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姥姥闯入荣府,贾蓉借玻璃炕屏背后的惊人秘密!

刘姥姥闯入荣府,贾蓉借玻璃炕屏背后的惊人秘密!

时间:2024-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为何突然插进贾蓉借玻璃炕屏?这是曹雪芹在两个“侄儿”身上巧做文章。贫穷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侄儿”板儿将来要成为王熙凤娇女巧姐的终身之靠。华服轻裘的亲堂侄贾蓉将来在贾府忽喇喇大厦倾时,却要成为“奸兄”,和“狠舅”一起,将巧姐卖进青楼。穷通交替,祸福相倚,曹雪芹想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刘姥姥闯入荣府,贾蓉借玻璃炕屏背后的惊人秘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为何突然插进贾蓉借玻璃炕屏?这是曹雪芹在两个“侄儿”身上巧做文章。贫穷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侄儿”板儿将来要成为王熙凤娇女巧姐的终身之靠。华服轻裘的亲堂侄贾蓉将来在贾府忽喇喇大厦倾时,却要成为“奸兄”,和“狠舅”一起,将巧姐卖进青楼。穷通交替,祸福相倚,曹雪芹想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刘姥姥第一次见到王熙凤,刚开口说话,“只听二门上小厮们回说:‘东府里小大爷进来了。’凤姐‘忙止刘姥姥不必说了,一面便问:‘你蓉大爷在哪里呢?’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刘姥姥此时坐不是,立不是,藏没处藏,凤姐笑道:‘你只管坐着,这是我侄儿。’刘姥姥方扭扭捏捏在炕沿上坐了。”

贾蓉奉贾珍乏命来向凤姐借玻璃炕屏。炕屏是王子腾夫人送凤姐的时髦排场舶来品,喜欢摆谱的贾珍惦记上了,借口要请要紧的客,派贾蓉来“借”。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看来从小儿跟王熙凤论哥哥妹妹的贾珍经常找凤姐“借”高档进口奢侈品,估计经常只借不还。凤姐显然不想借给贾珍,她耍个心眼儿,回答“说迟了一日,昨儿已经给了人了”。贾蓉立即软磨硬泡,“嘻嘻的笑着,在炕沿下半跪道:‘婶子若不借,又说我不会说话了,又挨一顿好打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贾蓉死缠烂打果然奏效,玻璃炕屏借到手,欢天喜地走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贾蓉借玻璃炕屏插一杠子,到底怎么回事?

红学家认为,王熙凤迫不及待想见贾蓉并借给他玻璃炕屏,是因为她跟贾蓉有暖昧关系。这完全想歪了,多半受了程甲本对王熙凤佛头增秽的影响。程甲本在后四十回胡诌王熙凤设调包计同时,将前八十回曹雪芹写王熙凤跟贾蓉的交往改得面目全非,似乎王熙凤跟贾蓉是情人。完全违背曹雪芹原意,切记不要上当!

其实,没有暖昧关系王熙凤想见贾蓉更可以理解。跟巧言巧语、讨人喜欢的漂亮公子哥儿贾蓉相比,凤姐怎么可能乐意跟不会说话、上门求帮的穷婆子刘姥姥哆唆?按照曹雪芹的构思,王熙凤是机关算尽、英风俊骨的巾帼人物,并非秦可卿式专注私情、风流妩媚的风月人物。她和贾蓉之间不讲什么婶侄上下,不论什么男女有别,随意说说笑笑,像拉帮结伙共同干坏事的哥们儿,但他们之间却没有实质性越轨。这一点,平儿看得最清楚。凤姐对贾蓉之妻秦可卿亲如姐妹,对贾蓉则采取“打是亲骂是爱”的居高临下长辈态度,她会训斥贾蓉“别放你娘的屁”,“仔细你的皮”,也会在贾蓉需要帮助时伸援手。贾蓉正是吃准这一点,才故意在凤姐面前放低身段、撒娇耍赖、求婶娘开恩。因为,他如果借不到玻璃炕屏,狗脾气的贾珍说不定真揍他一顿。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凤姐对贾蓉两肋插刀,到了“毒设相思局”,贾蓉就得为凤姐负弩前驱。

