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孝陵:开国帝业震撼史籍

明孝陵:开国帝业震撼史籍

时间:2024-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孝陵是中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孝陵内,有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堪称南京地区现存的最大石碑。明孝陵的“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是中国古代第一个以皇宫为布局的皇陵,也是第一座突出君王个性的皇帝陵园。明孝陵这样的布局,首创了开国帝王与后世子孙共用神道的制度。

明孝陵:开国帝业震撼史籍

明孝陵是中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因马皇后死后葬于此陵,且谥号“孝慈”,所以此陵命名为“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与马皇后合葬于此陵。明永乐十一年(1413)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建成,至此整个孝陵全部完工,前后历时30余年。

明清皇家第一陵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距今已有600多年。作为中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明孝陵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建筑特点,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并且这种建筑模式一直影响着后来明清两代500多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风格,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

在朱元璋死后的明朝二百年间,仅仅负责看护明孝陵的护卫军就有五千余人。陵园内植有松树十万余棵,养鹿上千头,每头鹿的脖颈上均挂有“盗墓者死”的银牌,遍野鹿鸣之时,明孝陵尤显恢弘之气。

明孝陵依照地理位置,大体可分作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下马坊到正门;第二部分是从正门到宝城、崇丘。在明孝陵入口处立有一座两间柱的石牌坊,名为“下马坊”,上面用楷书刻有“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当时不论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方可进入陵园。明孝陵内,有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堪称南京地区现存的最大石碑。

明孝陵享殿遗址上的石雕螭首
享殿是孝陵的主要建筑,台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后各有3道踏垛,尚存6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

在中国古代帝王陵中,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唯一不取直线的皇家陵园,整条神道从下马坊到文武方门,全长2.4千 米,中间因环绕过建于梅花山的孙权墓,呈现出一个弯曲的形状,整条神道恰似北斗七星。在神道的两侧,立有数十对石像生,依次排开,绵延长达一里有余。这些庄严肃穆的石刻,线条粗略,简而生动,是明朝初期石刻的代表作。

虽然明孝陵地面木制建筑多毁于清代太平天国时期,但仍然无法掩盖皇家陵园严谨、雄浑的布局。明孝陵的“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是中国古代第一个以皇宫为布局的皇陵,也是第一座突出君王个性的皇帝陵园。

别具一格的风水布局

在中国风水学理论中,自古帝王陵寝便有“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之说,这些所谓的“风水”学说到了明朝才开始完备起来。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在他的父母下葬时,便有平地起坟的传说,虽然自己已经成为了皇帝,但朱元璋对风水一说却更加迷信,他要利用自己的陵寝,赐福朱氏子孙万代。

明孝陵一改历代帝陵神道取直的布局,几百年来引人争议。有人认为是受地质影响,也有人认为是为了避开梅花山的孙权墓,其实不然。

朱元璋生前曾写过一首气势恢弘的诗:“天为帐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腿,恐把山河一脚穿。”由此可见他对术数之学的崇仰。如果将明孝陵七座主要建筑排开来看,其布局正好与北斗七星暗合,这也正是朱元璋所信奉的魂归北斗、天人合一的帝王风水学说。

明孝陵享殿遗址
现在的享殿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复建,原孝陵殿已毁,尚存3层须弥座台基,通高3.03米,台基上有大型柱础56个。享殿后是一片非常宽敞的空地,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

太祖下葬之谜(www.xing528.com)

朱元璋生性多疑,担心死后会有人盗墓,损坏自己的尸身,于是他决定效仿曹操七十二疑冢的典故为自己出殡。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朱元璋死于南京,在遗体送往地宫的出殡过程中,他的后人遵照遗嘱,以完全相同的规格,同时在南京十三个城门出殡。国丧期间民间已流传出太祖没有葬于孝陵,孝陵仅是衣冠冢的传说,又有传朱元璋其实被葬于朝天宫三清殿下,这种说法被清代浙东学派加以肯定。

除此之外,在南京民间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传说,传说当年朱元璋死后,每到深夜,从孝陵地宫里都会传出一个女子的哭声,附近胆子大些的百姓组织起来,半夜里偷偷潜入孝陵的地宫口探个究竟,与那个每晚哭泣的女子对话,才知道原来这个女子便是马皇后,因为孝陵里面只放了朱元璋的衣冠,马皇后孤单一人住在里面,很想念她的丈夫,所以才会如此地痛哭。

从这些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中可以看出,朱元璋是否葬于孝陵,成为了洪武朝留给后世的一大谜团。随着时光的流逝,又发展出明太祖葬于北京万寿山的说法。

2004年初,考古学家利用先进的探测技术,对明孝陵进行大范围的探测。探测结果首先明确了明孝陵地宫的中心位置,之后,可以确定传说中的朱元璋地下玄宫,就是在紫金山南麓玩珠峰地下数十米深处。朱元璋留给后人的这个下葬之谜,在数十代人猜测了六百多年之后,终于揭晓了。

孝陵方城明楼
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明楼。明楼在方城之上,原为重檐黄瓦大屋顶建筑,屋顶早已毁,仅存四壁砖墙,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

东陵太子墓

明孝陵殉葬妃嫔

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病逝,终年三十七岁,谥称懿文太子,追尊为明兴宗。由于朱标生前未即皇帝位,朱元璋仅以皇太子标准,将朱标葬于孝陵之东,后人称之为东陵。

东陵的墓道起始于明孝陵的方城,向东北方向斜着延伸到紫霞湖西南角的小山里,那里正是东陵的玄宫所在。东陵的地理位置安排,与其他陵寝有所不同,其他陵墓多以背靠山坡面朝南为主,东陵的玄宫却是背临紫霞湖,前面也是空荡荡的,并无遮挡,可谓“空前绝后”。东陵的另一特点,是没有自己独立的神道、石刻、御桥,而是与朱元璋的明孝陵共用一个神道。明孝陵这样的布局,首创了开国帝王与后世子孙共用神道的制度。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其孙朱允即位后,遵照遗诏,将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妃嫔,全部殉葬。负责此事的官员出于私利,将一些已经生育过的妃嫔也列入殉葬名单之中,殉葬的宫女更是不计其数。

据说这些殉葬的妃嫔和宫女们或是被赐上吊自尽或是为了保持娇好的容颜,被内侍太监们灌了放有迷魂药的茶,睡着后太监们往她们的身体内灌注水银,这样她们就再也不会醒来了。

这些为朱元璋殉葬的妃嫔、宫女们,分别被葬于南京植物园和明孝陵宫墙外西南角及位于明孝陵右侧的妃嫔墓区,与东陵形成左辅右弼的建筑格局。

孝陵南北中轴线上的金水桥
金水桥位于明孝陵神道的尽处,与陵宫处于同一南北中轴线上。目前由三个拱桥组成,是直通陵宫的桥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