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成果转化”到“全面战略合作”的三点归纳

从“成果转化”到“全面战略合作”的三点归纳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目前数量不少的大学科技园与大学及其科研管理部门的关系不紧密。导致这种相对疏离关系的部分原因在于大学科技园的组织性质。大学与地方的合作模式开始从传统的“成果转化”转向“全面合作”,这种转向可归纳为以下三点。新成立的合作办事先规划校地合作,或者可较早地把教师的“自发式合作”上升到学校层面。

从“成果转化”到“全面战略合作”的三点归纳

大学科技园要承担起“增值的角色”,需要充分地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实验设施等优势资源。但是,目前数量不少的大学科技园与大学及其科研管理部门的关系不紧密。导致这种相对疏离关系的部分原因在于大学科技园的组织性质。目前国内大学科技园的组建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大学、政府和企业(多数是国有企业或者政府背景的投资公司)共同投资;一种是大学和政府共同投资;还有一种是大学与企业合资。不管哪一种类型,大学科技园大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注册为营利性质的企业(一般称为“某某大学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某大学科技处一位行政人员认为,“科技园与学校没有关系,如果说有关系的话,学校在科技园有一定的股份”。

转化大学科技成果是大学科技园的一项基本功能,但是,不少大学的科技成果总是要转让给能出高价格的买主。一些大学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也都绕开科技园,例如院系或教师自行与企业合作。由于部分大学科技园多年来没有很好地发挥校企之间的桥梁作用,不少大学成立新的组织,如产业技术研究院来发挥链接学术研究与产业研究的作用。近年来,更有一些大学成立“学校与地方合作办公室”或“合作发展处”(以下简称“合作办”)。大学与地方的合作模式开始从传统的“成果转化”转向“全面合作”,这种转向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自下而上”对应“自上而下”。教师(团队)自发地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只有取得较大成功,才可能会上升为学校的工作重点。新成立的合作办事先规划校地合作,或者可较早地把教师的“自发式合作”上升到学校层面。合作办的重点在于搭建大平台,具体深入的产学研合作还是需要科研管理部门、院系和教师的积极工作。

第二,“单学科”对应“跨学科”。院系或教师与地方(企业)的自发式合作过程中只能完成单一学科的任务;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也难以整合全校的资源。而地方的生产实践或社会实践的问题解决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合作办可代表学校出面组织相关院系、相关管理部门开展跨学科研究。(www.xing528.com)

第三,“成果转化”对应“全面合作”。过去学校与地方的合作等同于“科技成果转化”;新的模式强调学校与地方之间的长期合作,鼓励参与各方在创新链的各个阶段开展合作,鼓励从科技创新到教育教学的多方面合作。

大学与地方的合作模式从传统的“成果转化”转向“全面合作”正是反映了科技创新模式的变革。传统的科技创新模式是单向的线性模式,即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开发、商业化。传统模式假设,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基础研究做好了,就会自然地向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溢出来。这种单向的、线性的模式也会有一个障碍,就是前期的研发工作是由大学、科学家来负责,后期的开发与产业化是由企业负责,科技成果从大学向企业转化时,两个部门之间会有利益上的纠葛问题。

近二十年来,高新科技的发展模式并不是这种单向的线性模式,商业化、开发对应用研究的反向作用、应用研究对基础研究的反向作用相当积极、不可忽视。这就要求学术界的基础研究要与产业界的开发研究之间要有有效的对接。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作用把学术界、产业界的研发人员集中起来,促进双方人员沟通交流。合作办也是从学校层面上规划好政产学研各方的双向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