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对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学年,笔者在教学中侧重对作业设计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收到了一定的实效,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整理如下,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对此类现象,教师大可不必“围追堵截”,只要因势利导,挖掘此类信息中的语文知识,精心设计作业,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看看学生呈现的这些作业,就可知这次作业设计的效果!

对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山西省新绛县学府中学 吴雪梅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作业设计的形式却变化不大,许多地方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模式,极大地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步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许多教师思想上对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语文作业确实是很难布置,基础性作业单调乏味,开放性作业又很难掌控,容易流于形式。本学年,笔者在教学中侧重对作业设计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收到了一定的实效,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整理如下,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抓住课文与生活的契合点,将作业与学生生活接轨


“语文即生活”,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变封闭性的作业为开放性的作业,恰如其分的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角落,与他们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接轨,让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情感在作业中发展。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新闻单元时,我让学生根据课内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写一则消息,然后以记者的身份在班上进行报道,由大家投票评出最佳新闻奖。同学们兴致很高,有报道学校餐厅承包后的新变化的,有报道学校文艺演出盛况的,还有的将关注点转向社会,报道本县新近发生的见义勇为事件……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扎实地掌握了新闻的知识,还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二、利用学生关注的热点,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


中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往往喜欢跟潮流、追时尚,崇拜一些文体娱乐明星。对此类现象,教师大可不必“围追堵截”,只要因势利导,挖掘此类信息中的语文知识,精心设计作业,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让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明星事例,看看哪些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周杰伦突破原有亚洲音乐的形式,创造出自己的音乐流派的事例,可以用来阐释“独辟蹊径才能成功”“要有自己的个性”等主题;柯震东等明星吸食毒品的事,则证明了“技艺高不代表人品高”“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这个观点。看看学生呈现的这些作业,就可知这次作业设计的效果!不仅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积累了知识,增长了各方面的能力,还引导他们理智地看待明星,从盲目崇拜的误区里走出来。


三、抓住有效的教学时机,合理布置作业(www.xing528.com)


作业并不都是按部就班的来布置,有时候也需要教师“灵机一动”的敏锐智慧。实践证明,生活中有许多有效的语文训练的时机,抓住这些时机,使学生在一种没有负担和压力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进行语文训练,不仅能让他们体验到增长知识的乐趣,还能够积累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这样的作业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更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把握力,要时时留心捕捉这样的机会:比如,学校召开运动会,我布置大家设计运动会标语,整理后推荐给学校;班里要开联欢晚会,我就布置大家写主持人的开场白、串联词等,择优录用。有同学获奖或受到表彰了,组织大家写颁奖词;发现大家对一种现象出现认识分歧了,就分成两个队进行辩论赛

四、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有慢。有差异的学生做相同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应该改正过去的命令式、强制式,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这样才能使作业的有效性得以最大的发挥。


五、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己或互相布置作业


课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自行设计、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作业内容及数量,按一定的计划和要求独立完成。这样就使学生避免无效的重复劳动,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查缺补漏,攻克难关和困惑点,也有利于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探究下去,丰富知识视野,发挥特长,充分挖掘学习潜能,体现个人价值,并体验探究、成功的愉悦。我在每一单元的学习结束后,都会列出这个单元的各个知识点,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没有掌握或掌握的不好的知识点,再从练习册或其他资料里选择合适的习题进行练习,数量的多少也由自己掌握,遇到疑难自己找老师同学请教。


让学生互相(两人或小组间)给对方设计作业,对方按要求完成后再由双方或小组间共同批阅、探讨,效果也非常好。比如:学习每一课之前,我都会安排学生两人或小组间互相设计预习作业,然后上课时互相提问、交流,根据交流情况互相评分(有分歧时教师参与)。在此法的实践中,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强的参与欲望和浓厚的兴趣,由于受成就动机的趋向,都会注重作业题的质量。同时,也为了不被别人考倒,阅读课文格外认真,查阅资料、思考讨论、精心设计,问题和回答质量都特别高。在此过程中,同学们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