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离子液体热点研究的冷静分析

离子液体热点研究的冷静分析

时间:2024-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离子液体的研究热延续至今,延续越长,矛盾越突出:离子液体必须在重大的或起码是重要的工业应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舍此,这种盲目的研究热潮就越来越不能持续。这方面的深入研究目前很少,但却是展现离子液体独特魅力的可能成为亮点的研究课题。),这对于从事离子液体研究的化学家而言是个挑战。如果离子液体能够如期在重要工业应用中取得突破,离子液体的研究会更上一层楼。否则,离子液体研究的困局就在面前。

离子液体热点研究的冷静分析

本文刊载于《科学观察》2006年第1卷第5期P42。

如果您喜欢,欢迎订购我刊

对于一个正在成为热点领域及时地做出学术上的判断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在1999年就面临这样的困难,因为离子液体。

绿色化学的兴起直接促进了离子液体研究热潮的出现:在国际上,热潮的高点出现在20022004年,这期间美国人跟进极快;在国内,则持续至今。国内研究者对国际大趋势的不了解由此可见一斑,这是国内大多数的同类工作不可能在国际上显露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就是中国科学家喜欢跟踪洋人的工作以显示自己是国际趋势的“弄潮儿”。(一般地说,中国科学家喜欢借用而不引用国人自己的工作。中国科学家个个都想先当国内的老大,哪怕是自封也在所不惜。)而对于热点领域,这种跟踪从一开始就落后了至少两年。快速的跟踪见效快,发一两篇显著的论文,足以维持三五年的个人影响与财政支持,但科学创见少,寿命短。慢速的跟踪很快被国人的同类工作淹没,活路都不光明,何谈科学创见?

至于我的论文,虽然迄今被他引270次(见372 1篇),却也不值得吹嘘,因为只在世界上同领域有指导意义的综述性论文中排名第三,而且与第一名的差距有数百次之多。因为我的背景,我这篇论文只关乎催化,覆盖面窄了些,但在当时显然是个焦点。有趣的是评审人正在应约准备一篇关乎催化的综述,见了我的文稿遂放弃了自己的约稿。这算是一个花絮。更大的花絮是,我在文中预言了三维自由旋转的纳米金属催化剂,随后有多位欧美科学家提醒我说:除非你自己率先实现这一目标,否则这个结果可能会被别人抢先。幸好,我2005年完成的工作解除了我心中的忐忑。当C&ENews 专文报道了我发表在JACS上的结果并说“中国科学家报道了一例超常寿命的纳米铑催化剂”时,我才感到也许我的那篇综述并不唐突。

值此《科学观察》约稿之际,我就再唐突地预言几句。

离子液体的研究热延续至今,延续越长,矛盾越突出:离子液体必须在重大的或起码是重要的工业应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舍此,这种盲目的研究热潮就越来越不能持续。(www.xing528.com)

就具战略价值的基础研究领域而言,我所倾心参与的能源领域排在首位当无异议。新能源战略,近期的课题是甲烷,中长期的课题是生物质。

离子液体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可以容易地溶解二氧化碳、氢气、乃至甲烷。均相的溶解/吸附过程是储存、转化这些小分子的最佳途径。这里的“最佳”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定义就是节能、简约、方便可行。这方面的深入研究目前很少,但却是展现离子液体独特魅力的可能成为亮点的研究课题。

离子液体甚至可以溶解纤维素,这为纤维素的转化利用提供了理想的均相条件。如何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将纤维素类的天然原料转化为可资利用的小分子(高于碳六的“大”分子更好,那就是燃料啦!),这对于从事离子液体研究的化学家而言是个挑战。

离子液体是一种绿色的又具“可调变功能”的介质,纳米催化剂可以容易地溶解在离子液体中,因而为发展新的(更高效、更简洁、更绿色的)催化过程添加了施展想象力的巨大空间。催化学家在该领域的努力,目前还仅仅是开始,但潜力无穷。

如果离子液体能够如期在重要工业应用中取得突破,离子液体的研究会更上一层楼。否则,离子液体研究的困局就在面前。炒作得越凶,困局越大,我不乐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