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跃进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

大跃进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寿张的粮食单位产量,县委的口号是“确保双千斤,力争三千斤”。他们今年的计划实现了,平均每人就能生产六七万斤粮食。不过目前铁轮大车对道路破坏得很厉害,道路不好,使改良了的运输工具大为减色。今年寿张一个大功绩,是要摘掉大豆和谷子的低产帽子。他们的大豆产量也很高。

大跃进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

案例2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这是中央办公厅派赴山东寿张县了解情况的同志写回来的信。这封信生动地反映了那里大跃进的形势,提出了一些足以启发思想的问题,特把它介绍给读者

这次寿张之行,是思想再一次的大解放。今年寿张的粮食单位产量,县委的口号是“确保双千斤,力争三千斤”。但实际在搞全县范围的亩产万斤粮的高额丰产运动。一亩地要产五万斤、十万斤以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要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这样高的指标,当地干部和群众,讲起来像很平常,一点也不神秘。一般的社也是八千斤、七千斤,提五千斤指标的已经很少。至于亩产一两千斤,根本没人提了。这里给人的印象首先是气魄大。

他们的庄稼真长得好,一片黑呼呼的要压塌地。虽然下面提出的万斤指标,今年不一定完全实现,但万斤社、万斤乡一定出现,可能不止一个。全县亩产三四千斤则是有把握的。

粮食单位产量从百斤到千斤,是个质变,从千斤到万斤,是更大的质变;这样高产量,从措施来看,也不外是水、肥、土、种、密等几条,但是具体执行这些措施中就有许多新东西值得研究。比如水和肥吧,他们的干法是大水大肥,让作物吃饱喝足,不给什么限制,不怕作物闹“胃脖”。看来,农作物的肚子大得很。这里的单季玉米、谷子丰产亩,一般是八水、八肥,用水量都达到三百至五百公方;用肥是:粗肥在二三十万斤,化肥(主要是上化肥)在二百斤左右,少数地达到五百斤,是否已经吃饱喝足还难说,但决不过分。过去不少人认为一亩早作物只需要一二百方水,化肥用多了就要烧死庄稼,损害土壤,这种看法,很显然是有片面性的。

这里干部的看法是,只要有足够的水和一定的有机质肥料相配合,一亩地(仅指一季作物)用它五六百斤甚至上千斤的化肥不但没危险,并且完全必要。同时,水随肥涨,施的肥料愈多,用水量愈大,足水足肥是首要的关键。足水、足肥还必须和深翻相配合,这一点在寿张特别突出,也是他们能够在大面积的土地上展开万斤运动的决定环节。根据寿张的经验,要搞万斤粮,不掘地三尺是不行的。土质不好需要改良土壤的土地固然要这样做,土质很好不要改良、单是松土的土地也要这样做。他们的丰产田一般都深翻三尺,一般田也深翻半尺左右,他们认为不超过一尺是不行的。

在足水、足肥、深翻的基础上,就可以放手密植。这一点在谷子的种植上表现得特别清楚。过去种谷子一步三安苗,一丛丛的,每亩只留苗三万多株。现在他们的谷子种得像麦子似的密,基本不间留,一般在十万株左右,丰产田二十万株到二十六万株,而穗子决不比过去小,很明显,没有深耕和足够的水和肥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足水足肥加深耕,在此基础上放手密植(当然要有限度)再加上他们的“田间管理如绣花”,亩产万斤就成一个现实的事物了。万斤运动能否普遍推广而不局限于小块土地试验,在水利已基本解决的条件下,看来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肥料;二是劳力。他们解决肥料,除大搞土化肥外(有些社已生产到每亩五十斤),主要靠拆破房、刮地皮,肥料中土肥占80%。而土肥主要是靠劳力换来的,所以中心还是劳力问题。

到底一万斤粮食要多少劳动日?到底一个全劳力使用手工工具一年能生产多少粮食?我们粗粗算了几笔账,很难答复,原因是弹性大得很。这个问题一方面和亩产多少有关系,比如许多社原来计划亩产双千斤,每亩需用三十个工(单算田间和积肥用工,不包括基本建设。以前亩产二三百斤时,一亩十五个工左右),现在指标增到万斤,使用原来的工具,每亩地也不过六七十个工。就是说,产量增四倍,用的劳力不过增一倍;单产愈高,用的劳动量相对的愈少。这是一种情况。另一方面,还决定干劲的大小和工具的优劣。据对几个社的了解,亩产指标万斤粮(一季玉米和谷子),主要措施是:深翻二尺,施肥二十五万斤,管理如绣花。一亩地需用的劳动工,以正常的劳动强度,使用原来的工具(铁轮车加木轮手推车、畜力水车)计算,至少要七十个工;如果对工具加以改良,实现滚珠化,有五十个工就够了;如果鼓足干劲加上夜战,工具改革的彻底些,还用不了三十个工呢!说来说去,是不怕指标高、措施大,就怕没干劲和不改良工具。

