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讲与自我梳理:实现学校文化建设

演讲与自我梳理:实现学校文化建设

时间:2024-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演讲是与活生生的人直接交流,也是一个自我梳理的机会。选择不同的演讲主题,就变成了对自身各方面的梳理和反思。有了对自身的高度认同,就会更加自信,就会充满激情,就会憧憬理想。建设学校文化的关键,就是要让学校的每一个人把这种精神“活”出来,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样态和生命姿态。把教育生活聚焦在乐观健康上,聚焦在生命创造上,聚焦在共同穿越的课程上。

演讲与自我梳理:实现学校文化建设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读活书,并渴望活成一本书。演讲是与活生生的人直接交流,也是一个自我梳理的机会。选择不同的演讲主题,就变成了对自身各方面的梳理和反思。

2011年4月18日,我为海门老教育工作者作新教专题报告,谈近五年来海门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具体解读了许多学校特色建设个案,这里包含了自己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与探索。同时谈学校文化建设,从核心价值观体系到师生生活的改造,从完美教室的缔造,到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建成师生作品的博物馆、建成师生生命传奇的故事林。希望让这些对教育充满感情的老同志能够深度了解海门新教育发展的内涵,期待他们的支持,为海门新教育加油鼓劲。

2011年4月28日,我在中国教育学会科学分会召开的科学阅读专题研讨会上作了题为“科学阅读,引领儿童发现更广阔的世界”的主题报告。我介绍了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项目,以及最新推出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特别解读了科学版块的书籍,以及选择的背景,推进阅读的策略等。我们期待,把科学阅读与科学探究、科学实验等学习方式有机融合,让科学阅读激发更多的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世界的好奇心,让儿童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教育生活里,让中国儿童的科学素养因我们的努力而有全新的提高。

2011年8月18日,我为中南国际小学的教师作校本培训,谈如何能成为学校叙事的主角。我以为教师的幸福首先来自于对自身的高度认同,认同自己是一名教师,甚至是一名民办学校的教师,这是信心之源。有了对自身的高度认同,就会更加自信,就会充满激情,就会憧憬理想。新教育强调追寻理想、超越自我,强调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我以自己做教师及创办学校的经历,给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以鼓励,以信心,更给他们提出了一些做好教师的建议,如掌握新教育成功六字诀“信、望、爱、学、思、恒”等,并使之成为一种生命自觉,努力做一名反思型的实践家,期待这批中南国际小学的创业者们能够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创造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把这所学校在较短的时间内办成海门百姓信任和向往的学校。

2011年8月19日,我给海门的新教师作上岗培训,我与大家聊怎样做一个好教师。我希望新教师们首先要做一个有梦想的教师,有梦想才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不断实现心中的目标与理想。其次要做一个善良的老师,要带着自己的良知与社会的责任,把真爱与智慧融入即将到来的教育生活。再次要做一个有信念的教师,面对学生充满自信,面对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还要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既教书更育人,无限相信学生的潜能,努力引爆学生的潜能。在做一个好教师的基础上,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并朝着卓越教师的方向努力。当然,我们最终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教师的幸福源自对自身的高度认同,只有认同自身、认同教师,才可能把教师的苦与乐作为教育生活的常态,才能真正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11年10月22日,我参加由福建省机关工委主办的书香校园大讲坛,并作《让书香溢满校园——区域推进书香校园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报告。福建省读书援助协会的吴主任介绍他们援助协会的几个重要阅读平台,其中有建立图书配送中心,建设未成年人课外阅读实践示范基地,成立福建省志愿者协会,建立了9个书香校园指导委员会,36个志愿者分会,还建立了媒体平台《书香校园》(有教师版与学生版),组织同一本书共读活动、书香校园大讲坛、举办演讲比赛、阅读之星的评选等,另外建立书香校园交流培训平台,培训阅读指导种子教师。我最感兴趣的是课外阅读实践基地,这次活动就在阅读基地进行,这是一个有上万平方米的阅读基地,非常之大气,有很多的专题阅读教室,以及阅读指导室等,孩子们到这里可以看书、借书、买书,还有各种公益性的阅读辅导活动,这真是一件实事,如果中国每一个省、每一个县、每一个乡镇都有这样的阅读基地,那可是中国儿童的福音,书香社会、书香中国的愿景才有可能真正实现。(www.xing528.com)

2011年11月21日,我为南京栖霞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作报告,题目是“让我们成为学校文化的主角”。我从构筑理想学校、缔造完美教室、开发全人课程、书写生命传奇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视角与实践思考。我以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它是学校的灵魂。建设学校文化的关键,就是要让学校的每一个人把这种精神“活”出来,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样态和生命姿态。教育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循序渐进,让每一个学生因为遇到我们而幸福成长。半年后,我再次为南京栖霞区教育局派到海门挂职的后备校长作报告。我把学校发展定位在三重境界,第一境界为:制度秩序期,属于规范办学阶段;第二境界为:科学人文期,属于特色发展阶段;第三境界为:组织文化期,属于文化立魂阶段。对于学校文化建设,我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学校“基本法”:愿景、使命、价值观;二是建构学校新的教育生活:制度、行为、仪式、节日和庆典;三是树立学校的英雄和榜样:叙事与故事,建筑环境。我还谈了理想课堂建设的三重境界:一是建立有效课堂基本框架,确保课堂底线要求;二是不断挖掘知识的魅力,建构活力课堂;三是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2012年4月27日,我到实验学校小学部报告厅,参加南通市小学思品研讨活动,并作主题报告: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我从基本道德缺失谈起,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性。当代中国国民教育需要清楚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与人民需要有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即共同理想。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以完美人格成长为核心价值取向,通过不断完善“每月一事”项目,贯穿公民教育与生命教育,把“规则、尊重、责任、诚信、爱心”等基本价值观融注其中,建立完善的人格道德教育系统(即自律道德系统+他律契约系统)。把教育生活聚焦在乐观健康上,聚焦在生命创造上,聚焦在共同穿越的课程上。

2012年7月20日,我为徐州贾汪区教育局组织的后备干部培训班作报告,我请每一位同志提出一个问题,他们提出了60多个问题,可以归为三大类:一是教师管理问题;二是教学管理问题;三是学校与各种社会关系的相处问题。我以为教师管理的基本策略是底线加榜样,人性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帮助每一位教师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自觉追求理想,追寻幸福。教学管理的革新在于通过组织各类学习共同体、研修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让老师们有着共同的愿景、价值观,以及分享各自的创新智慧。学校与社区、家长等的关系在于强化学校的文化服务功能,让学校成为当地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

就这样,通过报告去影响他人,通过报告提高自身,通过不同的报告不停地反思自我,我自己从中受益,也不断为更多老师搭建这样的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