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疹:病情轻微,肺卫受邪,康复快

风疹:病情轻微,肺卫受邪,康复快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疹时邪毒轻病浅,一般只犯于肺卫,蕴于肌腠,邪毒外泄后能较快康复。⑥血清学检测风疹病毒抗体:患儿在恢复期血清抗体增加4倍以上时可确诊。风疹患儿绝大多数属于此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应予高度重视。

风疹:病情轻微,肺卫受邪,康复快

第二节 风 疹

风疹是感受风热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以轻度发热,咳嗽,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本病西医学也称风疹。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可造成流行。好发于1—5岁小儿,病后可获持久性免疫。本病一般证情较轻,多见邪犯肺卫证,恢复较快,少见并发症,故称之为“皮肤小疾”。但孕妇妊娠早期患本病,可损害胚胎,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导致流产、死胎,或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脑发育障碍等,值得重视。

一、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风疹的病因以感受风疹时邪为主。其主要病变在肺卫。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属卫司表。时邪自口鼻而入,与气血相搏,正邪相争,外泄于肌肤。如《普济方·风瘙瘾疹》所指出:“夫小儿风瘙瘾疹者,由邪风客于腠理,搏于营卫,遂传而为热,熏散肌肉,溢于皮肤,变生瘾疹。”

风疹时邪毒轻病浅,一般只犯于肺卫,蕴于肌腠,邪毒外泄后能较快康复。若邪毒阻滞少阳经络,则耳后、枕部臖核肿胀,胁下可见痞块。只有很少患儿邪势较盛,可内犯气营,形成燔灼肺胃之证,但只要治疗及时,也能却邪而安。因此,多数病情不重,一般不会导致邪陷心肝或内闭外脱等严重变证。

病因病机示意图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本病流行期间,患儿有风疹接触史。

②初期类似感冒,发热1天左右,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再1天后皮疹布满全身,出疹1~2天后,发热渐退,皮疹逐渐隐没,皮疹消退后,可有皮肤脱屑,但无色素沉着。

③一般全身症状较轻,但常伴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左胁下痞块(脾脏)轻度肿大。

④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分类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⑤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法:在咽部分泌物中可查见病毒抗原。

⑥血清学检测风疹病毒抗体:患儿在恢复期血清抗体增加4倍以上时可确诊。

(2)鉴别诊断:与麻疹、幼儿急疹、猩红热鉴别。详见猩红热篇四种发疹性疾病鉴别表。

2.辨证思维 风疹辨证,按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纲,主要分辨证候的轻重。邪犯肺卫属轻证,病在肺卫,以轻度发热,精神安宁,疹色淡红,分布均匀,其他症状轻为特征。邪犯气营属重证,以壮热烦渴,疹色鲜红或紫暗,分布密集为特点,临床较少见。

(三)治则思维

风疹治疗,以疏风清热为基本法则。轻证邪犯肺卫,治以疏风解表清热;重证邪入气营,治以清气凉营解毒。

(四)辨证论治

1.邪犯肺卫

【证候】 发热恶风,喷嚏流涕,轻微咳嗽,精神疲倦,饮食欠佳,皮疹先起于头面、躯干,随即遍及四肢,分布均匀,疹点稀疏细小,疹色淡红,一般2~3日渐见消退,肌肤轻度瘙痒,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触痛,舌质偏红,舌苔薄白,或见薄黄,脉象浮数。

【辨证】 本证起病较急,以低热、疹点稀疏细小、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触痛为特征,全身症状不重。风疹患儿绝大多数属于此证。

【治法】 疏风解表清热。

【主方】 银翘散加减。

【处方举例】 金银花10g,连翘10g,竹叶10g,牛蒡子10g,桔梗10g,荆芥10g,薄荷(后下)5g,豆豉10g,甘草6g。(以3岁为例)

【加减】 耳后、枕部臖核肿胀疼痛者,加蒲公英10g,夏枯草10g,玄参10g,以清热解毒散结;咽喉红肿疼痛者,加僵蚕10g,木蝴蝶10g,板蓝根15g,清热解毒利咽;皮肤瘙痒不舒者,加蝉蜕5g,僵蚕10g,祛风止痒;左胁下痞块(脾脏)肿大者,加牡丹皮10g,郁金10g,疏利少阳。

2.邪入气营

【证候】 壮热口渴,烦躁哭闹,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稠密,甚至可见皮疹融合成片或成片皮肤猩红,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赤,舌苔黄糙,脉象洪数。

【辨证】 本证由于感受邪毒较重,邪热由表入里,传入气营,燔灼肺胃。以壮热烦躁、疹点密集、色鲜红或紫暗为特点。此证虽临床较少,但病情较重,值得注意。

【治法】 清气凉营解毒。

【主方】 透疹凉解汤加减。

【处方举例】 桑叶10g,薄荷(后下)5g,牛蒡子10g,蝉蜕5g,连翘10g,黄芩5g,紫花地丁10g,赤芍10g,紫草10g。(以3岁为例)

【加减】 口渴多饮加天花粉10g,鲜芦根15g,清热生津;大便干结加大黄5g,玄明粉5g,泻火通腑;皮疹稠密,疹色紫暗加生地黄12g,牡丹皮10g,丹参10g,清热凉血。

(五)病程观察

1.在邪犯肺卫证型中,耳后、枕部臖核肿胀疼痛者,加蒲公英10g,夏枯草10g,玄参10g,以清热解毒散结;咽喉红肿疼痛者,加僵蚕10g,木蝴蝶10g,板蓝根15g,清热解毒利咽;皮肤瘙痒不舒者,加蝉蜕5g,僵蚕10g,祛风止痒;左胁下痞块(脾脏)肿大者,加牡丹皮10g,郁金10g,疏利少阳。

