梦想,选择喜欢的工作。

2.自愿工作,主动工作,不成天抱怨,学会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3.有自己的事业目标,顺着这个目标一步一步往高处攀爬。

4.思路决定出路,当在工作中遇到瓶颈的时候要多开动脑筋想办法,要学会有效率地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