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科学精神包括的内容

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科学精神包括的内容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中国人长期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基本上是吸收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科学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尽管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知识界大力呼吁发展民主和科学精神,但是科学精神依然无法突破中国人长期以来所承传的实用主义原则所构建的精神藩篱。究其原因在于图书馆学界忽视科学精神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的培育和发展。

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科学精神包括的内容

一、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

科学精神就是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自由竞争的宽容精神和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的有机统一。其中,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体现的是科学的主体精神,反映了科学认识的能动性和建构性;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体现的是科学的客观精神,反映了科学标准的客观性、一元性;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体现的是科学的创新精神,反映了科学生产的探索性、创造性;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体现的是科学的合作精神,反映了科学实践的社会性、条件性;自由竞争的宽容精神体现的是科学的民主精神,反映了科学活动的多元性、竞争性;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体现的是科学的奉献精神,反映了科学事业的使命性、价值性[35]。科学发展的成果不仅表现为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更宝贵的是贯穿其中的经过长期科学实践形成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这些优良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集中概括。从认识活动的视角来讲,科学精神体现了对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把握;从社会活动的维度来看,它体现了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的精神。因此,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重特征。它主要包括理性的精神、怀疑批判的精神、实践验证的精神、探索求知的精神、自由宽容的精神和对社会负责的精神[36]

(一)重视科学文化的培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国著名学者斯诺在《两种文化》一书中指出,当今社会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文化,一种是人文文化,一种是科学文化,并认为两种文化截然区别和对立,并互不理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文化,两者的形成与积淀史也就是人类社会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继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并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历史长河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层面[37]。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功能逐步显示出是它是社会发展中关键性的因素。由于中国人长期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基本上是吸收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科学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尽管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知识界大力呼吁发展民主和科学精神,但是科学精神依然无法突破中国人长期以来所承传的实用主义原则所构建的精神藩篱。国人长期以来轻视科学、重视技术,崇文重教且传统文化包袱很重,想要一下子树立起对科学的普遍共识和权威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中国目前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很差,据调查,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达到标准的仅有3%,而欧共体1989年就达4.4%,美国1990年就达6.9%。目前,中国科学技术本身还比较落后,民众的科学意识距现代化还甚远[38]。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计算机技术所引起的技术革命使人们把技术看得神乎其神,甚至到了盲目崇拜的地步。受实用主义原则的影响和制约,在中国图书馆学界也形成片面的重视图书馆技术的发展,强调技术优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技术至上”的现象,结果科学精神所要求的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自由竞争的宽容精神和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究其原因在于图书馆学界忽视科学精神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技术虽然能改变图书馆服务的方式,但是它却无法改变图书馆的一切。因此之故,在高校图书馆中加强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的养育是当前图书馆学界的最重要任务。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全世界经济、文化、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高速流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全球观念,在全球背景下我们的认识态度、文化价值判断也应该具有全球思想。用人类的、世界的、科学的标准去审视传统文化,应当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并大胆地借鉴西方文化精华。唯有如此,我们的民族科学精神才能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要吸收西方科学的观念、方法和体制,更要培养以理性为核心特征的科学精神,才能完成传统人文文化向新型科学文化的转型[39]

(二)养成无私奉献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和组织形式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特点,由此产生社会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导致人们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多样化,这给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带来了新的问题。无私奉献精神的实质,是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满足社会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指从事任何劳动都不要报酬。在这里,“无私”与“无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私”指的是没有自私自利之心,无酬则是指没有任何报酬。道德高尚的人可以做到不带任何自私自利之心进行工作,但无法做到任何工作都不要报酬[40]。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着图书馆工作人员因为自己一己之需而不顾读者需要的问题。比如在图书馆中有些人因为待遇不好,心存不满,在工作中马马虎虎;有些人因为自己有才而没有得到重视,心中不快,在工作中消极怠工;有些人则纯粹是想偷懒,而故意不做等。这些都是图书馆馆员中,因为一己之私利而引起读者所需要的正常借阅工作无法完成或者受到图书馆馆员的怠慢,而引发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矛盾的实例。如果要解决这种矛盾,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平时日常工作中养成无私奉献的精神。首先需要图书馆馆员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服务是图书馆管理员岗位最基本的要求。它与图书馆待遇的好坏,自己能否得到图书馆领导认可没有直接关系,尤其是不能把这两者混淆在一起。其次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和图书馆三者之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关系。图书馆工作与读者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而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图书馆是内部的隶属关系。只有分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的不同,才能使图书馆馆员从思想上完全转变,为无私奉献精神的培育奠定思想上的基础。再次只有养成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得到读者的承认,一方面馆员的人生价值才可能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只有这样,馆员的工作才能得到图书馆领导好同事的认可,馆员所希望的待遇和承认问题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www.xing528.com)

(三)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

1999年8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我们不但要加强科技创新,而且要加强体制创新、政策创新、观念创新。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想禁锢,打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勇于开拓。”科技创新给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我们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中,运用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网络技术,在情报咨询、文献检索、信息传递等服务中,提高了图书馆的技术和理论支持度。在探索读者需求的规律中,努力以科学、便捷的科学手段,适应馆藏资源的有序变化,以深入、细致、有针对性的科学态度,更好地满足远程传递、异地借阅的非实地借阅手段,使图书馆在知识信息需求与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让读者能更充分地体会到图书馆的科学价值、文化魅力与信息引领[41]。要培养图书馆的创新意识,首先需要图书馆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因为现代图书馆是由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图书馆,掌握的信息技术是现代图书馆馆员必备的技能。只有掌握了现有的信息技术,才可能为其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图书馆馆员在平时工作和学习中注意观察,找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它。通过图书馆馆员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从而达到改进图书馆管理工作,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减少馆员和读者之间矛盾的发生。

(四)加强专业学习与科研能力培养的结合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目前普遍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学历偏低的问题,这种状态严重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和发展。这不但不应该成为图书馆馆员加强专业学习和科研能力培养的阻碍,反而应该成为它们的动力。从科学精神培育的角度来看,科学精神不能等同于科学知识,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知识作为基础,科学精神始终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不可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高校图书馆馆员需要具备科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信息素养、文化素养和业务素养等方面的素养。为此,高校图书馆馆员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如分类编目、文献学、目录学、信息学以及图书管理学等基础课程。同时,他们还需要加强自己科研能力的提高。大学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服务机构,同时也是一个研究机构。图书馆馆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钻研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勇于探索新方法,开拓进取,才能适应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图书馆管理员通过自己的专业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一点一滴中形成了科学思维和科学习惯,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慢慢地培育了自己的科学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