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守望新教育:国际文化视野下的突破

守望新教育:国际文化视野下的突破

时间:2024-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中国需要有良知同时还有影响力的人,来推动教育的改革。认为教育者具有了文化判断力和文化自觉才能影响孩子,教育的文化判断力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文化自觉性,他关注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在2012年10月22日下午的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工作坊主题交流会上,我代表中国新教育工作坊进行交流,大家形成了以下观点:新教育教师首先应成为文化

守望新教育:国际文化视野下的突破

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是新教育实验搭建的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团队畅所欲言取长补短,每次参与这样的活动,总是感觉收获特别大。

2012年10月20日,到宁波效实中学参加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朱小蔓首先做主题演讲,题目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透视》,本世纪初开始的新中国建国后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功能观的转变:旨在培养完整的人。体现鲜明的文化变革诉求的课程改革,透视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冲击、传承与创新。教育的文化价值在于传承、转接、承前启后。当下特别需要有理想、有信念、富有想象力的校长,来推动教育的文化创新。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做了主题演讲,他认为一个国家有文化价值的机构越多,这个国家越有希望。体制改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所以不能老抱怨体制,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这是双向的作用造成的。当今中国需要有良知同时还有影响力的人,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中国教育的发展只能在体制内进行,每一个人都希望中国的改革以稳定的方式进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独立人格与独立思想的人,同时,教育应把老百姓的功利目的与教育的真正目的有机结合。

美国有效教学研究专家加里·鲍里奇作主题演讲,他认为有效教学的研究本位有七大纬度:流程(班级经营)、温暖(学习氛围)、结构(教师的任务导向)、焦点(学生投入)、知识(学生的成功)、注意(教学的变化)、了解(单元的深度和清晰)。学生与老师之间应有信任、信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具有支持性的、温馨的环境下学习,教师要接纳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建立信任、信心,以便更有效的学习。

中国华德福播种人、澳大利亚资深华德福教师本·切瑞作主题演讲,题目是“教育作为当今世界文化重建和个人重构的工具”。他认为好教育是可以满足心灵的教育,华德福与新教育一样要能够真实反映我们的文化,是文化的行为。新教育与华德福有很多的共通之处,如人的精神与文化之间的联系、人的心与灵之间的联系。华德福教育致力于人的灵、心、身体的统一和谐,学科学习融于游戏、活动、自然、实践中,形成了综合性的课程学习形态。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教授报告的主题是“基于协同学习的课程改革”。他认为学校改革是非常艰难的事,老师非常顽固,校长也非常顽固,教育行政更是不用提,如何进行学校改革呢,改革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愿意学习,让每一名教师作为专家进行教学。21世纪型的学校改革的中心课题在于对质量与平等同时追求。他认为,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学校与开展协同学习都能获得成功。

朱永新先生报告的主题是”为中国而教”。教育本身不过是对成熟的思想文化的一种选编;一部教育史就是一部思想文化的选编史。新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寻根,是一种文化的实验、哲学的实验,新教育最终目的在于创造一种本身的教育。

在其后的工作坊中,我们围绕“新教育教师的文化追求”进行了更多阐释。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许庆豫教授认为,新教育的理想有三个要素,追求、真理、实践,区别于空想主义,立足于每天的教育行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追求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www.xing528.com)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技术系主任李利博士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行动和目标之一,通过研究,可以更科学、更理性地为教育提供技术层面解读和支持的方案。让我们了解到在共建、协作中群体所应发挥的力量,使我们每一个参加实验的人都可以以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平台成为受惠者和施惠者的集合,真正实现文化自觉,从而自下而上地影响中国教育。

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张荣伟博士认为,基于两天会议中的思考,从教育的文化价值、教育的魂、教育的文化判断力三个方面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利用视频讨论社会教育现象。认为教育者具有了文化判断力和文化自觉才能影响孩子,教育的文化判断力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文化自觉性,他关注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提出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学习是自主学习,给我们以启迪。

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处何小忠博士分析了教育中文化隐没的现状,结合朱永新先生对理想教师的阐释,提出了什么是“文化型教师”的问题。从专业生活方式、群体、文化学等角度解读了教师文化;从专业素养、个体、人类学等角度解读了文化型教师。新教育的网师正是关注了教师后师范教育,从情感品质、专业技能、学识素养等方面,从改变教师来改变教育。

成都大学教育学院陈大伟副教授剖析了文化社会学的意义,认为新教育实验就是用美好改变他人,使之美好起来。从“文”的角度细致解读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认为这正是新教育的美好所在;从“化”的角度,以理想课堂建设为例解读了让孩子经历美好、教师经历幸福的课堂生活、教学为学生幸福生活奠基、以有效教学作保障等四个话题。以有效理想课堂研究推进理想课堂的观点和观课、议课的行动值得我们关注。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陶新华博士提供了一个具体、直观、理性、科学的课题研究报告《新教育理想教师积极特质及培训研究》,这不仅是一份教育科学研究的范本,更是让我们这些新教育的行者第一次如此细微、客观地了解我们自己身上的相关积极特质及其成因,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可喜的是研究中发现参加新教育实验时间越长,教师的积极特质的相关正面数据值越高;可期待的是经过十年研究,新教育的相关支撑性理论和手段还需提炼和完善。

浙江宁波效实中学周胜敏主任提出,效实中学关注学生的生命,把学生当人对待,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与新教育的观点不谋而合。关注理想课堂建设,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直面实际存在的挑战,以梳、学、谈、研、展、提为基本模式,形成相关学科教学范形,为新教育实验在高中的拓荒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江苏海门新教育实验区倪颖娟老师则以具体的案例,解读了新教育儿童课程、缔造完美教室、亲子阅读项目,展示了新教育一线草根教师从学到行,从坚持到成功的心路历程。言说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乡村教师具有的课程意识、生命意识,并且构建班级价值系统,利用业余时间做义工,区域推进亲子阅读……这不能不说是新教育的力量。

在2012年10月22日下午的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工作坊主题交流会上,我代表中国新教育工作坊进行交流,大家形成了以下观点:新教育教师首先应成为文化型教师;新教育教师应具有文化判断力;新教育教师需要技术文化的支撑;新教育教师的文化追求体现在教育现场的文化传承与创生中。我们以为新教育教师的文化追求应做到:让新教育倡导的文化“活”在新教育校园的每一处;让新教育倡导的文化“活”在新教育师生的生命里;让新教育倡导的文化“活”在新教育学校的课程里;让新教育倡导的文化“活”在新教育理想课堂的细节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