2.在邪入气营证型中,口渴多饮加天花粉10g,鲜芦根15g,清热生津;大便干结加大黄5g,玄明粉5g,泻火通腑;皮疹稠密,疹色紫暗加生地黄12g,牡丹皮10g,丹参10g,清热凉血。

(六)预后转归

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可不经治疗而自愈。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应予高度重视。感染一次后,一般会终身免疫。

(七)预防与调护(www.xing528.com)

1.风疹流行期间,不要带易感儿去公共场所

2.小儿有与风疹病人密切接触史者,可口服板蓝根颗粒预防发病。

3.保护孕妇,尤其在妊娠早期(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

4.接种风疹疫苗,对儿童及婚前女子进行接种,具有预防风疹的效果。

5.一般可不必采取隔离措施,但在易感儿群集的地方,则须适当隔离,可隔离至出疹后5天。

6.患儿在出疹期间不宜外出,防止交叉感染

7.注意休息与保暖,多饮开水,对体温较高者可做物理降温。

8.皮肤瘙痒者,不要用手挠抓,防止损伤皮肤导致感染。衣服宜柔软宽松。

9.饮食需清淡而易于消化,不宜吃辛辣、煎炸爆炒等食物。

(八)疗效评定

1.治愈 疹回热退。

2.未愈 发热不退,出现并发症。

二、名家医案

1.潘振亮医案——邪犯肺卫

谢某,女,8岁。

【初诊日期】 1994年6月23日。

【主诉】 发热、全身出疹1天。

【现病史】 患儿1日前发热,流涕,次日因周身出疹、瘙痒而前来就诊。就诊时神态清楚,精神委靡。颜面躯干散在红色斑丘疹,四肢少,伴咽痛、咳嗽,食欲不振,便干溲赤,舌质红,苔腻,脉浮数。

【查体】 耳后淋巴结肿大,眼结膜充血,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心音(—),肺呼吸音粗。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3.6×109/L,N0.55,L0.45。

【诊断】 风疹(中医:风疹)。

【辨证】 邪犯肺卫。

【治法】 疏风解表清热。

【方药】 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后下)10g,炒牛蒡子6g,蝉蜕3g,生石膏(先煎)15g,大青叶10g,板蓝根12g,生地黄10g,白茅根10g,白鲜皮10g,川贝母10g,生甘草3g。3剂。

二诊(6月26日):患儿热退疹消,伴随症状缓解,皮肤上留有少许色素沉着斑。

【按语】 本案辨证属风疹邪犯肺卫,治疗以疏风解表清热为主,方选银翘散加减。方中以金银花、连翘为君,取其辛凉之性,以透解表邪,清热解毒;去方中辛温的荆芥、豆豉,用辛凉的蝉蜕加强透解之力。牛蒡子、薄荷味辛而性凉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兼利咽,同金银花、连翘、蝉蜕配伍可加强解表达邪之功共为君;生石膏、生地黄、白茅根清热凉血生津;板蓝根、大青叶清热解毒,配牛蒡子、薄荷加强利咽之功;白鲜皮清热祛风止痒;川贝母润肺止咳;甘草缓中护胃,调和诸药。纵观处方用药,认证为邪犯肺卫,故应用辛凉之品收效。目前西医对风疹的治疗缺乏特效药物,只能对症处理。用银翘散化裁辨证施治,可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风疹邪犯肺卫证的治疗代表方。

[选自潘振亮,姚晓渝.难病奇方系列丛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6]

2.周明君医案——邪入气营

李某,女,12岁。

【主诉】 发热、全身出疹1天。

【现病史】 患儿发热出疹1天。患儿昨日开始发热口渴,双眼红赤,继而发现面部,躯干四肢皮肤出现红色疹子,颜色鲜红,疹点密集融合,呈斑丘疹,痒甚,伴咳嗽、喉痛,纳食减少,小便微黄,大便干结。苔薄黄,舌尖红,脉数而有力。

【查体】 体温40℃。急性重病容,眼结膜充血,咽红,双扁桃体Ⅱ度肿大,未见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28/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脾未扪及。全身皮肤可见鲜红色斑片状皮疹,耳后、枕部可触及蚕豆大小的淋巴结,有压痛,未引出病理反射。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WBC3.5×109/L,N0.42,L0.58;抗风疹特异抗体检测(M,R):风疹kM(+)。

【诊断】 风疹(中医:风疹)。

【辨证】 邪入气营。

【治法】 清气凉营解毒。

【方药】 金银花6g,连翘10g,淡竹叶10g,牛蒡予10g,桔梗10g,生石膏15g,蝉蜕6g,紫草10g,生地黄10g,红花6g,甘草6g。上方2剂,体温降至正常,疹退过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未消退。继原方加夏枯草、浙贝母各10g,续进3剂,诸症悉除。

【按语】 风疹邪入气营者,治疗当清气凉营解毒,方选透疹凉解汤加减。方中用金银花、连翘、生石膏、淡竹叶清热解毒,清气泄热;牛蒡子、蝉蜕疏风清热,透疹达邪;紫草、生地黄、红花凉营活血;桔梗、甘草利咽解毒,共奏清气凉营之功。治疗过程中,如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未消退,加夏枯草、浙贝母以化痰软坚散结。本证重者,亦可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

[选自周明君.辨证治疗小儿风疹的临床观察.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15(1):21]

(万力生 黄慧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