寿张每人平均二点六亩地,每个劳力平均六亩地,单算劳力账,要大搞万斤亩是绝对办不到的,但实际上他们是办到了。

他们的钢铁姑娘或钢铁姐妹,住到田间,专管高额丰产田,每人平均还需要管二亩地呢!他们今年的计划实现了,平均每人就能生产六七万斤粮食。看来,只要干劲鼓得足足的,加上积极改良工具,普遍搞万斤运动(如果需要的话)不是办不到的事。

关于工具改革,从这里看,当前主要是运输和深耕的问题,现在的深耕只能搞一尺多,而且要很多很强的牲畜,在目前畜力普遍不足的情况下,解决深耕工具还是个大问题。对运输问题,我们也算了一笔账:亩产万斤粮,如果需用七十四个劳动日的话,其中翻整土地和浇水各占6.6%,田间管理占10.8%,收获入仓占12%,而运肥、施肥就要占64%,后两项费工大主要是运输用工多。解决了运输问题,劳动用工省不了一半,也要省20%~30%,实现了滚珠化将解决很大问题。不过目前铁轮大车对道路破坏得很厉害,道路不好,使改良了的运输工具大为减色。现在高唐县有的社用旧胶皮和破鞋底代替铁皮改装大车,既减轻车的重量,又保护了道路,还腾出很多的铁(一辆铁轮车的铁皮约百余斤),一举三得,值得重视。我们想,如果全华北能在短期彻底消灭了铁轮大车,做到所有道路公路化,不但能减省劳力,对改变整个农村面貌都是有作用的。

今年寿张一个大功绩,是要摘掉大豆和谷子的低产帽子。

根据他们的经验,在同样条件下,谷子要比玉米产量高,主要原因是谷子和稻谷一样,更便于密植。从现有条件看,一亩谷子密植到四五十万株,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一棵谷穗一两谷,一亩就是三万斤。玉米就不同,太密了,不透风、不见阳光,就要影响生长。现在每亩一般只密植到六千多株,每株两穗,一穗一斤,才一万多斤,而做到这样,还很不容易。

谷子产量既高,还有便于保管和收割较早、有利于及时种小麦等好处。对玉米和谷子的身价,应该重新评评。他们的大豆产量也很高。估计亩产两千斤的很普遍,万斤卫星也可能出现。多种一些大豆,可以增加食油,也是解决肥料不足的一个好出路。这里过去种植谷子、大豆很不少,近两年来因扩大玉米和地瓜,被挤掉不少。这里的地瓜和小麦矛盾也不小,地瓜种植面积占耕地45%,今年小麦播种面积要占90%,80%的地瓜茬要种麦子,小麦地要普遍深翻,地瓜要就地切片晒干,这两项重活挤在一起,安排不好,很容易顾此失彼。

从这些方面看,合理安排明年作物种植,是个必须及早注意的问题。

目前下面对争取秋季大丰收的劲头是很大的,但对收获后如何保管,普遍没有准备。我们问乡社干部和群众时,最初他们都是“粮食多了还怕没办法?”“那由国家买吧!”经过算细账才大吃一惊,才觉得粮食多了也有问题。特别在寿张,光红薯一项大约每人平均要收四五万斤,该县大部地区是滞洪区,房子很小,以往的一点点粮食还都是放在院子里囤起来,今年不早些打主意,非吃大亏不可。这一点,我们已向县委讲了。(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刘西瑞.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民日报,1958年8月27日)

[思考讨论]

1.大跃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从大跃进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案例解析]

“大跃进”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的中国出现,是有其社会历史条件的。一方面,它是广大群众在我国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生产热情空前高涨,急于要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使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意愿在经济建设上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我们党的领导在缺乏建设经验的情况下,把革命战争年代中熟悉的成功的经验,转而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企图用革命冲击的方式把经济建设很快搞上去的一次尝试。

“大跃进”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采取了错误的方法,而遭到严重挫折的一次失败的尝试。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第一,认识客观规律是不容易的,它是一个逐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虚心探索,绝不能自以为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有自己的特殊规律的,这个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违反的,但又是可以认识的。

第二,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大跃进”恰恰是忽视或忘掉了这个最基本的实际,企图仅仅依靠大搞群众运动和热情,依靠主观能动性,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赶上乃至超过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资本主义国家,显然是脱离实际的,也是根本做不到的。

第三,国民经济要高速度发展,一定要坚持有计划,按比例,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我们只有尊重以上这些规律,才有可能不断取得进步,否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学习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第九章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的辅助教学。

2.建议学生深入阅读以上材料,认清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经济建设不能脱离这个基本的国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才不会在经济建设中走弯路。

3.建议进一步阅读:

王梦初:《“大跃进”亲历记》,人民出版社,2008年。罗平汉:《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