贾蓉在刘姥姥求帮时插一杠子,脂砚斋说是“惯用此等横云断山法”。这是长篇小说高手常用的顿挫之法。也就是说,长篇小说不应像出弦的箭,直奔一个方向,它应有波有折,有顿有挫。整部《红楼梦》每一章回都会有些斜出的小岔,这些小岔既可以使阅读感觉上不那么单一化,又可以体现长篇小说闲庭信步般的风度。

贾蓉在刘姥姥求帮时插一杠子,更是曹雪芹构思布局的大章法。长篇小说的读者既希望看到作者对其题材始终如一、非常投人的情感态度,更希望看到作者描绘人生图画的丰富手法,看到多样性的人事关系。长篇小说需要将宏伟严密的结构和丰富多彩的人物结合起来,在精心雕琢主要人物时,安排好次要人物、小人物,在理好小说主线同时安排好次线,将它们编织成匀称细密的网。在人物交叉关系上细心地“打结”,是长篇小说作者必须做的工作。所谓草蛇灰线,伏线千里,这些“结”的解开可能成为后文重要情节。这是长篇小说作家最难处理也最见功力的地方。

对王熙凤来说,刘姥姥进荣国府是陌生人打秋风,贾蓉来荣国府是亲密者敲竹杠。两件似乎不同的事撞到一起,对王熙凤及其女儿的命运却会产生重要作用。

王熙凤亲切地称“我侄儿”者走了,接着刘姥姥连说两个“你侄儿”求凤姐救助:“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为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盼)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刘姥姥说的“侄儿”是哪个?是和王熙凤八竿子都打不着的穷孩子板儿。刘姥姥为了求王熙凤施恩,尽量把双方关系说近些,不料越想套近乎,越拙嘴笨舌,倒像胡编乱造、强词夺理。后来等刘姥姥千恩万谢捧着凤姐的银子出来,周瑞家的埋怨:“我的娘,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柔些。那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个侄儿来了?”旁观者清,周瑞家的把王熙凤对这个 “侄儿”的莫名其妙感受说出来了。

聪明的王熙凤为弄清这个凭空冒出来的“侄儿”巧妙做了调查研究。她似乎关心地问刘姥姥吃过饭没有?刘姥姥老老实实地说没吃。王熙凤命周瑞家的传客饭,这是待客热情,但王熙凤并不真关心刘姥姥和板儿饿不饿,她要利用他们吃饭的时间查他们的来历。王熙凤找周瑞家的问,对此事王夫人如何表态?周瑞家的说,王夫人说:刘姥姥女婿家当年是跟“太老爷”同姓偶然连了宗。凤姐恍然大悟:“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周瑞家的转述王夫人另外两句话帮了刘姥姥大忙:“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不可简慢了她”。是王夫人真有其话,还是周瑞家的添油加醋?不得而知。但有了这话,王熙凤怎么也得“意思意思”,不能让刘姥姥空手回去。于是,王熙凤对刘姥姥说出了那段著名的被红学家翻来覆去研究个没完的话:

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里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个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这里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了。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向我张口,怎么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装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拿了去吧。

王熙凤做外交部长都能称职,这番话说得多妙!王熙凤承认刘姥姥是亲戚, “资助”她,但并不给刘姥姥留下荣国府银子多得没处使、可以随便要的印象。她得强调点儿困难,得说我为帮你做了牺牲,这是太太给我的丫头做衣服的钱(鬼才相信),“你若不嫌少,就暂且拿了去”。妙就妙在“暂且”,似乎她打算给刘姥姥安排个长期提款机。

王熙凤正式交待银子时对刘姥姥说:“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板儿仍不是啥“侄儿”是“这孩子”。(www.xing528.com)

两个侄儿,王熙凤亲口说“我侄儿”,刘姥姥口口声声“你侄儿”,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贾蓉“面目清秀,身材夭矫,轻裘宝带,美服华冠”;板儿是穷苦小男孩,穷困、饥饿、没见过世面:

王熙凤的剩饭撤下来,“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不过略动了几样。板儿一见了,便吵着要肉吃。刘姥姥一巴掌打下他去”。

王熙凤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刘姥姥借着“你侄儿”向王熙凤告帮,“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了?打发咱们作啥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一个连别人剩肉都抢着吃、只顾吃果子、连正事都顾不得说的小穷孩儿!无怪乎周瑞家的要怪罪刘姥姥:那蓉大爷才是琏二奶奶的侄儿,她哪儿又跑出板儿这么个侄儿来了?

