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国应用型“大学校”的产生及发展

法国应用型“大学校”的产生及发展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法国人心目中,“进入大学校是成功的象征”。在法国,大学校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佼佼者和“制高点”。

法国应用型“大学校”的产生及发展

二、法国应用型“大学校”的产生及发展

在法国,高等教育几乎与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一样是由国家组织,由中央集权控制的。所有课程结构都必须得到高等教育部部长负责的全国管理机构的批准,所以,法国没有我们所说的主要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地方大学。但是,法国的“大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就主要从这个方面来探讨。

1.应用型“大学校”的现状

法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个国家,两轨高教”,即大学和大学校两种高等教育系统并存。前者不仅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等层次人才,而且进行科学研究,规模大、专业齐全,属于综合性高校;后者是法国的经营培养机构,是法国军政、工商领域高级科技与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其数量多、规模小,重高级应用性训练,不强调基础科学研究。据法国教育部统计,1997年,法国共有90所大学,在校大学生为1547000人,占法国高等教育学会统计的74%。而大学校数量达500余所,但每所学校的规模都很小,各校在校生人数很少有超过1000人的,大多数学校的学生人数都在100至500之间,1996—1997学年度,这类学校的在校生总共只有28000人。

大学校在法国的地位很高。在法国人心目中,“进入大学校是成功的象征”。在就业方面,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由于经济持续萧条导致的失业率超过10%的严酷现实,然而大学校的毕业生,尤其是那些一流大学校的毕业生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他们在就业方面虽说不上高枕无忧,但依然比大学的毕业生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在法国,大学校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佼佼者和“制高点”。在世界排名前一百所的著名高等学府中,法国的大学校就占了四所,而大学只有巴黎大学一所。规模小、科学研究不突出的大学校能够拥有很高的地位,大学校的办学特色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很重要的原因。(www.xing528.com)

2.应用型“大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大学校这种独特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出现是国家干预教育传统的产物。历史上,在争斗中,王权敌不过神权即教会,教会长期牢牢把持高等教育,神学色彩浓厚,难以为世俗国家和专职王权有效服务。在1530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就建立了实行政教分离原则的法兰西学院,同教会把持下的巴黎大学进行抗衡。从1594年亨利四世登基,到1715年路易十四寿终正寝,国家政权利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文化教育,不断促使文化教育的发展向服务于王权政治利益的方向演变。路易十四在位期间,不仅重视宫廷教育,把贵族青年训练成能干的国家官吏,而且为了把文化人控制在王权的利益范围内,继法兰西学院之后,在王权支持下,又先后成立了若干学术和艺术机构。此间出现的建筑师学院等小型的新式学校——培养工艺师的专门化学校,可以说是大学校的前身。随着王权统治的加强,为适应国家的发展,这种实科性专门化学校相继出现。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精英们甚至一度取消了被视为旧制度象征的法国全部27所大学,而利用大革命之前就已存在的专门化代替大学进行高等教育,为共和国培养所需的各种高级人才来管理国家、指挥军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人们把这种学校称为“大学校”(les grandeécoles),以区别于中世纪的“大学”(les universités)和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lesécoles)。其中,巴黎理工学校是典型的代表,它被誉为“法国第一所近代学校”,它开创了后来大学校实行的许多基本制度。后来,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之后,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他称巴黎理工学校为“下金蛋的老母鸡”,因为这所学校培养出了大批具有工兵军官和学者双重品质的高级人才,为帝国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样,帝国政府就把发展高等教育的重点由大学转向了大学校。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大学校确立了其在法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此后直至1914年,国家对教育的影响非常明显,教育的发展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国家后退,教育也后退;国家前进,教育也前进。大学校在地理位置、办学主体和类型等方面逐渐多样化。一战后,国家为恢复战后经济,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和工长,加强了初中级技术教育,使职业教育得到发展,高等教育暂时处于停滞状态。二战后,因为重振的需要,大学校再次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914年,大学校为85所,到1986年,共有300多所;1997年,更增至500所左右。[1]这不仅因为政府部门及其他部门通过自己举办的大学校培养所需的公务员,而且许多工矿企业、地方商业集团等也同政府各部门一样,拥有自己的大学校,以培养自己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