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故事工程中的核心转折点

故事工程中的核心转折点

时间:2024-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人可能会认为第二情节点是故事中第二重要的转折点。某些案例可能是为了那个观点而设立的,不过第二情节点并不总是恰好成为叙述高潮。第二情节点的价值第二情节点传达的信息改变了故事,这种方式促进了主人公的探索。在《达·芬奇密码》中,第二情节点出现在第75章。在第二情节点出现之前,会出现一个希望破灭的间歇期。

故事工程中的核心转折点

在第30章我们给第一情节点下了定义并做了探讨,第一情节点是故事里最重要、最关键的片段(从文学角度来说)。之后我们就一直在讨论它,所有激动人心和美妙的故事都由它产生。

有人可能会认为第二情节点是故事中第二重要的转折点。某些案例可能是为了那个观点而设立的,不过第二情节点并不总是恰好成为叙述高潮。但它是一个主要的转折点,而且值得我们全神贯注地留心它。

一个故事如果没有情节点,就像人瘫痪了一样,毫无生气

第二情节点的定义是:最后一次给故事注入新信息,在此之后,除了主人公自己的行为,故事中再也没有新的说明性信息出现,它添加了最后一部分叙述性信息,赋予主人公所需要的一切,让她在故事的结尾成为主要催化剂。

此时,在新信息的基础上或者是在主人公/敌对势力所做出的决定或行为基础之上,故事进入到解决模式。

这里有一个更好的定义:最后一个追逐场景开始了。

第二情节点的价值

第二情节点传达的信息改变了故事(和第一情节点的性质相同),这种方式促进了主人公的探索。由此主人公打开新的大门,设定新的战略,遇到带来更多回报的新的危险。

在第二情节点,你经常会感觉到结局就要出现了。你感觉故事正处在转角处,现在故事就是一辆停不下来的货运火车。而且,你还不确定它会撞上什么以及相撞的准确时间。

如果你是读者,至少要有这样的感受。而如果你是作者,却不确定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那么你将陷入麻烦的深渊。

故事在进行到大概3/4的地方,第二情节点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开。这意味着主人公从一个充满攻击性的勇士变得奋不顾身、大公无私,充满英雄气概,如同一个殉道者一样。或者至少是帮助解决主要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第二情节点,主人公知道了一些事情,能让他进一步靠近第四部分需要做的一切,即最后一步,此时故事达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就像中间点,第二情节点能够传达主人公不知道或者没完全明白的信息,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它仍然将故事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是作者的要求——无论是读者还是主人公,或者他们二者,都需要知道游戏已经改变了,除此之外不会再有更多的提示。所有的都摆在桌面上了,之后的故事都要从这一点开始。

丹尼斯·勒翰的《禁闭岛》中,主人公被送到岛上之后,发现自己对洞穴中的一个女人很着迷,那是一个走失的病人。主人公在这个时候经历了很多,并炮制出很多自己的理论,而且这个女人——原来完全是这个主人公自己臆想出来的——把他打理得很整齐,帮助他从邪恶的医生手里救出了他的同伴,当时那个邪恶的医生正在给他的同伴做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这些都发生在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个黑暗、恐怖的房子里。

追逐仍在继续,导火索点燃了。主人公现在知道了一切,他要坚持不懈地追求正义。这是经典的第二情节点。

在《达·芬奇密码》中,第二情节点出现在第75章。就是那个时候,兰登用他的机智破解了隐藏在法典中的信息,解开了达·芬奇巧妙地隐藏在他所有绘画作品里的秘密。换句话说,这是一切的关键。

还没有完。我们知道,兰登认为曾经帮助他的那些人其实都是坏人。随着这一点渐渐浮出水面,提宾成为整个幕后的黑手,就是他派出白化病刺客去寻找密码中的秘密。

这是故事的最后一条新信息。从这一点开始,兰登已经有了所有他需要的线索(或者至少是他想要得到)。他要由此去揭开事实真相,并且最终推断出圣杯的位置。

这个关键的转变是第二情节点,它恰好出现在故事中它应该出现的地方。

第二情节点前的间歇期

这里有个剧作家创作的小技巧,对小说作家也非常有用。即使你已经看了多年电影,你可能也不会注意到它,当然这不影响你继续去看电影。

在第二情节点出现之前,会出现一个希望破灭的间歇期。(www.xing528.com)

在乔治·P·科斯马图斯的电影《墓碑镇》中,克兰顿一伙正要把厄普兄弟(怀特·厄普也在内)驱逐出镇子。厄普兄弟不情愿地开着货车上路,告别的画面紧张而具有讽刺性,之后那个恶棍派来一名心腹完成这项工作——去杀死怀特和他的兄弟。

节奏放缓,灯火变得暗淡,悲乐响起。可怜的厄普和他的伙伴一无所有了。这是第二情节点前的间歇期,此时一切都显得迷茫。

在随后火车站的场景中(即第二情节点),我们只看到老厄普在火车上朝着站台上的怀特挥手。但是等一下,怀特没有一起离开城市吗?他的一世英名是不是就此结束了呢?

克莱顿的心腹们来了,但是怀特出其不意地抓住了他们,他告诉那个幸存者说,镇上来了一个新的治安官——我没有骗你们——事实上,可怜的蠢货回去告诉他的同伙,好日子到头了。

这里可能也会有一个声音说:第二情节点!第二情节点!

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里,第二情节点是船沉的时候,此时视野内什么都没有,只留下两个相爱的人在一片废墟和尖叫声中漂浮着。之后发生的一切都是故事的第四部分,它是导火索,带来无可避免的结果,随后是电影的尾声,与序幕相呼应。

确实在那个时候没有更多的间歇期出现。事实上,我们所得到的是电影史上最惊人——也是最昂贵——的电脑生成画面(CGI)效果。

在《达·芬奇密码》中,这个间歇期在第二情节点之前也没有出现。可能布朗正在忙着同他的会计做房地产策划。谁知道呢。

这说明间歇期完全是可选的。至于故事结构中的其他要素,可以这样做的不是很多。

设计第二情节点

如果你是凭直觉写作,第二情节点可以让你的作品更出色。如果你这样写的时候并没有对故事架构有全方位的认识,则很可能会使故事偏离轨道。因为可能的方向不止一个。至少经纪人或者编辑能够识别出来。

为什么呢?因为为了使这个转折点既有震撼力又充满意义,你真的需要理解那些你之前保留下来要在此透露的新信息。

这是整个谜题的最后一个部分。你在第四部分仍然可以让读者大吃一惊,只是你使用的必须是已有的信息,而不能插入新的信息。

结尾的开始部分

第四部分是故事结尾的开始部分。你可以用10~12个场景去诠释它,用你的第二情节点作为这些场景的跳板。这个时刻描述起来比较困难,因为一般来讲,它可以讲述任何事情。

爱情故事里,可能是主人公辞掉了需要他牺牲婚姻的工作,而现在他要去寻找分别已久的前妻。

在惊悚片里,这里出现的可能是在暴风雨中逃跑的人质,他们给有关当局打电话,留给第四部分后面处理的是,他们等到了救援人员并且得救了。无所谓,不管怎样,主人公会在救援赶到之前自己把坏人干掉。

第二情节点是帐篷的三个主要支柱之一,和第一情节点以及中间点一起支撑着整个故事。其他所有事情都来自这三个支柱中的一个,或者是朝着其中一个发展。

像前两个支柱一样,如果你过早地突然展示给读者,这个帐篷就会变得不平衡。等得太久,最后一幕(第四部分)的悬念以及戏剧性结构也会受到损害。

此外,如果故事中还有一个地方你想要加强,那就是结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