周瑞家的当然想不到,这个从穷乡僻壤跑来的“侄儿”太重要了,将来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时,这个“侄儿”及其姥姥才是王熙凤命中的福星、王熙凤之女巧姐命中的救星。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回末有两句诗:“得意浓处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按字面意思,此时王熙凤代王夫人执掌家政,春风得意,呼风唤雨,连宁国府小蓉大爷都低三下四求她,在心情舒畅情况下她对求帮者比较容易出手。而刘姥姥受到王熙凤恩惠却铭心刻骨,将来要对王熙凤起比任何亲朋都重要的作用。不过,王熙凤确实惜老怜贫。琏二奶奶的月钱不过四五两银子,给个穷婆子一掏二十两,够大方!也结了缘。

王熙凤向刘姥姥施恩,二十两银子固然重要,它是刘姥姥一家一年的生活费,格外送的一吊钱则将王熙凤性格柔美的部分画了出来。如果王熙凤不拿这一吊钱,刘姥姥同样会感恩戴德。但贫苦惯了的刘姥姥可能舍不得动用银子,会带着板儿一步一步挪回家。王熙凤特别说明“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就是对贫苦老人的怜悯体贴之心了。这是女强人王熙凤心中最柔软的一个角落,也正是这个角落使贵族少奶奶和贫苦老太太从此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冥冥之中,王熙凤也表达了岳母对未来女婿板儿的慈爱。

王熙凤现在施恩结缘于刘姥姥,刘姥姥将来施恩结缘于巧姐;王熙凤现在给板儿度过饥寒的钱,板儿将来照顾巧姐一辈子——这就是王熙凤和“侄儿”板儿命中注定的缘分。

在甲戌本刘姥姥向王熙凤求帮“忍耻说道”旁边,脂砚斋评道:“老枢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非泛写。”王熙凤的女儿大姐在史太君宴大观园后,由刘姥姥取名叫“巧姐”,贾府败落后,板儿招大姐为妻。为什么贫农板儿招国公府千金为妻不是高攀却要“忍耻”?因为贾府被抄后,巧姐沦落为青楼女子。刘姥姥拼尽家财把巧姐从妓院救出来,安排她跟板儿成亲,巧姐从此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妇女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看到巧姐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贾宝玉还听到有关巧姐的《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非常明确,因为王熙凤积了阴功,王熙凤的女儿将来为刘姥姥所救,嫁板儿为妻。那么,哪个是把她推人火坑的“狠舅奸兄”?对“狠舅”从没有争论,是王仁。对“奸兄”有很多说法。程高本的后四十回瞎编将巧姐卖掉的是贾环和贾芸,连常识都不讲,贾环是叔叔,不是“兄”。而按曹雪芹构思,贾芸是到狱神庙救助宝玉的侠义之人。照我看来,“奸兄”最合适人选,正是王熙凤亲密无间的“我侄儿”贾蓉!

贾蓉是纵给子弟,无一技之长,只会吃喝缥赌,国公府抄了家,生活来源没了,此时有人出钱叫他把侄女卖了,他跑得比兔子还快!须知,贾蓉后来因为情人尤二姐之死已对王熙凤怀恨在心。

这,就是贾蓉借玻璃炕屏跟板儿在王熙凤跟前碰面的最终底牌。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如果一个戏剧开幕时墙上挂了支枪,那么后边情节中,这支枪肯定会发挥作用。贾蓉借玻璃炕屏,正是曹雪芹为巧姐被卖、刘姥姥救出、嫁板儿为妻,而预先挂在墙上的那支“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