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洪武王朝:开国帝业施铁腕,凄惨悲凉的晚年

洪武王朝:开国帝业施铁腕,凄惨悲凉的晚年

时间:2024-01-2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身为开国君王,他的极度自私与无情,却注定了凄惨悲凉的晚年。孝陵碑亭 孝陵碑亭内有一块完整的大石碑,高达8.78米,为朱棣所立。凄惨离世早在皇太子册立之后,为了使诸王心服,共同扶持他维护江山社稷,朱元璋在洪武五年,就命群臣采集汉唐以来的藩王善恶的典故,编成《昭鉴录》一书,发给诸王。朱元璋将自己的陵墓修在了钟山南麓,称为孝陵。明孝陵规模宏伟,朱元璋去世后与马皇后合葬在一处。

洪武王朝:开国帝业施铁腕,凄惨悲凉的晚年

作为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为贫贱的帝王,朱元璋年少时便孤苦无依、四处漂泊。虽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却凭着自身的果敢勇决和识人善任,在时机成熟时一跃成为权倾天下的君王,实在令人可敬可佩。然而,身为开国君王,他的极度自私与无情,却注定了凄惨悲凉的晚年。

座谈往事

纵观朱元璋的一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大明王朝建国后,朱元璋曾对自己当年的战略战策进行了一次总结,他说:“我出生在天下大乱的时候,被逼无奈投了军,原本就是为了活命,直到渡江的时候,才看清楚那些拥兵一方、割据称王的豪强们不过是打家劫舍的强盗,全不是成大事的人。这些人中,张士诚、陈友谅最为强大,一个有钱,一个有兵,我没有什么可值得夸口的,所依靠的只是不乱杀百姓、说话算话,和大家齐心协力才有了今天的基业。

明·铜印寿龙纽玺印
此印为铜质,以腾龙作纽,印纽周围浮雕各种图案,雕工精美。

开始的时候,夹在张士诚和陈友谅之间,尤其是张士诚逼得最紧,有人主张先打东吴,我的看法却是陈友谅志骄,张士诚器小,志骄易生事端,要争取主动,器小没有长远的打算,处于被动,所以决定先打陈友谅。鄱阳 湖一战,张士诚果然没有出军呼应。如若当时我先打东吴,陈友谅必然乘虚而来,这将迫使我两线作战,腹背受敌。

在平定了江南之后,举兵进行北伐,之所以先取山东,再下河洛,扼住潼关西进之师,不急于发兵攻取秦陇之地,就是因为有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思道这些身经百战的元将,他们决不会轻易臣服,而且大兵西进反倒促成了他们的联合,团结起来打我们,我们就一点 便宜也 占不到了。

当我们出其不意地攻取了大都,拿掉他们的根本,然后再西进,张、李见势尽,自然也就不战而降了。可是扩廓还是坚持到底,耗费了我们很多精力。假如当初不取北平,就与关中诸军决战,两线作战胜败就不可知了。”

致命打击

登上皇帝宝座后,朱元璋每天除了要处理堆积如山的公务,还要处处防备他假想出来的敌人,这些都让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时常发高烧,做些奇怪的梦。

看到皇帝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宋濂曾劝说朱元璋要清心寡欲,可是他喜怒无常的性格,根本无法改变。他常常暴怒到失去常态,有时仅仅因为一句话、一个字,就要打人、杀人,甚至想出很多离奇的刑罚来折磨人、屠杀人。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太子从小受到大儒们的教育,性格忠厚仁慈。朱元璋在撤了相权之后,在精力不支的情况下,也分出一些政务交给太子去做,以训练太子处理政务的能力。不过他们父子俩性格完全相反,两人总因意见不和闹出冲突。朱元璋担心太子将来受人挟持,索性亲自动手,大兴党狱,杀掉了那些他认为会造成后患的文臣武将,为太子今后治国铺路。

