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西方人性观:性善论和性恶论

东西方人性观:性善论和性恶论

时间:2024-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性善论和性恶论——东西方的人性观在由APU主办的第二届亚洲文化学者会议上,实现世界和平的途径,成为一个议题。我们这里,从认为人性本善的性善论和认为人生来即恶的性恶论这两种看法出发来观察人,是一大传统人性观。从佛教和儒教来看,在东亚,性善论的人性观成为主流。因此,这里特别举出荀子的人性观加以讨论,在东方人性观中予以定位,最后试对东方的人性观和西方的人性观作一比较。

东西方人性观:性善论和性恶论

性善论和性恶论——东西方的人性

在由APU(亚洲国会议员联盟)主办的第二届亚洲文化学者会议(1976年11月,台北)上,实现世界和平的途径,成为一个议题。在这方面,我认为,东西方文明之间人性观的差异是值得关注的一大课题。

人类与其他的存在物区别何在?与其他动物相异的、人类特有的性质是什么?人类应当怎样生存?即:“人是什么?”这是自古以来东西方的哲学家和宗教家一直思考的问题。而东西方有必要对两者思维方式间存在的巨大隔阂和差异有相互的了解。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以来的希腊式思想传统,把人作为理性的动物来把握。另一方面,犹太—基督教人性观的基本观点是把人看作神的创造物。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则把人看作神与地上之物之间的存在。在现代,马克思·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在《人在宇宙中的地位》(Die Stellung des Menschen in Kosmos,1928)一书中,把人性观分为希腊的、犹太—基督教的等五种基本类型加以论述。

东亚的人性观(这里把重点放在中国、印度佛教日本的文化圈)与上述西方人的解释,在着眼点上有相当大的差异。我们这里,从认为人性本善的性善论和认为人生来即恶的性恶论这两种看法出发来观察人,是一大传统人性观。例如佛教,特别是在中国和日本发展、并被善意地接受的大乘佛教,认为任何人生来都含藏着觉悟成佛的可能性。《大般涅槃经》(《大正藏》卷十二,Mahāparinirvāna-sūtra)中说“凡有生命之物,也不论什么人,都与生俱来地具有成佛的可能性(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就是著名的例子(法显译,卷四,第881页b。云无识译,卷二七,第522页c)。中国的儒教、孔子之教基本上也是性善论,主张“人之性受之于天,因而原本是善的”。从佛教和儒教来看,在东亚,性善论的人性观成为主流。(www.xing528.com)

如果把这种东方的分类法运用于西方的人性观,那么犹太—基督教思想可以说属于性恶论。因为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有罪,只有通过基督才能从罪中得救。如果允许用极笼统的说法来表达,关于人是什么的人性观,可以分为两类:以基督教为基础的西欧近代是性恶论,东亚是性善论。

但是,就在同一个东亚,在古代中国,出现了主张性恶论的思想家,他就是荀子。如果视性善论为东方人性观的主流,那么荀子的性恶论就是极为独特的思想。因此,这里特别举出荀子的人性观加以讨论,在东方人性观中予以定位,最后试对东方的人性观和西方的人性观作一比较。

实际上,佛教的“本觉思想”中也出现了似乎属于性恶论的理论,但与此次会议的论题《儒教思想与世界和平》不符,故不论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