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分析: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主要原因

案例分析: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主要原因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警方根据银行账号,顺藤摸瓜,将疑犯抓获。经询问,两盗号者对敲诈勒索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为了实施诈骗活动,蔡某事先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准备工作。近日,浦东新区法院就这起大学生网络诈骗案做出一审判决,蔡某因诈骗罪,判处拘役四个月,罚金1000元。[思考讨论]1.试分析上述案例中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主要原因。

案例分析: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主要原因

案例5 警钟长鸣

当今社会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互联网以其交互性、开放性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大学生是最具活跃性的群体,网络已经深入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各个领域。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大学生在网上“玩火”及网络犯罪等现象不断增加。

镜头一:网上诈骗——两“黑客”都是高校生

据悉,新疆两名大学生盗取他人密码,并以此要挟事主。警方根据银行账号,顺藤摸瓜,将疑犯抓获。受害人樊某等六人是网吧的常客,迷上了一种名为“传奇”的网络游戏。就在他们为这种游戏走火入魔的时候,陆续发现自己的游戏人物密码被盗用,不能升级而无法继续玩下去。没多久,他们就收到盗号者的要挟:用钱赎回密码。根据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六名受害人在网上聊天室与该人联系上了,此人提出自己已盗取他们使用的游戏人物密码,如果想继续使用,就将一千三百元人民币汇入对方农业银行金穗卡账号上。

六名受害人为了继续升级,在将一千三百元打进对方账号的同时,也向警方报了案。根据银行账号,警方很快查明了该账户是新疆某高校一名在校大学生的,根据开户者的登记资料,警方很快找到了这两名盗号者。

经询问,两盗号者对敲诈勒索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由于两名盗号者都是在校大学生,有关两名盗号者的信息警方只透露:这两名“黑客”自小就比较痴迷电脑,今年都只有二十岁。

镜头二:网上散布虚假信息——“横财”从各地涌来

上海市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蔡某在易趣网上散布虚假手机信息,在40余天内共诈骗了网友20余次,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汇款共约5万余元。令人奇怪的是,在这起网络诈骗案中,20余人都没有向网站投诉或者报警,以至蔡某连连诈骗成功。

为了实施诈骗活动,蔡某事先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准备工作。2004年9月底,他借机骗走同学丁某的身份证,随后用这张身份证分别在两家银行开设了账户。10月底,蔡某又偷偷记下了同学黄某的身份证号码,并用该号码在易趣网上注册了10余个不同的用户名。

准备工作就绪后,蔡某在11月初正式“出手”。他在易趣网上接连发布“全国联保全新诺基亚8210型手机只卖400元”、“全新原装全国联保索爱T618只卖人民币1088元,包邮递,款到发货”等信息,静待网友上钩。

3天后,上海的王先生看到了蔡某发布的信息,马上将1088元钱转到蔡某的账户,但直到11月11日,王先生才收到了蔡某的电子邮件,称没收到其汇款。第二天,王先生又去银行查询,得知11月6日转账成功无误,且11月7日卖家已取走钱款。

被蔡某诈骗的不但有上海市买家,还有外省市买家。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没有报案,也没有去易趣网客户服务中心投诉举报。直到去年12月23日,警方才接到了家住上海市浦东六里地区的张先生报案,在本市某高校将蔡某抓获。

近日,浦东新区法院就这起大学生网络诈骗案做出一审判决,蔡某因诈骗罪,判处拘役四个月,罚金1000元。

此外,据统计,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退学试读和转学的学生237名,竟有80%以上是因为过度沉迷于电脑娱乐和网上聊天、游戏;而同年上海交通大学退学试读和转学的205名学生中,有1/3也是因为无节制的玩电脑网络游戏导致成绩下降。

某高校一项关于电脑“黑客”话题的调查显示:有2/3的学生认为电脑“黑客”是创新人才。该校就曾经发生过学生篡改校园网主页,致使校园网无法正常运行的事件。(www.xing528.com)

BBS、聊天室是当前许多校园网中最活跃的网上空间,但上面却不时可见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还有学生上黄色或反动网站、恶意制造病毒、剽窃他人网上成果而侵犯知识产权

(资料来源:新疆侦破网上诈骗案,两“黑客”都是高校生.中国新闻网,2002年9月18日;网上散布虚假手机信息,5万元“横财”各地涌来.新闻晨报,2005年9月6日)

[思考讨论]

1.试分析上述案例中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主要原因。

2.大学生应当遵守的网络道德法律法规有哪些?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做文明守法的网络公民。

3.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有什么重要意义?

[案例解析]

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休闲、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有关网络道德与网络违法的问题,存在值得警惕的负面效应。

案例中的镜头一、二分别揭示了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事实,并列举了一些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说明当今大学生还不能正确使用网络,没有形成健全的网络道德意识,不能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不清楚在网络中应该负有的法律责任。据有关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上网是以娱乐、色情、聊天、BBS、游戏为主。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生活中道德与法律的引导和教育越发显得重要与突出。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中接受过良好教育并将对国家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群体,大学生的网络素质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大学生群体网络生活方式的质量高低、文明与否,不仅影响到我国大学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未来。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充分地熟悉并利用网络是更好地运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应该积极地发挥网络对学习、工作、生活、体闲有益的因素,避免不良的影响,自觉地遵守有关的网络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法律观念,为维护和保障网络公共生活秩序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学习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第五章第二节“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及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的学习。

2.大学生是人群中接触网络比较多的群体,大家掌握着比较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当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网络法律法规、网络安全、网络健康、网络礼仪等网络规范,共建网络文明。大学生网络犯罪虽然是个别问题,但由于电脑、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元素,我们应加以足够重视,从自身做起,杜绝网络违规和网络犯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