经过几年的努力,“荆棘”基本除尽,太子处理政务的能力也有了进步,刚刚看到希望的朱元璋,却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太子竟然病死在他前面。六十五岁的他好久说不出话来,短时间内竟然须发全白,本就不好的身体更加虚弱了。

孝陵碑亭
孝陵碑亭内有一块完整的大石碑,高达8.78米,为朱棣所立。碑文以工整的楷书颂扬了朱元璋的功绩,这就是“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由于此碑的碑亭已毁,只留下中间的碑及四面的围墙和门洞,所以被后人称做“四方城”。(www.xing528.com)

凄惨离世

早在皇太子册立之后,为了使诸王心服,共同扶持他维护江山社稷,朱元璋在洪武五年(1372),就命群臣采集汉唐以来的藩王善恶的典故,编成《昭鉴录》一书,发给诸王。册立皇太孙以后,朱元璋按照同样的思路又编了一本《永鉴录》,可是他还放心不下,又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颁布了《皇明祖训》条章,这里记载了一切做皇帝、做藩王和臣下应该遵守的与不该做的事,并下令后人不得更改祖训。他对臣属们可用杀戮以绝后患,对子孙们,也只能把希望寄于教育和制度上,使诸王忠心服从这位未来的小皇帝了。

可叹朱元璋的这一番苦心到底还是白费。太子生前,次子秦王、三子晋王都是抱有雄心的人,他们见太子仁厚,都很不安分,朱元璋发觉后,要重治他们,太子尽力解劝才算无事。太子死后,秦王和晋王也相继去世,由于他们都死在朱元璋之前,所以没有闹出什么事端。不过,他们的这种野心,对朱元璋还是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病魔缠身的朱元璋,在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打击之后,身体更加衰弱,精神难以安定,他无时无刻不在猜疑身边的人,脾气坏到了极点。在体力、心力、精神三方面的交互影响下,这位风云一时、劳心一生的皇帝终于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间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三十天后,朱元璋告别了他一手创立的大明帝国,结束了他劳心劳力的一生,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朱元璋的画像

相士们常说从相貌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命运,这一点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从朱元璋的相貌来看,倒是可以说明些事情。洪武之后,朱元璋的相貌被广为传说,竟有十数个版本之多,总结来看,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凶恶丑陋满脸麻子,上额与下巴突出,脸向里凹;另一类则是慈爱祥和。

与此有关的一个传说里讲,朱元璋老了的时候相貌尤其丑陋。他请了很多画师为他画像,前几个画得很逼真,连脸上的麻子颜色也极为相似,可都不合他心意,一怒之下,他把画师们全给杀了。最后一个画师吸取前人的教训,只画了相似的轮廓,面部却特意美化,一脸和气,充满了慈祥。朱元璋看完这张画后很满意,下令画师临摹多张赐给诸王子。就这样,宫里和民间流传下来的画像,成了反差极大的两个版本。

明十三陵大牌坊
明代帝王延续厚葬的传统,在自己的陵墓上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明代帝王的陵墓主要由明皇陵、明孝陵和明十三陵组成。其中,朱元璋葬于明孝陵,朱棣葬于明十三陵。

朱棣夺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驾崩,死后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朱元璋将自己的陵墓修在了钟山南麓,称为孝陵。明孝陵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马皇后即葬在此陵,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所以此陵称“孝陵”。明孝陵规模宏伟,朱元璋去世后与马皇后合葬在一处。

在朱元璋的遗嘱之中有一句话:“朕膺天命三十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开国皇帝一直在猜疑、恐慌中度日,没有一天不是在尽心尽力地维护着他的王朝,这个王朝就是朱家王朝。

不过朱元璋的“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所换来的并不是他所期待的稳定基业。在皇太孙朱允即位没几天,他的四儿子燕王朱棣便起兵造反,而造反的理由,恰恰引自他精心编定的祖训。短短四年之后,燕王朱棣便以靖难之名夺取了皇位,称明成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